2020年7月,吉好也求一家在新房前合影。
2018年2月11日,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吉好也求家看望慰問。當時,吉好也求的女兒吉好有果,為總書記唱了一首《國旗國旗真美麗》,唱完,總書記帶頭鼓掌,夸她唱得好。
3年過去,吉好也求家變化很大。曾經,他家人均收入不過2000多元,現在人均收入已過萬元。吉好有果也從鄉中心校,轉到了西昌的學校,就快要升初中。吉好也求說,接下來他會更加努力,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環境,把她們都送進大學。
三河村新居
新房寬敞公路入戶
村裡有了第一家小賣部
1月30日,吉好也求家來了客人。大人們忙著殺雞、煮肉,吉好有果和弟弟、妹妹也幫著做些簡單家務事。整個上午,家裡忙碌且熱鬧。
下午,大人們好不容易干完了手裡的活,圍坐在火堆旁,拉起家常,才休息沒一會兒,吉好也求家的小賣部,就迎來了客人。
以前,村裡交通不便,房屋低矮狹小,人們沒法開小賣部。平時,大家想買點柴米油鹽,需要花半個小時,到鄉上去採購。
吉好也求家的舊房子
2019年2月11日,三河村搬新家,村民們告別了低矮的土坯房,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家。吉好也求的新家共100平米,有客廳、三個臥室和獨立出來的廚房、廁所、儲物間。屋外,是一個大大的壩子。
搬家后,平整的公路直修到家門口,家裡也變得寬敞,條件好了后,吉好也求就想著自己開一個小賣部。2019年,他將家裡臥室空的地方利用起來,開了村裡第一家小賣部。
2019年2月,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集中搬進期盼已久的新家。
他說,小賣部所賣的東西,都是從縣上統一配送過來的。他定期給配送中心打電話,告訴他們需求,不到半天時間,貨物就能送到。
一開始,小賣部規模很小,東西就囤在臥室牆角和箱子上。賣一些小零食、飲料、鹽、面等,隻能基本滿足村民們的日常需求。
沒過多久,他就把小賣部轉移到了左邊的儲物間裡。為了方便存放東西,他還買了冰箱和一個大大的貨架,小賣部的規模一下子變大不少,不僅能存放更多貨物,連商品的存取也變得更加方便。
2020年7月16日,吉好也求在家中的小賣部。
由於上午要勞作和處理家務,吉好也求家的小賣部一般在下午開始營業。那時,人們忙碌了一天,放下手中的活計,就會到吉好也求家的小賣部買點零食飲料,三三兩兩聚一聚,解去一天的疲乏。這時,他家屋外的院子,就會變得熱鬧。
他說,這個小賣部,生意零零散散,但一個月還是能為他家帶來兩三千元的收入。
才送走買東西的客人,吉好有果和妹妹吉好有莫就趁他不注意,一溜煙跑進小賣部,嘩嘩啦啦地找起零食。吉好也求說,開了小賣部,家裡幾個饞嘴的孩子是最開心的。整理好的貨物,用不了幾天,就會被扒得亂七八糟。“平時孩子在家少,就隨她們去吧。”
2020年7月16日,吉好有果為同村小伙伴輔導作業。
去西昌讀書很適應
今年成績應該不錯
去年4月,吉好有果和弟弟、妹妹一起,去了西昌的學校讀書。回家路途遙遠,她們的媽媽就在西昌租了個房子,專職照顧。
吉好有果說,和以前的鄉中心校比,新學校很大很漂亮,條件好了不少。新學校裡,學習也更緊張,空閑時間幾乎沒有,壓力也比以前大。她說,不過,還好她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今年她上5年級了,成績也有了提升。
去年國慶中秋雙節,她回了趟家,當起了村裡其他小朋友的老師,輔導他們的功課。她帶著小朋友們聽寫,還給他們改作業,糾正他們的錯誤。
2019年2月,吉好有果和姐姐從老家出來,走向新房。
1月20日,學校放寒假,吉好有果和弟弟、妹妹離家幾個月后再次回家。鄉村巴士一路向前,直接停到家門口。剛剛結束的這一學期,她們表現都不錯,拿回來不少獎狀。
在她們家,客廳正中央的牆上,就是他們貼獎狀的地方。一進門,紅紅的獎狀貼了一排又一排,很醒目,很漂亮。新拿的獎狀,被貼在最下面。一些之前貼的獎狀,因為膠布年久失效,開始有了脫落的跡象,她們又拿來新的膠布,重新粘牢。
這學期的期末,妹妹吉好有莫期末語文考了59分,數學考了69分,吉好有果說,妹妹雖然分數不高,但由於妹妹年紀比較小,不太適應新環境,期末取得這個成績,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她說,她的期末考試分數還沒出來,不過,她並不擔心。“成績應該不錯。”
吉好有果說,在新的班級裡,她得到了許多幫助,她希望自己期末成績全班第二。“因為,我想讓我的朋友們都考第一名。”
2020年7月16日,吉好也求在查看養殖的蜂箱。
就近務工收入可觀
想把孩子都送進大學
“隻要一開學,孩子們就都回學校去了。”吉好也求說,別看現在家裡熱熱鬧鬧的,假期一過,家裡就變得空蕩,隻剩他一人。
他說,大女兒就要升入高中,吉好有果也快升入初中,他現在隻想好好工作,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好的條件,讓她們好好讀書,都上好大學。
這兩年,村裡有很多項目陸續動工,一下子提供了不少工作崗位,工地上有活時,吉好也求就會去工地打工,一天近200元的工錢,他很滿意。
他說,以前一家人的收入基本靠傳統的種養殖,想要打工,需要到縣城甚至更遠的地方,還不一定有能做的活,現在不出村就能找到活做,又能顧家,真是太方便了。
除了在工地上打工,吉好也求還在家裡養了豬、牛、雞和30多箱蜜蜂,平時也種種地。一年下來,加上小賣部的營收,收入頗為可觀。他算了一筆賬,他說,以前他們一家人均收入不過2000多元,現在,人均收入已經過萬元,這讓他十分高興。
由於妻子去西昌照顧孩子,他一人在家既要做家務,還要勞作務工,有些忙不過來。他說,接下來的幾年裡,他不打算擴大種養殖規模,如果有多余的精力,會考慮再養些牛和豬。
不過,他打算把家裡的小賣部繼續擴大。他說,雖然買了貨架,小賣部開始像模像樣,但目前售賣的東西還是不夠,日常生活需要的很多東西,大家還是要去鄉上才買得到,他將在這方面下點功夫。
三岔河鄉綜合幫扶隊隊長、原三河村第一書記張凌說,如今的三河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都已經建好,全村“兩不愁三保障”已全部達標,村民的收入全都提上去了。“過上好日子沒有一點問題。”
在三河村村史館,一組數據展示了脫貧攻堅以來,三河村的巨大改變:曾經的困難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3100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1245元。
此外,村裡還通過種養殖光葉紫花苕、花椒、土雞、烏金豬等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通過農民夜校、網校等提升村民技能,通過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並支持鼓勵村民外出務工。2019年,村裡勞務收入達364萬元,實現年務工人均收入2.14萬元。( 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徐湘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