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咋實施 委員們貢獻“金點子”

2021年02月04日09:03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咋實施 委員們貢獻“金點子”

  2月3日下午,在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舉行的聯組討論會上,市級各民主黨派主委、工商聯主席、無黨派人士代表圍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言獻策。

  如何將“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落到實處,更好實施,是今年聯組討論會的聚焦點。

  構建全域公園體系、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實施全民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學習借鑒先行城市經驗……在聯組討論會上,委員們踴躍發言,分享自己在實地調研和仔細分析后得出的“金點子”。大家紛紛表示,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順應城市發展規律,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將積極推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共為,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1 生態惠民示范工程

  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新能源產業

  在民革成都市委會主委裡贊看來,生態惠民示范工程,體現了成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但成都還存在生態文明建設管理中統籌協調不足,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不強、清潔能源高效利用不充分等問題。”

  裡贊建議,成都應構建政府、企業、市民共同參與多元共管的聯動協作機制,以及地區生產總值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雙評價機制,並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水務、大氣、土壤、植被、生物多樣性管理等納入綜合一體化管理平台,促進智慧成都建設。

  促進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裡贊認為,成都需要加快構建全域公園體系,深度植入創新引領的機會場景、交互耦合的生產場景、多元體驗的生活場景和詩意棲居的生態場景,同時引導資源向醫藥健康、文化旅游等具有公園城市理念的主導產業聚集,同時大力推進“綠道藍網工程”建設和“菜籃子米袋子工程”建設。

  為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高效利用,裡贊指出,成都應進一步加大有機垃圾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加氫站、氫燃料公交車的規劃建設與示范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新能源產業相關基建和發展。

  2 全齡友好包容型社會營建工程

  根據人口數和年齡比例設置全齡服務設施和機構

  “‘全齡友好包容’這一全新理念,是對‘城市對人友好’‘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思想的再提升。”民盟成都市委會主委劉旭光指出,全齡友好包容的難點在於分割封閉,建設全齡友好包容社會,將是長期的工作。

  劉旭光建議,成都應當統籌融合,建立科學的工作體系,形成完備的城市全齡生活圈,實現全齡化的城市設施、管理、政策、文化友好體系。

  “具體而言,成都要統籌規劃,從空間布局、載體配置、功能建構上,使分齡設施合理銜接疊加,兼容共享﹔形成全齡化的管理友好,在不同半徑區域根據人口數量和年齡比例規劃設置全齡服務設施和機構﹔搭建全齡參與的社區自治體系,帶動社區老年、青年、兒童參與社區治理﹔支持新建開發項目建設全齡化社區﹔以代際關愛共享文化推動建立全齡化的志願者服務體系,讓分齡人群參與各自適宜的志願服務和被服務,實現更普遍的代際關愛和代際之間人力資源共享。”他說。

  3 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

  鼓勵對老舊小區閑置低效空間重新開發利用

  截至2020年底,成都共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4632個,涉及建筑面積3270余萬平方米,但老舊小區產權主體復雜、社會資本佔比不高等狀況,成為未來工作推進的難點。

  對此,民建成都市委會主委仰協建議,成都應完善相關政策,強化組織管理,同時激勵多方參與。“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可由政府出資設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產業基金,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探索授權企業稅收減免、容積率獎勵等政策﹔協助對接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對老舊小區閑置低效空間進行重新開發利用,不斷提高企業持續運營能力。”

  仰協指出,堅持有機更新,成都要著力保留城市記憶,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順應老舊小區和街區的自身文化特色進行有機調整,同時以TOD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老舊小區,全面構建慢行交通系統和片區公交循環系統。

  4 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工程

  加快對營商環境建設立法 出台政策保護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市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辦事更便捷、惠企更及時、服務更優質、溝通更順暢是企業家們的普遍共識。”民進成都市委會主委楊建德建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成都應創新建立“以公平為導向”的考評機制,構建最優的企業發展生態。

  楊建德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建議成都借鑒上海等城市做法,加快對營商環境建設進行立法,同時建立對區(市)縣政府和市級職能部門涉企承諾和優惠政策履行情況的考核機制。

  “在互聯網時代,人才在哪裡,公司將開在哪裡。聚集人才必將是當代聚集高端企業的根本。”楊建德提出,成都應成立專門機構,密切跟蹤、研究發達地區的產業政策創新,及時出台政策,切實保護、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建立專門針對新興產業發展部門產業發展政策創新行為容錯機制,為職能部門鬆綁、為創新開路。

  5 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

  用公立“龍頭”學校帶動片區教育整體優質發展

  “‘十三五’以來,成都新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3338處,三甲醫療機構數量排名全國第三,實現了整體公共服務體系供給與目前的制度安排相適應。”農工黨成都市委會主委甘華田表示,在成績的背后,成都也存在著高品質公共服務產品缺乏、基本公共服務產品覆蓋不全、城區間和城鄉間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甘華田指出,創新機制增加公共服務品供給,要遵從市場化規律,將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作為公共服務發展的有效途徑,以商業化邏輯創新公共服務供給,繪制公共服務“需求地圖”,實現足量供給,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發揮市場作用,加快培育本土優質社會組織,實現公共服務供給渠道的多樣化。

  他建議,用公立“龍頭”學校帶動片區教育整體優質發展,打造“雙高計劃”市屬高職院校,深化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試點門診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專家服務欠發達區域的長效機制﹔打造醫療互聯網服務平台,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充分利用、協調和配置﹔完善全民健身設施配套,激發群眾體育消費需求,推動體育+文化、體育+旅游、體育+健康、體育+科技、體育+培訓等消費業態融合發展。

  6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以產業結構現代化促進居民收入提升

  2020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1.77萬億元,總量排全國城市第7,人均GDP突破10萬元大關,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但和蘇州等城市比較,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還相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價值鏈核心環節未實現本土化,創新創業頂尖人才隊伍需進一步充實,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存在制度瓶頸,居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比偏高。”致公黨成都市委會主委羅霞說。

  羅霞建議,成都要將產業結構向產業鏈高端化和價值鏈核心環節延伸,構建產業競爭比較優勢,以產業結構現代化促進居民收入提升﹔形成“鏈(圈)長+產業生態圈牽頭部門+重點功能區管委會”的協同推進機制,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顯示度的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推動產業鏈升級。

  此外,她建議成都實施產業結構現代化保障工程,為產業鏈向高端化和價值鏈核心環節延伸提供人力資源等支撐,進而提高居民收入﹔開展財產性與經營性收入開源行動,優化二次分配模式,提高各收入群體可支配收入﹔完善居民收入監測平台建設,依托大數據有針對性地對部分群體展開收入提升工作。

  7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改進公共交通接駁方案 提高換乘便捷度

  作為管理人口已超2100萬、2030年人口規模將超3000萬的超大城市,成都目前平均通勤耗時39分鐘。九三學社成都市委會主委徐玖平認為,成都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協同需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引導需加強,軌道交通服務質量需改進。

  徐玖平建議,成都要明確“以軌道交通為主干、常規公交為基礎、慢行交通為補充”的定位,建立公共交通效率最大化的協同運營體系﹔強化城市智慧交通建設,提高協同運行的精准度﹔提高城市交通快速感知、智能分析、精准處置能力,持續推動交叉口、交通燈聯動和信號配時優化。

  為提升“軌道交通出行的乘車體驗”,他認為,成都可探索實施“出行即服務”,提高智慧交通的應用度,改進公共交通接駁方案,提高換乘接駁的便捷度,並優化軌道交通乘車環境,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適度,從而持續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8 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筑夢工程

  鼓勵青年向“兩區一城”、近郊區和產業功能區流動

  就如何改善青年創新創業環境、優化青年就業興業環境,台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潘裕萍指出,成都要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凝聚人才氛圍,暢通青年職業技能提升通道,並圍繞制約人才發展的焦點問題、關鍵環節,積極構建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

  潘裕萍指出,成都應深入實施全民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協同的職教體系﹔發揮“蓉漂”人才發展學院、成都工匠學院技能培訓的支撐作用,為成都的產業功能區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的、適用的技術工人和技師。

  此外,成都要針對大學生、青年技能人才實施差異化的落戶政策,積極鼓勵青年向“兩區一城”、近郊區和產業功能區流動﹔建立成都市技能人才服務工作站,強化人才服務,簡化辦事流程,解決好人才的住房、配偶就業、子女教育、職稱申報等系列問題。

  潘裕萍進一步建議,成都要積極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環境友好城市的評價體系”研究,全面綜合考量城市戶口、住房、教育、就業、健康、文化等影響青年發展的各類因素,引入雲計算、大數據挖掘技術和分析方法,探索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好掌握青年發展狀況。

  9 生活成本競爭力提升工程

  加大長距離高頻次乘車票價優惠力度

  關於如何持續提升生活成本競爭力,市工商聯主席梁偉認為,成都要從穩定住房價格、降低教育成本、降低醫療成本、穩定“菜籃子”價格、降低交通出行成本等方面著手。

  穩定住房價格,應按“穩地價、控房價、保增量、調存量”的原則執行﹔降低教育成本,則要加大公立幼兒園建設力度和公辦義務教育資源供給,優質教學資源向各區(市)縣覆蓋﹔此外,不斷提高一、二級醫療機構診治水平,並鼓勵支持保險公司推廣個人稅優健康險,將“惠蓉保”打造成以社會公益性為主、商業盈利性為輔的普惠式商業醫療保險產品,減輕大病負擔。

  穩定“菜籃子”價格,需要強化“菜籃子工程”和強化生豬供應,並推動便民“平價菜市”建設,將益民菜市建成“平價菜市”品牌,廣泛覆蓋各區(市)縣﹔降低交通出行成本,則需要加大長距離高頻次乘車票價優惠力度,並加快推進成德眉資市域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和鐵路公交化進程,盡快完成至東部新區、五環路等快速路網建設。

  在梁偉看來,降低時尚消費成本,是成都引領時尚消費潮流,塑造活力之城、魅力之城的必然要求,應申報設立成都國際免稅時尚城,讓歐美日韓最新時尚產品能在成都同步上市,讓年輕人能在第一時間享受到全球時尚產品。

  10 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工程

  建立智慧城市全面規劃和技術路線圖

  針對成都打造智慧韌性安全城市,無黨派人士代表梁剛建議建立成都的智慧城市全面規劃和技術路線圖,設立首席信息官職位並建立相應的工作體系﹔在天府市民雲等現有體系的基礎上升級設立成都數據集團﹔推動智慧安全城市數據相關的立法和數據安全體系建設﹔同時借鑒紐約、東京、新加坡、上海和深圳等先行城市的經驗。

  “如在總體智慧城市規劃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借鑒紐約的具體做法,做好建筑物防火的預測模型,減少火災的發生,並用智能管理的方法來加強危險品倉庫的管理,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可以借鑒新加坡的一些先進經驗,加強包括城市老人應急救助系統在內的應急醫療系統,讓城市更有溫度。我們還可以借鑒上海和深圳的經驗,大力投資我們的基礎安全系統設施,讓成都的城市安全以及應對災害的能力更上一個台階。”梁剛說。(成都日報記者 白洋 王琳黎)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