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路“市井生活圈” 串起地道成都味

2021年02月01日07:40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一環路“市井生活圈” 串起地道成都味

  城市音樂廳和潮音夢工廠廣場

  在春節進入倒計時之際,錦城公園、錦江公園、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正在陸續上新,將在臘月、正月期間為成都人帶來亮燈秀、巡船游、老街“補妝”亮相等系列驚喜。

  從“十四五”開始,錦城公園、錦江公園建設及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將成為成都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樣本的重要抓手和生動實踐。全長19.38公裡的成都一環路,是成都市最早建成的城市環線主干道。其跨越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高新區,是成都城市交通網的重要部分,更是城市居住人口高度聚集的區域。

  2020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以一環路環線為軸,深入左右1至2個街區,打造成都“市井生活圈”,彰顯成都“慢生活”的獨特氣質。改造后的一環路,不隻承擔交通功能,更是集文化旅游消費場景、“中優”示范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為一體的市井生活圈。

  現如今,這個“圈”中,已有不少點位逐漸呈現出來。日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對一環路市井生活圈多個點位進行了探訪。

  音樂坊片區/

  成都版“愛樂之城”,各種音樂在此聚集

  1月31日上午9點的成都,迎來了清晨明媚的陽光。在一環路南一段音樂坊片區,不少市民開始晨跑、閑逛,以及迎著陽光拍照。

  音樂坊是記者探訪的第一站。這裡是由一環路南一段、新南路與錦江所圍合的鑽石型區域,並緊鄰成都新地標——成都城市音樂廳。

  這裡可以說是成都的“愛樂之城”,各種各樣的音樂元素、音樂場景和音樂人才在此聚集。

  據了解,音樂坊佔地面積約1.2平方公裡,以打造“世界音樂族的追夢天堂”為目標,目前已構建出由音樂專業人才、愛樂者、樂器銷售培訓及泛音樂商業等形成的音樂生態基礎。

  市民行走於此,隨時隨地都能沉浸於不同的音樂場景之中。街頭的音樂涂鴉、音符雕塑讓打卡拍照者無數﹔臨街的樂器“微博物館”,將傳統的樂器店打造成了集樂器制作、樂器傳承、文化展示、展賣銷售等於一體的全新場景﹔街邊的露天舞台,隨時都有街頭藝人投入地演出。而在音樂坊內的潮音多功能劇場,更是引進了多種多樣的音樂演出作品。不論市民想要什麼樣的音樂體驗,在這裡,都能找到心儀的場景。

  在音樂坊的一側,音樂大道與群眾路交匯處,那裡是音樂坊的成都音樂產業中心。很多人想象不到,那裡曾經是菜市場。現如今,那裡是集音樂、文化、交流於一體的文化創意創業綜合體,吸引了上百家音樂文化企業入駐。

  記者了解到,為了迎接牛年春節,成都音樂坊正在加快疊加新春消費場景,為走進一環路市井生活圈的市民和游客營造熱鬧、歡慶的“煙火氛圍”。從現在起至2月底,這裡將舉辦豐富的音樂演出,精心打造“成都音樂坊新年音樂季”“民族大美蓉城樂夢”等新春系列活動,涵蓋國風音樂會、舞樂派對、音樂劇、親子劇、喜悅市集、音樂影像展等多形式、多內容的音樂消費場景,為新春佳節營造濃厚的音樂藝術氛圍。

  科大智創谷/

  校地共建,打造全球科大校友中心

  接下來,記者來到了位於一環路東一段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南側的科大智創谷點位。

  這裡是電子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核心載體,東臨一環路、南臨建設北路,涉及銀杏苑及臨街商鋪、信產大廈、電子賓館等2.92萬平方米物業載體,已發展成為知名的國家級優秀(A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記者在現場看到,原本臨街略有年代感的信產大廈,如今經過翻新改造后,成為了紅灰相間、頗有設計感和現代感的時尚樓宇。信產大廈旁的臨街業態也進行了翻新和升級,引入了書店、輕食、咖啡、清吧等時尚消費業態,提供園區產業辦公品質配套服務。

  據成華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片區定位為“科大活力區”,重點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大廈節點,將構建“科大智創谷”產業新空間。

  這一點位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整合電子科大優質資源,激活發展引擎、助力產業升級,將建設示范軟件學院,打造全球科大校友中心,提升科技園的科技服務供給能力,創新策源功能和輻射效應,驅動科技園高質量建設,服務企業快速發展。

  據了解,目前這一點位聚集了電子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72家電子信息類科技型企業,如康賽信息(中國教育信息化第一方陣企業)、成都成電光信科技(新三板上市企業)等,2020年總產值10.5億元。

  科大智創谷採用“收租+合作”等方式,在園區設立“成華科創人才服務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政務服務、人才服務、商務服務、生活服務,利用臨街商業引入書店、輕食、咖啡、清吧等時尚消費業態,為園區提供高品質服務。

  北門裡·愛情巷/

  打造各種消費場景,引進精品民宿

  這是一條充滿“愛情”味道的超高顏值小巷。臨著河,迎著風,紅牆白瓦的小巷子裡,藏著各式各樣的愛情符號。這裡是成都的新晉網紅打卡地——愛情巷。

  沿著河道一路走進愛情巷,可以看到沿街盡是由創意浮雕、彩繪等呈現的愛情元素,臨街的老房子煥然一新,變成了精致小樓。幾乎每一幀畫面都是美圖,每一步都值得拍照留念。

  北門裡·愛情巷打造項目是成都市錦江公園建設的一部分,東起太升橋,西止於北門大橋,全長670米,主要位於星輝中濱河路一線。

  據駟馬橋街道辦副主任段磊介紹,北門裡·愛情巷位於錦江公園“一帶一環兩島”“核心區慢行環”東北段,順江通過錦江綠道與成華猛追灣景區串聯,隔江與青羊文殊院歷史文化街區相望,屬於千古愛情勵志之地金牛區駟馬橋區域。

  除了景觀打造,愛情巷裡還有著各式各樣的消費場景和體驗場景。例如,這裡通過合理化改造老舊載體,引進打造了精品民宿﹔還打造專業劇場,運營文藝戲劇。此外,愛情巷還是美食巷,這裡依托區域豐富的市井資源,聚集了成都百姓們最喜愛的茶藝、美食等。

  一路走去,“緣心”廣場、“鳳求凰”劇場、“紅線”民宿、“聚友”酒居、“竹塢”茶香等節點,都在著力營造“市井味、時尚范”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據段磊介紹,下一步,街區還將重建北門碼頭,開啟游船文旅。

  文家巷絲面美食街/

  集聚30余家面館,“鐵半城”居民享口福了

  文家巷絲面美食街位於金牛區撫琴街道,范圍包括光榮北路、文家巷,道路全長約880米。沿著兩條道路深入文家巷,各色面食店鋪林立,南北面食匯集,蘭州拉面、驢肉火燒、上海面館、紅油抄手、軍屯鍋盔……琳琅滿目。

  美食街通過內部的延伸,連接一環路、金牛大道營門口路、沙灣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具有便捷的交通條件,全長約432米、寬13米、道路寬度6米。

  事實上,這裡的“面食”文化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

  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的金牛區撫琴街道光榮片區,聚集了12家涉鐵單位的40余個職工院落,涉及4萬余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逐漸有了“鐵半城”之稱。這些鐵路人大多數都是當年南下人員,由於鐵路人的工作特性和成都本地的生活節奏逐漸形成了“快城慢活”的生活方式,南北飲食文化的交融,帶來了以面食為主的快餐文化。

  如今,為實現“鐵半城”面食文化消費場景,結合一環路市井文化生活圈打造,這一片區實施了3個區級游園打造、22個老舊小區改造、7棟建筑體立面改造、100余個店招商招美化、200余米斑駁圍牆治理、5條道路“黑化”及人行道鋪裝植綠等工程,實現片區范圍城市形態內連片集成。使視覺空間更加賞心悅目,打造呈現片區特色文化街區,促進城市空間開放共享,盤活社區存量資源,讓光榮片區煥發出新的活力,營造新的消費場景,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多元主體治理格局。

  目前,該片區已集聚了30余家特色面館、50余家特色小吃,其中網紅商家9家,面食品類涵蓋了各個區域知名傳統面食,包括擔擔面、宜賓燃面、內江牛肉面、重慶小面、蘭州拉面、中江挂面、陝西油潑面、鄭州燴面等。(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攝影記者 王效)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