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來時花有信,三官堂外春又回

劉海天

2021年01月27日20:1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江樓紅梅年年笑,錦江白鷺日日飛。薛濤箋上猶存淚,三官堂外春又回。

錦江的春水日夜鳴花流翠,欸乃一聲染綠了三官堂外的門楣。

三官堂,四川成都的一處地名,與著名的望江樓隔錦江而相鄰。據說此地曾有三官廟,於是取名三官堂。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的名詞:三官。一般來說,三官是指道教傳說中的三位神仙天官、地官和水官。古人認為三官造福百姓,分工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歷史上,各地叫三官堂的地方不少,比如陝西省勉縣勉陽鎮的三官堂、浙江省海鹽縣武原鎮的三官堂等等。這個地名往往意味著,當地流傳有三官文化。

成都市田家炳中學校門。人民網 劉海天攝

成都三官堂故址在如今的田家炳中學校區內,古建筑已經沒有了,但是三官堂蘊含的美好寓意卻得以長存——

田家炳中學創建於1925年,初名成城公學,后數次改名為成都市十九中等。2003年,為紀念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捐資助學的善舉,最后定名為成都市田家炳中學並沿用至今。

田家炳先生為了支持各地教育辦學,賣掉了自己居住的豪宅別墅,租房生活。他不是天官,卻帶給別人幫助和幸福。如今,他已經於幾年前去世,但是田家炳中學卻發展得越來越好。學校師生牢記他的幫助,努力為國培養人才,感恩回報國家民族。田家炳的事跡不隻刻在學校的外牆上,也刻進了師生們的心裡,還刻進了中國人的感情裡。這就是實實在在發生的“天官賜福”的故事。

據了解,成城公學誕生於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的“五卅運動”時期。這個校名,取義是“眾志成城,公學興國”,帶著憂國憂民的優良品質,有著深刻鮮明的時代烙印。為了抗日救國英勇犧牲的抗戰將領李家鈺,曾是該校校董,每逢開學都要親自給師生訓話。他曾為別人題詞“敬宗收族”,最后以身作則,為禮敬祖先、護佑中華民族而戰死沙場。

中華文化的優秀品質之一,就是堅韌智勇。國家越是到了危急時刻,就越會涌現出大批優秀兒女,前赴后繼地去救國救民。這是中國雖然經歷無數劫難但卻生生不息越來越好的根本原因。

古老的三官堂街道充滿了現代文明氣息。人民網 劉海天攝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對成都是真愛,毫不吝嗇他的溢美之詞。現在的三官堂街道,到處體現著城市的現代和繁華,不易追尋到歷史的滄桑感。高樓大廈矗立雲中,花草樹木郁郁蔥蔥,天地水相互協調,造就了天府之國的美麗和富庶。街道旁的商店裡,裝飾得紅光喜慶,已經提前有了過年的氣氛。老人們一邊擺著路邊攤一邊彼此閑聊著,詮釋著成都特有的安逸生活。三官同祝,天地人和,這大概就是天府之國應該有的氣氛吧!

走到三官堂街的盡頭,忽然發現一座碉樓。近前細看,一塊牌子上寫明這是1877建設的“四川機械局碉樓”。原來,這是晚清時期四川機器局(后改名四川兵工廠)的舊址。碉樓下,有一個手機貼膜攤,一個攤主正刷著手機。這個畫面讓人不禁感慨:此時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在那個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國人沒有領先世界的科技,還要面對西方先進科技奮起直追。而現在,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5G、高鐵、航天等為代表的中國科技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位置。這樣的國力,這樣的科技,讓我們可以吃著火鍋唱著歌,隨心所欲刷著手機。

四川機械局碉樓舊址。人民網 劉海天攝

一位身著紅衣的小姑娘走過來,被碉樓吸引了。黑衣服的女子可能是她媽媽,指著灰色的碉樓給她講解。這樣的建筑,這樣的背影,這樣的色調,這樣的畫面,仿佛告訴人們:像梁啟超所說,那個垂垂老矣的“老大中國”已經不在,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中國”正在前行。

望江樓畔已經有了春的氣息。人民網 劉海天攝

有一幅對聯堪稱佳妙:“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賽詩台上賽詩才,詩台絕世,詩才絕世。”這裡提到的望江樓,就在三官堂的對面,因蜀中才女薛濤的典故而聞名。隔錦江而望,白鷺款款低飛,為了迎春而熱身﹔江風縷縷微涼,昭示辭冬之興奮。望江樓雄踞江畔,紅梅含苞,綠柳垂條,充盈著早春的氣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錦江水,成就了三官堂這塊寶地,成就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春江花月夜美景。千萬年來,成都人在這塊寶地上繁衍生息,拼搏奮斗成功。新時代有新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城三都建設……成都在飛速發展,就像經過三官堂站的地鐵6號線一樣,四通八達、逐電追風。

(責編:高紅霞、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