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菜園子”直通“菜籃子” 市民家門口就能買到實惠放心菜

2021年01月26日07:47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讓“菜園子”直通“菜籃子” 市民家門口就能買到實惠放心菜

  劉迅瑋

  劉迅瑋在菜市裡巡查

  益民菜市裡新鮮的水果

  益民菜市裡水果、蔬菜、肉類等生鮮品類不斷增加,更好滿足市民多元精致的消費需求

  人物

  劉迅瑋 成都益民供應鏈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寄語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巨變。益民人將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積極擔當作為,勇於破冰前行,加快強鏈補鏈步伐,推動“菜籃子”標准化、品牌化、體系化、專業化建設,筑牢成都超大城市高品質“菜籃子”保供穩價、高質量供給、食品安全保障的民生底板,助力成都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小小“菜籃子”,承載著人們的殷切期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開成都地圖,搜索“益民菜市”,中心城區的85個目的地就出現了。無論你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就近找到一家。

  作為市民“放心菜地圖”的開拓者,成都益民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迅瑋經歷了益民菜市從誕生到今天壯大的全過程。今年,30個益民菜市將迎來新一輪的更新改造提升。劉迅瑋馬不停蹄地奔波在這30個菜市之間,做市場調研,定裝修設計風格。採訪當天,劉迅瑋還拿著一份裝修設計圖,在東苑店現場跟同事們討論下一步該店的改造方案,“各種物品的陳列,設施設備的放置,購物環境是否讓市民舒服,這些都很關鍵。”今年年底,這30個益民菜市將以全新面孔出現。

  減法的決心

  縮短市民買到放心菜的距離

  十年前,剛大學畢業的劉迅瑋一頭扎進了位於奧克斯旁的益民菜市南苑店中,忙店裡的蔬菜肉類品相巡查,把品質好的蔬菜肉類引進來。這是第一家自主經營益民菜市。周邊的市民路過時會上前來問兩句,“這兒要開個新的菜市哇?”“好久開呢?”得到回答后,都是笑著離開的。

  “當時,地鐵1號線才開通不久,周邊居住的人慢慢多起來了,但是菜市卻要走很遠才有。”劉迅瑋回憶當年開業前后,有些感慨。菜市7點半開門,7點多一點,周邊的居民就蜂擁而至來排隊的場景,劉迅瑋至今歷歷在目,“益民菜市南苑店的開張,解決了周邊一兩萬居民的買菜難問題。”看著居民大包小包地提著蔬果走出菜市,劉迅瑋滿足地笑了,“就像自己的孩子剛出生,就備受寵愛一樣。”

  備受青睞,不僅僅是因為菜市就離家兩三百米,更是因為這裡的菜價讓大家心動。“我們讓‘菜園子’直通‘菜籃子’,大大縮減中間環節和流通成本,讓蔬菜從地裡經市場直供市民,直接降低了菜價,而且蔬菜質量可追溯,這既控制了成本,還保証了質量。”劉迅瑋說,從田間到餐桌的時間越短,市民吃到的菜也越新鮮。

  自此,劉迅瑋奔上了“讓大家吃放心菜”的前程。

  迄今為止,益民菜市已在“三州”地區、攀枝花、成德眉資等地建立39個直採直銷蔬菜基地,直採蔬菜每日銷量約100噸,基礎菜價低於周邊同類市場15%以上。水果、蔬菜、米面糧油、食用菌、干雜、水產海鮮、冷凍冰鮮、肉類等生鮮品類的不斷增加,更好滿足了市民多元精致的消費需求。

  加法的努力

  助力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在益民菜市的店前都有一本意見簿,是專門搜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的,“我們有好多家店的開業,都是根據大家的建議來選點布局的。特別是2013年以后,新小區增加不少,但周邊的菜市等配套卻沒有跟上。為了解決市民買菜難問題,我們也因此開了不少新店。”2013年,成都首批益民惠民菜店開業,“這批益民菜店的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是為了緩解社區居民買菜難的問題。同時,吸納部分社區失業人員就業。”

  也是在同一年,益民菜市配送中心建成,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距離進一步縮短,“這是我們物流時間縮短的又一次升級。在終端點位、供應鏈上不停地做加法,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的。”劉迅瑋說。2021年,還將打造冷鏈物流,為蔬菜的保鮮再次升級基礎設備。“冷鏈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增強服務城市的供應保障、服務重大活動賽事食品安全及應對突發情況的保障供給能力。”

  2018年以后,益民菜市按照超市化模式進行裝修、布局,覆蓋更多人口的買菜需求。2020年1月,首家益民菜市社區mini店正式運營。這家店的面積規模僅為150平方米,和普通住宅差不多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店雖然小,卻更深入社區開在市民‘家門口’,可以更快捷地滿足市民日常高頻的‘菜籃子’需要。”去年12月,“益民小鋪”開進了地鐵站。早上多半是來購買早餐的上班族,累了一天,下班路過這裡,也可以直接把“新鮮”帶回家。“益民菜市和益民mini店、益民小鋪所覆蓋的區域不同,益民菜市、mini店無法覆蓋的區域,將以益民小鋪為補充。”

  2020年底,在全市范圍內已建成益民菜市85家,為數百萬市民群眾提供高品質“菜籃子”服務,助力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而隨著門店點位的增加,採購環節的議價能力也將得到有力提升,市民買到的菜就更便宜了。

  乘法的勇氣

  更新菜市消費業態和場景

  早上7點過,菜市就開始忙碌起來。附近的居民陸續來到這裡,將新鮮蔬菜裝進菜筐,順帶買了早點,坐在旁邊吃起來,或是把煮好的水餃、鹵菜等帶回家。這是在益民菜市匯彩園店的休閑買菜場景,以后會在更多的益民菜市出現。

  劉迅瑋跟同事們去上海高陵菜市、蘇州雙塔菜市等地考察之后,成都益民菜市出現了新變化。“我們以前的菜市,確實存在外觀不美、功能單一、配套不足、顧客動線設計不暢等問題。”劉迅瑋分析,上海高陵菜市引入了老字號小吃,蘇州雙塔菜市則有滿滿的姑蘇韻味。這為身處天府文化名城的益民菜市更新改造提供了借鑒方向。

  比如,2020年底新開業的匯彩園店,便吸收了上海高陵菜市的經驗,引入“鐘水餃”等中華老字號小吃,將地道的本土美食文化與菜市場來了個有機結合,更好滿足市民多樣化、高品質生活需求。“詩意菜店”浣花溪店則以古韻、詩意的設計風格訴說“柴門月色新”的草堂文化意境。

  如何保留菜市場的煙火氣和人情味,是一直縈繞劉迅瑋心間的問題。“還是要有農貿集市‘吆喝砍價’的感覺,再根據當地特色,加入文化體驗類的消費業態和場景。”劉迅瑋說,“但同時,也要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給市民消費安全感 。”益民菜市創新實施具有益民特色的“門店快篩自檢、流動監測車巡檢和第三方機構送檢”的三級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強化產品全產業鏈可追溯。

  不變的是煙火氣和品質,更新的是菜市新場景。“除了為市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豐富優質的新鮮食材供應服務,菜市還將疊加特色餐飲、親子活動空間、咖啡飲品、社區廚房、便民服務等功能,構建多元化、生活化、時尚化的交流互動新場景和生活圈。”劉迅瑋介紹,“隻有把服務做得更加精細化、便民化,市民的‘菜籃子’才能拎得更充盈、更放心。”(成都日報記者 李霞 攝影 馬丁)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