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東進”進展如何 片區綜合開發怎麼干

2021年01月26日07:37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成都“東進”進展如何 片區綜合開發怎麼干

  成都日報制圖 申娟子

  東部新區配套建設的人才公寓 成都日報記者 胡大田 攝

  “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東部新區如何謀劃以開新局,市級部門如何拿出舉措予以支持,市屬國企及片區開發公司如何為片區增強功能支撐……1月25日,成都市“東進”工作推進會暨片區綜合開發工作專題會召開。與會者交流借鑒,共謀東部新區——這一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未來之城”的美好未來!

  而就在當日上午,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成都東部新區第一個大動作: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區片區規劃草案正式挂網,面向社會各界征集意見。公開征集意見的過程,就是凝聚共識的過程、吸引社會關注的過程,更是讓眾多社會資本聚集、眾多企業目光聚焦!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守正創新、推陳出新。

  關於“東進”新局,成都提出,要按照資源環境的綜合承載力科學布局城市空間結構、人口規模、產業功能,統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涵養、生活宜居和公共服務﹔加速構建一體化運行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中國氣派巴蜀特色的建筑群落,推廣綠色低碳建設方式,建立“城市合伙人”遴選機制,探索引人留人激勵人的政策,建設系統集成的智能基礎設施……

  站在新的起點,成都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以新理念、新形態、新動能、新體系、新品質、新路徑,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凸顯公園城市特色、承載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

  新進展 8月前城市形態基本呈現

  挂牌成立以來,成都東部新區就一直被聚焦。

  聚焦原因在於它為成都城市未來永續發展構筑戰略空間,在於它正積極探索滿足美好生活向往的城市形態,在於它構筑了代表城市時代高度的卓越品質。

  被社會聚焦,既是壓力,更是動力。

  昨日的會議上,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書記張瑛帶來了一組“成績單”:成立以來,東部新區新增市場主體1500余家﹔完成90個項目立項,總投資超1100億元﹔啟動各類重點建設項目110個,總投資近1300億元﹔簽約重大產業化項目27個,總投資1900余億元……

  “大工地”——很多到過東部新區的人都有這樣的第一直觀感受。但這種感受換種表達方式,企業投資者的感受便成了“發展的熱土,可以感受到發展的氣息。”

  目前進展如何?張瑛在發言中表示,將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組織全局工作, 力爭今年8月前城市形態基本呈現, 為新區提升人口和經濟承載力、率先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

  完成這個“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目標”,成都東部新區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呢?

  著力“精筑城”,構建未來城市雛形。結合十大綜合開發片區,劃定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呈現區、丹景灣新鎮示范區、機場北城市門戶區和龍馬湖CAZ起步區四大重點發展區域,策劃實施重大項目百余個﹔春節前金融創新中心A、B棟完工,今年8月前30萬平方米主體全部完工、一期投用﹔5月前環湖路和公園大街一體化改造完成﹔大運會前創意產業園建成投用,航空樞紐經濟產業園生態工程和骨干道路初步呈現,龍馬湖公園全面建成開放,東部新區將形成嶄新的城市形態展示窗口。

  持續 “廣聚人”,凝聚新區發展合力。將充分利用舉辦世園會、世運會等重大國際活動和賽事機遇,引入國際知名機構, 加快天府奧體公園和絳溪濕地公園建設, 在規劃 “一環九景” 的基礎上, 大運會前完成未來醫學城段和絳溪濕地公園首開區等3個以上生態價值轉化場景。仿照古代成都 “十二月市”,策劃“一鎮一月一節會”,年內推出23個新文旅場景、4個以上重大文旅活動、8條以上特色文旅線路。

  聚焦“強功能”,提升空間承載能力。成都東部新區將加大國際航空物流頭部企業招引力度,重點發展生產性物流業,爭取年內獲批綜合保稅區和進口商品指定監管口岸,夯實四川(成都)自貿區東部新區片區申報基礎,推動成渝中線東部新區鐵路樞紐站年內開建。根據進度,石室中學、成都七中東部新區校區將於今年一季度開工,現有的15所學校、醫院提升改造工程也陸續開工。

  堅持“興產業”,打造發展動力引擎。成都東部新區將加快建設中國電信西部創新基地及西部大數據中心,力爭年內中國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一期完工﹔將與成都高新區共建未來科技城,爭取落地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等國家重大創新平台﹔深入推進與神戶醫療、博鰲樂城和上海東方美谷交流合作,啟動未來醫學城核心區建設。“今年再招引重大產業項目30個, 協議投資額達到1500億元, 確保年內阿裡巴巴IDC、欣旺達產業基地等19個總投資達237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針對大家尤為關注的項目進展,張瑛透露說。

  探索“新機制”,積極推動協同發展。成都東部新區將圍繞推進成資同城化,發展航空物流、綜合保稅、服務保障、航空制造、航空維修等相關產業, 與資陽構建錯位協同、優勢互補的臨空經濟產業帶。還將推動“兩區一城”協同發展,在推動行政區經濟區分離上先行示范,探索構建聯合招商、財稅分成、經濟數據統計分享的全鏈條紅利分享機制。借力天府新區、高新區科研優勢,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專業化分離與產業鏈協同。

  新機遇 9個綜合開發片區變成10個

  如果要給成都東部新區的時間軸線來劃個節點,從去年3月開始,東部新區由全面規劃進入到全面建設的新階段。

  而昨日的會議也透露,在原有9個綜合開發片區的基礎上,新增未來醫學城片區,由成都醫投集團、成都東部集團、四川大學附屬的四家醫院合資組建片區開發公司。總面積97平方公裡的10個綜合開發片區正式確定。

  根據成都東部新區管委會透露的消息,目前各分片區編制均已完成了控規方案、城市設計和產業規劃,6月底前將分批次完成各片區草案公示。當天公示的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區片區規劃草案,是第一個。

  片區開發,決定著成都東部新區的起勢成形。昨日的工作專題會上,各市級單位(部門),區(市)縣和市屬國企的參會者們,不僅帶來了最新的“成績單”,還現場表態了下一步怎麼干。

  一條條干貨被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羽“擺了出來”:將13項市級特許經營權管理事權下放到東部新城相關政府, 同時將16項特許經營權管理事權授權東部新城辦進行監督管理。“按照‘一區一策’制定支持東部新區建設發展的政策舉措,爭取省級層面的充分賦能﹔做好片區開發綜合開發要素保障,將東部新區片區綜合開發重大項目納入市重點項目﹔協助東部新區向上爭取國省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一般債和專項債等支持。”

  “重點是賦能,推動重大創新平台落地建設。”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則從5個方面給出了思路和支持路徑——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加強東部新區創新發展規劃、推動重大創新平台落地建設、加快導入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和支持東部新區創新能力提升。每條后面,都附著詳細的具體舉措和項目支撐。

  記者在採訪時,很多與會者都表達出這樣一個觀點,“10大綜合開發片區在助力東部新區成形顯勢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機遇釋放的過程。”

  這樣的例子很容易找到。東部新區規劃建設先進汽車科創空間、智能網聯科創園、活力灣區智造創新中心等6家高品質科創空間。“這些科創空間的建成落地,必定會吸引一批相關產業的企業前來。”東部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惠朝旭對此回應說,“這就是新區的機遇,也是來新區投資的企業的機遇。”

  東部新區10大綜合開發片區的建設過程中,可謂是市區聯動、全力以赴。昨日的會上,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委編辦、市經信局、市人社局等多個單位和部門的負責人都圍繞具體行動舉措作了交流發言。

  市屬國企是東部新區綜合開發片區建設推進的重要因子。截至目前,成都產業集團已經在成都“東進”區域實施項目14個,8個在建﹔成都城投集團承建的天府奧體公園片區等項目順利推進﹔成都交投集團通過兩年多的探索,走出了新的路徑﹔10家片區開發公司已經全部參與到片區開發之中。此外,成都東部新區、淮州新城管委會等與5家市屬國企簽署了片區開發合作協議。

  成都交投淮州新城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茂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市屬國企參與片區綜合開發實踐探索,扛起高品質片區開發建設大旗,企業和政府將實現“雙贏”。

  新路徑 協同發展整體成勢

  協同發展,是成都東進戰略以來被提及率很高的一個詞語。

  成都“兩區一城”的謀勢中,有過這樣的表述——堅持互利共生、開放協同、相互成就、整體成勢,構筑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成都東部新區的黨員干部們都有一個共識,無論是成都東部新區的發展,還是10大綜合片區開發,都離不開協同發展。天府新區、高新區、龍泉驛區、簡陽市和金堂縣,是與成都東部新區地緣接壤的區域,也是協同發展、整體成勢的“合伙人”。

  “十四五”開局之年,協同發展如何走?有哪些實招呢?

  會議透露,四川天府新區將堅持願景協同、共筑公園城市,共同打造“規劃綜合、資源統籌、有機銜接”的區域空間形態和發展生態﹔還將堅持創新協同、共建科技高地,共同構建“核心驅動、協同承載、全域聯動”發展格局﹔還將堅持開放協同、共強樞紐功能,切實增強對高端資源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

  成都高新區將主動融入全市“東進”發展大局,著力把未來科學城打造成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高新區相關負責人還現場帶來了諸多的具體舉措:加大人才跨區域培養,會同東部新區規劃布局醫療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協同推進阿裡巴巴西部雲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

  龍泉驛區提出,要與成都東部新區協同構建現代產業生態圈、協同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協同推進交通體系一體化、協同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作為“東進”主戰場和“兩區一城”建設的重要協同區,簡陽市將以與東部新區協同一體化發展為戰略牽引,主動服務保障“兩區一城”建設,全力助推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

  金堂縣將深度融入“兩區一城”協同發展,全力抓好全方位創新開發模式,奮力打造高效率建設新示范﹔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 奮力打造高品質宜居新標杆﹔全方位優化發展方式, 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極核和全方位推進區域合作, 奮力打造高水平合作新典范“四件事”。

  協同的目的,在於整體成勢,助力成都建設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成都日報首席記者 鐘文 記者 趙榮昌)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