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農業硅谷” 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一期工程竣工

2021年01月25日07:37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打造城市“農業硅谷”

  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

  坐在家裡的沙發上,通過智能遙控器即可全方位控制家庭作物的播種、育苗、採收和加工全流程﹔站在窗戶前放眼望去,住宅區的陽台和屋頂都被郁郁蔥蔥的作物覆蓋﹔在智慧都市農業景觀區的垂直展示中心,高約20層的植物展示架整齊陳列,空氣中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的細微變化被傳感器捕捉后傳入控制中心,揮舞著機械臂的機器人端著植物所需的特定“營養餐”穿梭在展示架中……這些以前隻能在科幻電影裡展示的場景即將在成都化為現實。

  昨日,記者從天府新區獲悉,坐落於興隆湖畔鹿溪智谷核心區的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已於日前驗收竣工,隨著中國農業科學院多個團隊的入駐,高效、綠色、節能的都市農業與智慧農業新場景在不久的未來將走進千家萬戶。

  打造“農業硅谷”

  讓科幻照進現實生活

  科幻小說裡“無人農場”成為現實的背后,是規劃總面積203平方公裡的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發揮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引領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2017年11月,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應運而生,成都市也成為繼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廣東廣州之后全國第四個,西南地區唯一一個獲批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

  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選址科學城鹿溪智谷核心區,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國家級科研平台。“中心規劃佔地3300畝,共16棟單體建筑,由‘一心、一區’兩個板塊組成。”成都天投建設公司項目經理余力立介紹,“一心”即創新核心區,佔地300畝,主要包括智慧都市農業景觀區、生活配套景觀區、人才配套景觀區和生物科研景觀區,是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一區”即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區,佔地3000畝,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打造集試驗示范、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休閑體驗於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產業硅谷。

  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智能感知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全自動智能控制的農業是什麼樣?智慧都市農業景觀區的“垂直農業展示中心”為我們揭開面紗。“這裡將放置近20層高的植物展示架,採用LED節能光源、多層立體栽培、帶孔均勻送風管道通風、基於物聯網的智能化管控等關鍵技術,實現機器人全自動化採摘和維護,並智能調節空氣中的溫度、濕度和土壤營養液成分。”中鐵二局現場執行經理全薈燚介紹,不僅如此,“葉菜工廠”將借助LED育苗工廠進行種苗繁育,借助機器人進行種苗定植,採用淺液流種植床進行水培蔬菜生產,實現從播種到採收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顯著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如此智能的“農業硅谷”何時才能投入使用?全薈燚表示,項目總共包括兩期工程,2020年7月創新核心區一期建設工程全部完工,9月交付使用,12月31日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把好“金字招牌”

  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探索農業的現代化進程離不開科技的引領。四川地形多樣、氣候獨特、生態良好,擁有川糧油產業、川果產業等“10+3”優勢特色產業。如何在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的同時,結合科學技術,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華麗轉變?成都中心給出了答案。

  “四川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具有做好三農工作的良好條件,‘農業大省’的這塊金字招牌不能丟,隻有帶頭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才能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副所長段成立談道。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段成立認為,“關鍵、翅膀,這些鮮活的詞語,就是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意義所在。”

  美好的設想落地需要持續的實踐。在科研過程中,成都中心一直堅持區域特色,直面西南地區農業科技的共性關鍵問題,積極培育新型交叉學科,探索與農科院團隊差異化的研究方向。同時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不僅遴選出首批入駐的科研團隊,還聯合在蓉的農業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科技資源,共同組建服務全川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成立全川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西南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數字化服務平台,實現服務全川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體系高效運轉。

  建好“助力器”

  使新區振興蓄力勃發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成都正在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的路上穩步向前。天府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兩區一城”戰略規劃的主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都中心作為天府新區農業振興的助力器,正在蓄力勃發。

  “接下來將組織開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一二三產業融合、新產業新業態科技研發創新,同時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孵化,建立高科技龍頭企業總部基地。”段成立談道。在人才培養方面,成都中心將建立起國際一流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基地,面向國際國內開展涉農研究生、博士后以及農業農村雙創人才培養。同時,探索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和產業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匯聚、培育科技服務主體,為企業和研發機構搭建技術“產—研—用”橋梁。

  都市型設施水培葉菜工廠化生產、基於天空地多源數據的水稻病虫害多尺度監測、新發或外來豬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隨著一批批農業科技的落地,“農業硅谷”的未來已來。段成立表示,中心將通過5-10年建設,建成國家與省部級科研平台4-6個,構建國際一流創新團隊15個以上,集聚科創人員1000人以上,年度授權發明專利達150項以上,獲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4-5項,孵化出5-6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企業,“未來將在垂直智慧植物工廠、自動化設施葉菜工廠、食用菌工廠數字化生產、新型高效生物制品創制等方向進一步深化合作,為西南地區都市農業發展、智慧農業發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提供有效科技支撐。”

  作為農業振興的助力器,成都中心不僅推動了全域農業科技創新聯動,農業創新資源要素聚集,更以科技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通過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雙輪驅動”,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將努力建成服務成都、支撐全川、西南乃至“一帶一路”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中心。依托中心,天府新區也將建設成為國內農業科技展示、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打造成為引領四川、帶動西部、服務全國、國際水准的都市現代農業硅谷和區域經濟增長極。(蒲嬌 成都日報記者 曹凘源 文/圖)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