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地處高寒牧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雪花飄飄,天寒地凍,氣溫已達零下15度。但理塘縣濯桑現代特色農業園區裡卻熱火朝天,當地農牧民在溫棚裡忙著採摘小番茄、草莓等果蔬。
幾年前,新鮮果蔬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還是“奢侈品”。如今,理塘縣的蔬果已小有名氣,“極地果蔬”在內地和沿海地區打響了品牌,一天之內,長在高原的蔬果就可以出現在600公裡外成都市民的餐桌上。“極地果蔬”是指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有機果蔬,因為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品質優異。
理塘縣高原生態農業生產基地。葉強平 攝
海拔4300米的高原有了“極地果蔬”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理塘縣,平均海拔4300米,是全國120個、四川省10個、甘孜州5個純牧業縣之一,同時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業重點縣。
“理塘的技術水平差,種不出菜﹔交通條件差,運不進來菜,即使運來的菜也很貴。(上世紀)八十年代,牦牛肉賣一元八一斤,番茄比它貴,還想買都買不到。”53歲的原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洛絨澤仁從小生活在理塘,他說,吃菜難問題曾經很困擾當地人。
海拔高,氣壓低,氧氣稀薄,外加地裡石頭多,翻耕、碎土、撿石等工作難度大,普通農作物的生存條件十分脆弱。
能不能種,種什麼?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一一攻克。從1991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理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百姓的吃菜需求。
高海拔氣候、清新的空氣、無污染的土壤、潔淨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造就了生產有機天然錯季節農產品的獨特優勢,讓理塘縣康藏陽光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帆看到希望。
理塘濯桑現代特色農業園區。葉強平 攝
2017年3月9日,理塘縣成立了甘孜州首個集農業生產、科技開發、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園區——濯桑現代特色農業園區。
楊帆率領團隊開始探索種植各種蔬菜水果。2017年以來,相繼完成了基地全年氣象數據的收集,試驗示范種植土豆原種50畝、蘿卜50畝、大棚水果番茄有機栽培15畝、大棚草莓試種7畝等,還完成了萵筍、西蘭花、鬆花菜的漂浮育苗。
目前,理塘濯桑現代特色農業園區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白蘿卜、上海青、香菇等20余個品種,9萬余畝“極地果蔬”產業帶在國道G227沿線分布,綿延10余公裡。
處處可見的現代農業“黑科技”
“你們要把瓜葉分叉中長出的小瓜叉去掉,這樣就能減少瓜養分的消耗,長出的西瓜才能又大又甜。”一位山東漢子在蔬菜大棚裡向當地的農牧民傳授種植西瓜的心得。2016年10月,理塘縣引進瑪吉阿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修建58個現代化標准大棚,並從山東引進了溫帶瓜果蔬菜的現代化種植技術。
“棚裡溫度最高30℃,最低9℃,非常適宜水果、蔬菜生長。”在蔬菜大棚裡,技術員劉振國說,小番茄一年可收獲兩季,一棚產出達1萬多斤。甲窪瑪吉阿米花園農庄與四川農業大學和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簽訂院(校)縣戰略合作協議,聘請資深農業專家、鄉土人才組成技術創新服務團隊,推廣了一批“種養循環、綠色有機、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為主的現代農業新技術。
技術人員傳授當地務工農牧民蔬菜種植技術。葉強平 攝
高原果蔬種植除了依靠大棚,在距離瑪吉阿米花園農庄8公裡外的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業雙創中心,還把現代化的種植機械開到了4000米的高原。翻地、施肥、播種、整地都一次性機械化完成,實現了標准化、規模化蔬菜種植。
大棚裡每壟草莓苗的土壤裡,埋著一根輸配用水毛管,通俗地說,就是給土壤“輸液”的管道。“滴片過濾器、真空引水裝置、水肥一體機、管網鋪設等,為我們種植高品質果蔬創造了可能性。”康藏陽光的技術總監蘇永根說。
“北斗系統給播種機加上了一雙‘眼睛’。”高級農藝師陳志明說,在作業的時候,智能播種機完全是按照北斗系統的衛星定位地圖操作,可以確保作業又快又准又好,“以前300人播種的土地,現在使用智能播種機,一兩個人就足夠了。”
在理塘縣蔬菜園區裡,處處可見現代農業的“黑科技”:果蔬種植、採收、清洗已實現全產業鏈機械化﹔播種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援建了一套智慧農業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環境數據和作物種植情況。
高原果蔬的“西菜東送”2020年實現了
“現在我們這裡種出的白蘿卜、小番茄、水果黃瓜等‘極地果蔬’,不僅能滿足本地群眾的需求,還遠銷港澳。”甲窪鎮副鎮長劉繼偉說。
據悉,理塘大力發展高原“綠色果蔬”產業,目前已建設10000平方米標准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EPS智能模塊化冬暖大棚、 600噸標准化蔬菜冷鏈庫,種植有機果蔬8300畝,產量8100萬斤,產值6880萬元,具備將產品整合到全國的能力,成為直供港澳極地試點基地建設縣。
供粵港澳蔬菜基地。葉強平 攝
回看畜牧大縣的“極地果蔬”成長記,2017年9月,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業雙創中心成為供港澳台的備案蔬菜基地和四川省直供香港試點蔬菜基地。2018年9月7日,5台滿載135噸理塘高原蘿卜的冷鏈車緩緩開出康藏陽光蔬菜生產加工基地,理塘縣供港澳極地蔬菜專車首發開運。當年,直供港澳的1500噸川菜,有70%來自這裡。2019年7月30日,甘孜州首屆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會在理塘縣濯桑現代農業園區內成功舉辦,現場簽約採購訂單114項,簽約總額15.1億元。
小番茄裝箱。葉強平 攝
如今,理塘縣白蘿卜年產量5萬噸,遠銷成都、重慶和粵港澳大灣區﹔高原小番茄、西瓜、夏草莓年產量120萬斤,通過品牌超市進入成都、廣州、珠海的高端市場,累計實現農業產值約2億元。清晨採收高原之上的果蔬,傍晚即可送到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高原果蔬的“西菜東送”2020年實現了。(朱虹、葉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