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2025年 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2021年01月24日09:33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到2025年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分“三步走”

  到2022年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達2000噸

  如何處理生活垃圾,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智慧。如何讓市民自覺分類投放垃圾,在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垃圾上,成都有哪些“招數”?今后又將怎樣提升垃圾分類的質量和水平?

  近日,記者從市政府網站獲悉,日前我市正式公布了《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助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根據《意見》,我市將按照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思路,通過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分類利用、分類處理,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新風尚,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意見》分“三步走”明確了階段目標。到2021年2月,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體系,顯著提升分類處理能力,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焚燒處置能力達1.8萬噸/日、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示范。

  到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更加完善,社會參與氛圍更加濃厚,分類投放准確率不斷提升,垃圾分類產業逐步壯大,焚燒處置能力達2.12萬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2000噸/日,形成廚余垃圾“集中規模化+分布小型化”處理模式。

  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顯著提升,垃圾分類產業鏈更加完備,建立“統籌城鄉、全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印發《意見》

  既“添把火”也提供詳細的可遵循指導

  今年3月1日起,《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根據該《條例》,屆時全市將禁止不同類別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

  在諸多業內專家看來,成都在《條例》實施之前,又印發《意見》,足見成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決心。前不久,住建部在對2020年第三季度46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的考核中,成都工作成效顯著,位居第一檔次。

  在很多專家學者看來,這要得益於成都於2020年10月9日頒布的《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和處理。

  當時公布的《條例》中明確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准,以及生活垃圾投放、清掃、分類收集、轉運和分類處理各個環節的操作規范與具體要求,強化生活垃圾管理“減量和分類”要求,強調生活垃圾管理是本市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創新提出“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思路,並將垃圾處理生態補償等也寫入《條例》。

  “此次印發的《意見》,既是在《條例》的基礎上‘添把火’,也是提供了更加詳細的可遵循的指導性意見。” 同濟大學副教授姚棟如此認為。

  多措並舉

  4個方面共涵蓋17項具體舉措

  記者梳理發現,《意見》從四個方面17項具體舉措做出了要求。

  在堅持全過程分類,著力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方面。我市將通過實施源頭減量、推進分類投放、嚴格分類收運和強化分類處理來進行落實。其中包括規范生活垃圾收運市場管理,整合社會收運服務資源,配足四類垃圾運輸車輛,提升分類收運能力,統一圖文標志﹔將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納入專項規劃,保障用地供給﹔推進生活垃圾綜合處置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廚余垃圾綜合利用處置中心和集回收、分揀、中轉、就地處置等功能為一體的“靜脈家園”建設﹔優化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及綜合利用基地布局,完善回收利用體系﹔開展生活垃圾轉運站達標建設,完善大件垃圾、廚余垃圾等處理體系,探索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等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等具體舉措。

  在堅持全社會參與,著力培養市民群眾分類習慣方面,我市將深化試點示范。堅持成建制、整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思路,以示范創建為抓手,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道(鎮)、社區(村)和小區(院落)建設,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效。

  此外,我市還將堅持全鏈條引育,著力發展生活垃圾分類產業。我市將明確發展重點,以固廢處置設施建設、裝備制造、環衛作業、再生資源利用及新能源、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為重點,強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協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原創技術產業化支持力度﹔實施傳統固廢、環衛設施設備升級改造計劃,推進環衛固廢管理服務信息化建設。

  最后,我市還將堅持全市域統籌,著力強化其他固廢協同處理。加強危險廢物規范管理,完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落實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全過程監管職責,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成都日報記者 趙榮昌)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