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之路”全長11.53公裡 預計3月通車

2021年01月23日08:10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大運之路 全長11.53公裡 預計3月通車

  十陵河橋施工現場

  為迎接今夏開幕的成都大運會,連接成都大學大運村和東安湖體育公園主場館的大運直聯道路正緊張施工,預計於今年3月通車。大運會期間,這條全長11.53公裡的“大運之路”將作為主要迎賓通道,服務數萬名大運會參與者。

  “大運之路”因大運會而生,但功能遠不止於此。記者採訪了多位參與“大運之路”項目設計、施工的負責人,對“大運之路”的設計理念及其背后的城市發展邏輯進行了梳理。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唐貴偉表示,這條串聯起龍泉驛區十陵、西河、中央綠心、東安湖四大片區的交通干線,未來將解決居民出行痛點,改善城市風貌,激發包括龍泉驛在內的東部地區的經濟活力。

  惠民

  完善路網體系

  解決出行難題

  “大運之路”起於成都大學,止於東安湖體育公園,是一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Z”字形道路,貫穿龍泉驛區的十陵、西河、中央綠心、東安湖四個片區,由友誼東路、白鶴西路、西河大道、新雙龍路、體育館西路5條道路組成。

  項目建設單位成都市創投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輝告訴記者,白鶴西路和西河大道是在現有道路基礎上進行改建,友誼東路、新雙龍路和體育館西路則均為新建道路。如果按大運直聯通道的實際裡程計算,新建道路佔比將近70%。

  成都市政設計院工程師唐貴偉是“大運之路”項目設計總負責人,他表示,制定方案時每條道路的選址、設計都有講究,不僅要考慮為賽事服務,更要考慮居民的實際需要,“就拿新修建的友誼東路、新雙龍路來說,主要作用就在於解決當地居民的出行難。”

  友誼東路和白鶴西路位於大運之路的起點,分屬十陵和西河片區,兩個片區被繞城高速和成花鐵路隔開,兩條路原本也是不相連的兩條斷頭路。“看得見,就是過不去。”家住友誼東路的居民孫先生告訴記者,十陵和西河相隔不遠,但因為沒有直行道路,想去西河辦事隻能先向南走,繞行成洛大道。龍泉驛區交通局規劃科科長王瑞成告訴記者,以前十陵、西河居民如果想抄近道,隻能走一些鄉村道路,“道路曲折,路面又窄,下雨天十分泥濘不方便通行。”

  在這次“大運之路”的規劃中,友誼東路向東擴建,與西河片區的白鶴西路相連后,再與南北向的西河大道一起組成了直聯道路十陵西河段。王瑞成表示,友誼東路和白鶴西路連通后,將大大縮短十陵到西河的直線距離,十陵、西河居民往來將更加方便。唐貴偉則用數據說明了便利性:“友誼東路延長線約為1.6公裡,比起以往繞行成洛大道,居民至少能少走3公裡路。”

  同樣解決出行難問題的道路還有新雙龍路,它建在中央綠心區內,是一條新建的南北向道路。唐貴偉告訴記者,在新雙龍路建成之前,龍泉驛片區南北向車城大道、繞城高速兩條主要的南北向道路,龍泉驛老城居民想要穿過中央綠心區前往十陵或西河,必須繞行這兩條路,平均繞遠6到7公裡,要抄近路就隻有穿行鄉間小路。而因為車城大道上貨運車輛多,路況較差,對行人和小客車來說並不安全,多數居民會選擇走繞城高速,這就造成了繞城高速南北向的擁堵。

  王瑞成則表示,新雙龍路修好后將大大縮短龍泉老城區到西河的直線距離,“新雙龍路兩側都是農村、農田,它將為兩側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便於農產品的運輸,另外也將為全區交通提供了一條重要南北走向道路。

  如王瑞成所說,新雙龍路建成后,將成為繼繞城高速、車城大道之后,龍泉驛片區內又一條重要的南北向通道,配合東西軸線、成洛簡高速等東西走向道路,成都東進區域的路網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

  興業

  帶動產業提升 激活片區經濟

  大運直聯通道於去年10月開工,今年6月完成土方工程,10月完成管線工程。記者近日走訪了位於成都大學北側的道路起點友誼東路以及終點體育館西路,目前兩條道路地的路面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按照大運之路的分段設計方案,起點成都大學大運村將以“活力城區”為主題進行設計。唐貴偉介紹,為了體現城市街區的特色,施工人員將在基本道路建設的基礎上,對友誼東路、白鶴西路沿線街區風貌進行一體化改造。“隨著路面重新建設,道路景觀提升、建筑立面翻新,整個十陵、西河的風貌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街道面貌也煥然一新,周邊商業也將產生新的活力。”

  除了考慮解決交通問題,激活片區的經濟也是大運之路設計中的重要標准。唐貴偉透露,大運之路設計之初有4個備選方案,其中就包括在繞城高速、車城大道、五環路基礎上進行改建的方案,這樣工程難度無疑更小,但是為了服務更多發展需求,增強沿線經濟活力、改善道路兩側風貌,最終決定採用目前這個最難的方案。

  方案難在哪?施工負責人李輝介紹,大運直聯通道與繞城高速、成花鐵路、成洛大道、成安渝高速、成渝高速東西軸線等5條交通干線交匯,全程需要建設7座橋梁、1座箱涵。路面工程的難度主要集中在上跨橋梁和下穿隧道的建設上。

  為何舍易求難,迎難而上?唐貴偉進一步分析道:“在大運之路誕生之前,因為中央綠心區將十陵、西河和龍泉主城區完全隔開,龍泉驛內部交通系統並不完善,而在大運之路建成后,成都市區、十陵片區、西河片區、中央綠心區、東安新城、龍泉驛老城區將連成一體,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將有無限可能性。”

  唐貴偉舉例稱,作為中央綠心片區的主干道,新雙龍路開通后,將為周邊住宅區打通能源、排水、通信等通道。而中央綠心區是生態本底區域,未來可能打造成公園景觀、農業景觀、大地景觀,這樣一來新雙龍路將成為市民來此區域游玩的重要通道,進而帶動區域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

  同樣具有帶動片區產業發展功能的道路還有體育館西路。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劃,東安新城未來將打造集金融、商業、住宅、體育、文旅為一體的CAZ綜合型區域,目前體育設施、商業設施、居住用地、學校用地在此匯聚,這片區域將在大運會后迎來整體開發。“體育館西路作為東安湖片區的主干道,將成為支撐東安新城片區發展的先行道路,隨著這條路上的管線、基礎設施逐步建成,東安湖段整個區域其他配套設施的開發也可提上日程。”唐貴偉說。

  營城

  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塑造公園城市新形態

  除了解決市民出行難題,改善街區風貌,促進產業發展,這條大運之路還承載著向世界展示成都公園城市風貌的重要使命。據了解,公園城市理念是這次大運之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指導思想,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以人為本的人文價值、綠色低碳的經濟價值、簡約健康的生活價值、美好生活的社會價值被寫在了設計方案的重要位置。

  秉持公園城市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在唐貴偉看來,設計方案中最能體現公園城市理念的原則就是“人車和諧、慢行優先”。“慢行優先是所有設計的指導思想,以前修路隻考慮機動車方便,現在完全考慮行人和非機動車慢行方便,車輛隻保証可以正常通行。簡單說就是,人怎麼舒服怎麼建。”

  據唐貴偉介紹,為了體現“慢行優先”,大運之路的設計時速會低於普通道路,方法之一就是將行人過街間距控制在500米內,換言之就是增加紅綠燈數量。據記者統計,大運之路總共11.53公裡,如果按500米安裝一個紅綠燈換算,全線紅綠燈將多達23個。

  設計方案顯示,另一個慢行設計就是路口做曲化處理,也就是減小機動車轉彎半徑,降低其轉彎速度,保証行人安全過街。此外還會通過設置行人二次過街安全島,開辟行人、自行車右轉專用道,拉平人行橫道與人行便道高度,設置公交做港灣站、智慧公交站台等舉措,體現以人為本的“慢行原則”。

  道路景觀設計是體現公園城市理念最直觀的方式,而據唐貴偉介紹,這次大運之路的景觀設計也將進行革新。“將從以往中間機動車道、兩側非機動車道加人行道的傳統設計,改為機動車道兩邊設置大面綠化帶,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放置在綠化內,達到一種‘人在公園走’的狀態。”

  成都市政設計院工程師熊建霖負責本次大運之路項目的景觀落地工作,他告訴記者,將以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的理念進行設計,道路兩邊既有被香樟、欒樹、櫻花、紫薇、等花草裝點的城市景觀,也有原始農田地貌,做田園風光展示,整條“大運之路”的綠化面積將達到38萬平方米。

  據熊建霖介紹,作為成都形象的展示通廊,大運之路配套設施的設計將融合國際范和成都地域特色,通過會徽、道旗、道路地面LOGO、熊貓、龍泉山、特色公交站、標識系統、城市家具等配套設施營造大運氛圍。此外道路還將配備更多便捷安全的交通功能,如多功能信號燈杆整合信號燈、5G網絡、道路標識、多媒體、智慧照明、安全監控、智能充電等。

  秉持公園城市理念,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突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而辦好大運會,為這座城市各方面提檔升級提供了好機會。因大運會而生的“大運之路“,將與成洛簡高速、成龍簡高速、東西軸線等交通干線一起,成為成都“東進”的快捷通道,為片區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何鵬楠 徐曉帆 圖據工程施工方、設計方)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