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反映在部分私人診所就診時,醫生拒絕出示處方——

吃的藥不明不白 查看處方咋那麼難?

2021年01月20日08:02  來源:四川日報
 

某診所為患者配藥。

某診所開的散拼藥。

調查

近日,成都錦江區翡翠城住戶趙先生向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台和川觀新聞·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反映,他在家附近的一家私人診所看病時,診所提供的都是“散拼藥”,卻沒有主動給他處方單和收費單,損害了他作為患者的知情權。

趙先生反映的情況不是個例。1月4日-16日,記者對四川省多地的十多家社區診所之類的就醫場所進行了暗訪,發現有一半的診所存在不出示處方、處方不規范等問題。

想看處方不容易:

有的診所不開具處方,有的診所表示西藥處方不能給患者

“中藥處方可以給,西藥處方不方便給你們哈。”近日,在成都市武侯區玉林中路的勝群診所,記者以患者身份問診拿藥后,詢問可否看下處方,被坐診醫生和藥師連連拒絕。“人與人之間信任度不夠。”問及原因,他說,“醫院醫生也不會允許隨便拍處方和病歷。”

該診所提供給患者的藥有兩盒中成藥、6包散拼藥,由藥師拿著處方在櫃台裡配裝,配裝好的藥是幾種藥片、膠囊的組合藥,由一個個小方紙包裝,看不出藥物的原有外包裝和名字。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成都市錦江區、資陽市雁江區、內江市市中區、宜賓市高縣等地的多家診所,多次遇到醫師拒絕出示處方的情況。在資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附近的一家診所,記者注意到,醫生甚至沒有填寫處方單,直接給患者拼配多種散裝藥品。而這種不開具處方直接拿藥的情況,在鄉鎮上的診所中更為普遍。

對於這種不出示處方的情況,有患者表示質疑。

家住成都市玉林中路的患者小倩告訴記者,她有一次患了感冒,想著離家近,症狀也不重,就去家對門的診所就醫,結果診所不提供處方,她也不知道開的是什麼藥,買回家后,在家人的勸說下,猶豫再三,還是沒敢吃,“浪費了一百多元錢。”

在內江市市中區的一家診所看完病后,患者黃女士也向記者吐槽:“皮膚有點過敏,想著去醫院看病麻煩,就到家附近的診所看病,結果花了不少錢,醫生開的藥全是一包包分裝的散拼藥,看不到藥品名字,也不曉得他們是不是加價賣藥,連去藥店比個價都不行。”

有的處方“減了料”:

處方單上故意少寫一種藥,藥師勸患者“不要糾結”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有的診所盡管出示了處方,但處方並不規范。

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市錦江區華潤路的立新診所,就過敏性鼻炎請求開一些藥。醫師問診后共計開了6種藥,處方單上卻隻有5種藥。醫師告知:“還有一粒藥是另外加上去的,沒寫在單子上。”記者請其將第六味藥的名字寫上去,藥師表示:“你吃了有效果就行了,不要糾結是什麼藥。”

記者還注意到,在立新診所的處方單上,醫師、藥師均未簽名。

“為了避免‘大處方’加重病人負擔,《處方管理辦法》要求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藥品,超了就要寫第二張。”平武縣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姚俊先告訴記者,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故意少寫一種藥都是嚴重的違規操作。

“醫院的藥師必須對醫師開的處方進行核查,有監督責任,私人診所藥師可能話語權沒那麼大,但這麼明顯的不規范操作是不應該的。”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主治醫師張偉介紹,“我接待過一個病人,在私人診所沒看好,拿著剩下的藥來看病,但沒有處方單,隻有顆顆粒粒的藥,很難判斷當下症狀是藥物的作用,還是身體機能的問題。而不完整或錯誤的處方單,可能比沒有處方單危害更大,很可能會誤導轉診醫師,作出錯誤判斷。”

“這種故意為之的行為,是對自己職業不尊重、對病人不負責,一次兩次看似沒問題,但時間久了,出事情的概率會大增。”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學術部主任張曉雲說。

追問

不願出示處方 部分診所為何冒險違規

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診所醫師即便是自己調配藥,也需要開具處方。而且,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普通處方要妥善保存至少一年,不按照規定開具處方,造成嚴重后果的,所在機構將取消該醫師處方權。

採訪中,有私人診所醫師表示,無需向患者出示處方,記者查閱相關規定發現,這一說法並無依據。

成都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醫療機構不應以任何理由向患者隱瞞處方,這是防止亂開藥的必要措施。開具、出示處方不規范,要麼是因為技術保守,要麼是趁機獲得不合規的收益。”對於拒不出示處方的,患者可向屬地衛健局執法大隊進行投訴,一經查實,將下達整改通知。

於是,記者就暗訪中遭遇的不開處方、不出示處方、開具處方不規范、價格未公示等問題,分別致電省衛健委、成都市衛健委,其工作人員表示,民營診所由屬地管理,不接受咨詢。成都市錦江區衛健局執法大隊表示隻接受患者投訴。

記者以患者身份投訴后,成都市錦江區衛健局執法大隊於1月12日對立新診所進行了調查。而記者想向資陽市雁江區衛健局執法隊反映情況,截至發稿時電話仍無人接聽。

如果沒有患者投訴,執法部門如何摸查、監管違規行醫行為?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記者的追蹤報道。

相關法規對處方的開具、使用等有明確要求,為何現實中還有諸多不規范的操作呢?

一方面,私人診所的看診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金沈蓉認為,四川公立醫院的處方開具系統都與衛健委聯網,隨時可追溯倒查回去。但記者走訪的設立在社區的民營診所,有些未見電腦設備,有些即使有電腦,可醫師還是習慣手寫處方,在調查的十多家診所當中,僅一家用電腦和打印機打印出了處方。

另一方面,也涉及處方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私人診所的處方,特別是眼鼻喉等專科往往更多涉及‘偏方’,這也讓不少診所醫生不願意出示處方。”成都中醫師付雪聰說。

張偉補充道,醫院的醫生能通過論文、專利、藥物制劑等方式保護知識產權和利益,但醫生要為處方申請專利需要提供治愈案例、統計學數據、療效評價等,對於私人診所乃至民營醫院的醫生來說都非常難,因此很多私人診所醫生選擇通過不出示處方,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處方知識產權數量和從業年限、經驗成正比,所以相比之下,老診所不提供處方的比例更高。”張偉認為。

探索

政策激勵推廣電子處方單

如何才能更好保護患者對處方的知情權?成都等地正在展開探索。

“用信息化手段也許能消滅不規范處方,並促進社區診所公示處方。”四川省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工作人員介紹,成都已鼓勵私人診所使用聯網的電子病歷和處方單。診所隻要安裝了相關軟件並檢查合格,就可作為成都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在這一政策導向下,成都部分診所已安裝了系統。“沒有使用該系統的診所在評優等方面將有限制,並作為重點抽檢對象。”

記者採訪的道和診所,則使用了一款手機軟件,在線填寫病歷、藥方,病患也可隨時在手機上查閱相關信息、在線問診、購藥等,透明度大為提升。

金沈蓉認為,這些信息化管理及民意調查等措施,可逐步做到全省社區診所全覆蓋,從而加強監督管理。

加強監管固然重要,但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還可以創新方式,保護好診所醫生的知識性收入。

姚俊先認為,比如針對診所醫生申請專利不容易的情況,四川相關高校可以嘗試與民間名醫合作,建立藥方儲備庫,按療效、技術含量等分等級,優先孵化可行性最強的藥方,使好藥方造福更多人。“比如胃蘇顆粒、玖痺顆粒就是名老中醫與高校院所合作的典范,老中醫有好方子,北京中醫藥大學用他們的科研力量為藥方背書,藥方被醫藥公司買去做出了非常好的中成藥。”

另外,可以通過榮譽授予等方式鼓勵醫生分享知識產權。錦江區衛健局中醫科科長馮飛介紹,該區趙真豪醫生在防控新冠疫情時,公開了家傳百年湯劑,被授予“四川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錦江區還評選過名中醫,開展了名中醫的義診,為優秀醫生傳播美譽。“知識產權是為了保護經濟利益,授予榮譽也能有效提高口碑,增加客流。”

此外,還有不少醫生認為,改變部分醫生的固有觀念也很重要。

張曉雲建議,行醫規范和要求這幾十年來變化較大,對於新的行醫要求,在新規新政發布實施后,應該組織培訓學習,更新觀念和行醫規范。“醫療不僅是技術問題,如果取得患者信任,效果會事半功倍。”

張曉雲總結她的行醫經驗指出,私人診所要想有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在處方出示、價格公示等各個環節滿足患者知情權。被市場淘汰的診所,很多是因為喪失了患者的信任。

銳評

杜絕“散拼藥”監管莫缺位

□張舟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私人診所看病時,會遭遇“散拼藥”、處方不規范、不出示處方等怪現象。有些診所的醫生甚至會辯解:“吃了有效果就行,不必糾結是什麼藥。”

作為面向基層群眾的醫療機構,這些診所的做法,背后存在著諸多風險。首先,診所不出示處方的行為,無法保証用藥的公開,甚至可能存在違規售藥,牟取不法利潤的可能﹔其次,沒有處方的“散拼藥”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可能造成用藥不當,造成人身傷害,引發醫療事故﹔第三,此舉讓處方藥藥品信息的“知識鴻溝”進一步擴大,使病人處於完全被動地位。

要改變這些現象,僅僅依靠診所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它們進行強有力的監管,職能部門不能缺位。

筆者以為,第一,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診所、藥店等醫療機構的信用管理,定期公開醫療機構的藥品管理信用評定情況,創建誠信醫療的社會環境,通過社會共治,實現綜合監管﹔第二,醫療衛生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善於利用多種渠道,提升社會公眾的安全用藥知識和意識,引導公眾主動抵制不規范的藥品銷售行為﹔第三,可搭建信息共享系統或平台,利用技術手段,推動處方線上化、公開化、透明化,實現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的信息共享,杜絕不規范處方現象。

藥品安全涉及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患者對處方的知情權,理應得到保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平 文/圖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