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科技館大PK 看看哪些寶貝最受歡迎

2021年01月19日07:34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哪些寶貝最受歡迎

  四川科技館的“莫比烏斯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攝

  重慶科技館宇航科技展廳一角。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攝

  鎮館之寶

  在四川科技館和300公裡外的重慶科技館,展品“莫比烏斯環”總能吸引眾多參觀者。

  “莫比烏斯環”是科學界的重大發現,它開啟了人們對於多維世界的認識。它往往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成為科技館的符號之一。

  1月6日,由重慶科技館、四川科技館共同主辦的“雲游川渝科技館,攜手共謀新發展”線上主題活動落幕,突破地域限制雲上漫游川渝科技館的達45萬人次。

  而兩個“莫比烏斯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最有深意的互動

  “莫比烏斯環”演繹科技和城市的對話

  1月13日一早,四川科技館二樓,一陣音樂響起,一隻甲殼虫緩慢爬過“莫比烏斯環”的曲面,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神奇的是,甲殼虫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

  而在300公裡外的重慶科技館四樓,另一個“莫比烏斯環”旁也聚滿了游客,唯一不同的是,甲殼虫變成了玩具小車。

  “莫比烏斯環”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於1858年發現,不同於傳統的紙帶,“莫比烏斯環”隻有一個面,這一發現開啟了人們對於多維世界的認識。

  在這個環形的平面裡,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象征著無限的可能。或許正是這樣的寓意,不少科技館都把它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啟迪前來參觀的人們:科技探索永無止境。

  在川渝兩地,“莫比烏斯環”的創見已經演變為現實。離四川科技館10多公裡的成都高新區,一座網紅大橋正被無數游客打卡拍照——作為國內首座“莫比烏斯環”式異形拱橋,五岔子大橋見証了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而在重慶市南濱路,無數熱愛科技和人文的讀者在精典書店內找尋讀物,挂在書店中的“莫比烏斯環”承載著重慶人滿滿的科技情懷。

  四川科技館工作人員徐崢告訴記者,如果將兩個完全相同的“莫比烏斯環”粘在一起,就會形成“克萊因瓶”,其沒有正反、沒有內外,永恆、完美、無止境的觀念被世人熟知,被認為是幫助人類尋找四維空間的“鑰匙”。

  一次科技的聯動,將兩個“莫比烏斯環”交織在一起,兩地游客打破地域限制,觀看彼此區域科技館裡的展品,突破了科技的象限﹔一次川渝的互動,打開兩地合作的“克萊因瓶”,將兩個區域的歷史和未來、時間和空間、創見和發展長久地連接在一起。

  最火的展區

  四川有波音747模擬駕駛艙,重慶有神舟飛船模擬艙

  實地游覽兩地科技館,哪個區域最火?航空航天區當仁不讓。

  在四川科技館,記者發現航空航天區3個爆款項目排起了長隊。

  首先是模擬駕駛波音747。參觀者可自主選擇一般飛行、惡劣氣候中的飛行、事故處理3種不同模式進行體驗,感受在不同狀況下操控飛機的方式及要領,AR、VR等沉浸式技術也被植入其中。

  其次是1:1復刻的太空空間站。利用VR技術復原太空活動,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外太空,參與真空實驗、太空手套、太空健身車等活動。

  另外,360度自行車也是明星級項目。游客可以踩自行車進行360度轉動,特別是踩動踏板沖上裝置頂端時,整個人倒立,腦部充血,驚險刺激。

  四川科技館的航空航天區側重互動性,重慶科技館則更注重打造場景的連貫性,重點聚焦航天員的日常生活。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模擬“神舟飛船”的駕駛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駕駛艙內會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上全面模擬飛船的飛行過程。

  除了展館內的PK,展館外,兩地航空航天企業也齊頭並進,不斷突破行業新高度。2018年5月,“重慶兩江之星”成功點火升空,成為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兩年之后,“谷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其研發生產基地就在簡陽。這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實現了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最有地域特色的元素

  外形和單軌列車劇院“很重慶”,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四川”

  兩地的科技館各有哪些地域特色?一下地鐵站,就能直接看到“很重慶”的重慶科技館。它的外形採用石材與玻璃兩種材質,不同質感的石材交叉重疊,像鼓起的小山丘,昭示著山﹔玻璃幕牆清澈通透,隱喻著水。遠遠望去,石材的棱角分明、玻璃的透明如水,彰顯了重慶山水之城的特征。

  步入重慶科技館三樓,參觀者不僅可以了解汽車的各類知識、各種形態,還可以模擬夜間錯車、模擬駕考等駕駛感受﹔因為疫情關閉的單軌列車劇院少了昔日的喧囂,但不少游客依然前來打卡拍照。一個個交通元素折射出重慶獨特的地形和支柱產業的發展。

  而在四川科技館,將聞名全球的古代科技成果——都江堰水利工程進行同比例復制,是該館最具地域特色的展品,展現了四川自古以來的科技底蘊。

  在該展品一旁,放置了幾個互動裝置,游客隻需動動手指,完成上面的“引水游戲”就能充分體會李冰治水“深淘灘,低作堰”“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心得體會。

  “和過去的靜態展示相比,互動展示除了要觀眾動眼,還要動手、動腦。”四川科技館外聯部龐博介紹,這有利於給用戶留下更深印象,同時也啟發觀眾從多角度理解展品的內涵。(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