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大山深處的脫貧故事

——四川省直部門(單位)攜手定點幫扶萬源市紀實

2021年01月11日14:48  來源:達州日報網
 

  “精准脫貧看萬源,五‘福’臨門來支援,如今摘掉貧困帽,家家戶戶笑開顏。”2020年歲末,一首打油詩在四川達州萬源市青花鎮、固軍鎮等地老百姓口中傳唱,表達了當地群眾對省直部門(單位)定點幫扶的感激之情。

  近年來,四川省民政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四川局、工行四川省分行、四川文理學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五個省直部門(單位)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累計向萬源市定點投入資金3.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93個,直接幫助14個貧困村退出、1367戶4250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牽頭部門擔當扶貧“領頭雁”

  萬源市原茶埡鄉老窪坪村背靠花萼山,平均海拔1000余米,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自然環境惡劣。“以前村裡不通自來水,到處都是泥巴路,趕個場要走五六個小時。”該村支部書記王萬聰一番話道出了老窪坪村當時的落后狀況。

  2015年,四川省民政廳牽頭四個省直部門(單位)定點幫扶萬源市。老窪坪村由省民政廳、工行四川省分行和四川文理學院共同幫扶。“爭取今年就把公路和吃水的問題解決了!”在省直部門(單位)聯系指導萬源市脫貧攻堅聯席會上,省民政廳領導的承諾擲地有聲。

  一項項幫扶項目迅速在老窪坪村推開,村組道路開始硬化,自來水入戶安裝,村黨群服務中心逐漸配齊辦公設備……“幾年時間,變化超出人們想象。柏油大道代替泥濘小道,破舊土屋成了幢幢樓房……”村裡天翻地覆的可喜變化讓村裡老人邱洪余“詩興大發”,在自家牆壁上寫下了自創歌謠,道出了村民們心中的感激喜悅,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四川省民政廳支持建成的萬源市馱山康養服務中心

  脫貧攻堅,產業當先。為了讓村民創業致富,工行四川省分行下派的原駐村“第一書記”常藝螣輾轉各地,充分發揮“娘家”行業優勢,積極奔走呼吁。2015年12月25日,全國第一筆“農村種養殖致富帶頭人無抵押助業貸款”(以下簡稱“致富貸”)在老窪坪村落地,迅速“貸”動了老窪坪村的發展活力。村民們用“致富貸”資金發展起生態養殖業、特色種植業和鄉村旅游業,奏響脫貧致富的產業發展進行曲。村民簡文波用16萬元貸款建起了小波家庭農場,擴繁肉牛39頭,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近年來,四川省民政廳選派14名干部扎根萬源,幫助萬源市7個貧困村、490戶貧困戶如期脫貧,支持項目資金1億余元,新建萬源市精神病醫院、中心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助推萬源市民政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彎道超車”。

  駐村工作隊結成戰貧“尖刀隊”

  “產品:舊院黑雞,數量:2300隻……”近日,中國工商銀行一筆採購大單讓萬源市舊院鎮大倫坎村“第一書記”黃亮激動不已,他迅速拉起了一支“販雞突擊隊”聯系貨源。入冬后的山區晝夜溫差極大,早出晚歸的隊員們雙手和臉頰凍得通紅,說話直打哆嗦。經過3天連續奮戰,順利完成了收購任務,共成交16.5萬元,單戶最大成交金額超過1.8萬元。

  2018年,黃亮與羅賢春、田邦力、王東一起組成駐村工作隊,帶著工行四川省分行的殷切囑托,一頭扎進了大巴山深處的萬源市舊院鎮大倫坎村。剛到村裡,駐村工作隊實地調查發現,大倫坎村是“天府十寶”之一——舊院黑雞的種源保護地,全村耕地少、山林荒坡多,養殖黑雞的條件得天獨厚。可他們看好的發展“錢”景,當地群眾卻反應冷淡。

  石塘鎮東西部扶貧協作茶葉基地

  “這幾年黑雞都賣不起價錢。”“大家都喂黑雞,供大於求賣不脫。”村裡人告訴他們。一直以來,大倫坎村的舊院黑雞基本都是農戶散養,養殖場地、養殖技術、雞苗防疫等問題導致黑雞品質參差不齊,市場口碑不盡人意,價格甚至都比不上普通土雞。

  為解決舊院黑雞的品質和銷售難題,駐村工作隊借助工商銀行資源、渠道和平台優勢,探索出“1+N”抱團發展模式,即一個養殖大戶帶動多個普通農戶。工行四川省分行購買雞苗,由養殖大戶統一孵化育雛后分發給農戶飼養,養殖大戶提供技術指導,並在出欄后統一宰殺、包裝、銷售。2020年,大倫坎村5名養殖大戶通過工商銀行融e購等電商平台,銷售特色農產品500余萬元,帶動全村160余戶貧困戶致富增收。

  駐村工作隊又從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爭取到扶貧資金65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110萬元修建黑雞養殖場,100萬元成立村級電子商務中心和食品冷凍冷藏倉庫,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現雛形。

  特色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2019年1月,“愛在身邊·溫暖巴山”感動萬源·2018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來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四川局(以下簡稱“糧儲四川局”)的“國儲黨員服務隊”,因越過川渝、集結巴山、挺起擔當脊梁、沖鋒在脫貧攻堅戰場、奔走在脫貧致富路上,成為唯一一個獲獎團體。

  2016年3月,糧儲四川局定點幫扶萬源市原白羊鄉茶園坪村、三清廟村兩個貧困村,隨后成立了四川國儲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儲農業公司”),立足萬源富硒的廣闊腹地,開展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和產品研發等業務。

  截至2018年底,國儲農業公司共建成9000畝茶葉基地,提供除草、施肥、保潔等各類基地管理崗位,吸納當地貧困戶就近就業。為調動群眾積極性,2019年,糧儲四川局組織縣、鄉、村和駐村工作隊召開聯席會議,提出“返租倒包”新模式。由國儲農業公司具體實施,將前期建成的茶葉基地返包給農戶,並無償提供農資物品、技術指導和保底收購等支持,讓農戶成為主力軍,形成企業與農戶產業共促、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同時,為進一步打消群眾顧慮,還對貧困戶實行前三年免租。

  乘著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國儲農業公司在萬源市5個鄉鎮6個貧困村建成規模化、標准化茶葉基地1.2萬畝,打造了“石塘—白羊—舊院”和“草壩—石窩”兩個核心茶葉產業帶,直接帶動10萬余人次參與茶葉種植或就地務工,輻射帶動3.4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舊院鎮大倫坎村駐村工作隊幫助村民插秧

  如今,國儲農業公司與群眾共同打造的“一山青”自有品牌,先后多次在國內外大型博覽會上參展並斬獲金獎,“綠葉子”變成了致富的“金葉子”。

  為民服務架起干群“連心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基層普遍缺乏衛生防疫物資。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接到萬源市舊院鎮鳳凰山村“第一書記”張孝顏的反饋后,在自身防疫物資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迅速向該村支援了200隻醫用外科口罩、20瓶醫用洗手液、20瓶醫用消毒液和10支體溫測量槍等物資。

  張孝顏又積極聯系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成功募集400隻醫用外科口罩,駐村工作隊隊員李偉、林愍睿分別以個人名義捐贈護目鏡、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

  2020年8月底,村裡貧困戶何正瓊的丈夫徐永亮患腦動脈瘤病情危急。雖然轉診及時,手術后徐永亮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高額的醫療費用讓這個剛剛脫貧的家庭無力承擔。在了解情況后,張孝顏多次組織駐村工作隊討論幫扶方案,並第一時間向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領導和扶貧辦公室作了匯報。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研究后,立即以各黨支部為單位開展愛心募捐。短短一周時間,31440元善款就匯至何正瓊銀行賬戶。

  2020年8月,駐村工作隊帶著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領導和干部職工的深切關懷到病房看望了徐永亮。何正瓊拉著張孝顏淚流滿面地說:“感謝你們幫我們渡過難關。”隨后,遞上了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

  老百姓成為脫貧“主力軍”

  2020年7月1日,四川文理學院收到了一封群眾來信。“我今年75歲,年老體衰,老伴賀仕陸身體也不好,原來一家人居住在丁家溝山上的危房裡,交通不便,一到下雨天就害怕,生活十分艱苦。自從你們幫扶以來……”這是一位老人寫給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的一封感謝信,朴實的言語飽含深情厚意。

  老人叫劉德明,家住萬源市永寧鎮柏樹壩村,是一名老黨員、老支部書記,家中隻有他和老伴兩人,因病和缺勞動力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舊院鎮鳳凰山村駐村工作隊為困難群眾募集善款

  2015年,四川文理學院與柏樹壩村結成了幫扶“對子”。172公裡,3小時車程。四川文理學院干部職工常態化到萬源市開展幫扶工作。不久之后,劉德明一家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下山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安全電,硬化道路通到了家門口,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在2018年底順利脫貧。

  年過古稀的劉德明腿腳不便,難以通過自身勞動獲得收入,但他不等不靠。“黨的政策這麼好,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坐享其成,我想自己干點什麼,卻找不到門路。”在一次幫扶干部入戶走訪時,劉德明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四川文理學院買來70隻雞苗送到劉德明家中,並邀請技術人員上門對其進行指導,初見成效后,又幫著擴大規模,建起了家庭養雞場。目前,養殖數量超過了200隻。

  近年來,四川文理學院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深度參與萬源市教育扶貧工作,開展教師培訓、基層干部培訓和民眾技能培訓等1200余人次,持續激發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文/圖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航 通訊員 李帥)

  來源:達州日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