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這五年,“成”人之美

2020年12月30日17:3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開欄語

五年拾級而上,五年砥礪前行。“十三五”期間,成都不斷提升城市能級,提升市民幸福質感。成都以“人城產”邏輯,統籌城市發展治理。在“人城產”營城邏輯裡,隱藏著成都人的幸福密碼。聚人、營城、興產,讓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這是庄嚴的承諾,更是初心的兌現。“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踏浪而來。12月27日閉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謀劃了成都的下一個五年。即日起,“蓉平”陸續推出系列評論,深度闡釋成都聚人、營城、興產的深層邏輯。

 

什麼最能直觀地體現一座城市的發展?莫過於人的聚集,城的成長。

察人識城,五年,都是一個合適的刻度。時間是最挑剔的大師,最能檢驗事物的成色。站在“十三五”“十四五”之交的時光節點,丈量我們生活的城市,無論是親歷者還是觀察家都會欣然認同,這五年,成都值得!

極目所見,這五年,城裡的人潮在變化——

春熙路、寬窄巷、都江堰,南腔北調交織,人流越來越熙攘﹔軟件園、科學城、菁蓉城,蓉漂族越來越多元﹔龍泉山上打卡,青龍湖畔健身,身邊從不缺同道中人﹔川A大軍川流不息,充斥著通勤日的街道巷陌,節假日的綠道公園……

數字為証,這五年,人口的紅利在變化——

201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1465.7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28.05萬人。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為1658.1萬人,戶籍人口為1500.07萬人,淨增272萬人。而成都實際管理人口,五年中早已突破2000萬。在人口淨增長城市榜單上,成都常年名列前茅。

繁華熙攘,芸芸眾生。這座城,這五年,有屬於每一個成都人的“光陰的故事”。

2016年,成都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剛剛開啟他人生的第8個五年。依托成都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民營經濟惠“民”政策,如今極米已做到國內投影市場出貨量第一,鐘波也成為該行業的領軍人物。

2017年,李進從國際醫藥巨頭阿斯利康歸國創業進入第2個五年。他在成都創立的先導藥物,建立了中國首個“藥物種子庫”,深耕全球炙手可熱的創新藥賽道。把夢想之花種在創新創業的沃土,花兒才能早日綻放。2020年4月,李進完成了上市夢,成都先導成為西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眾多精彩的個體故事,匯成了城市的萬千氣象。千千萬萬成都人的五年,承載著個人夢想,簇擁著城市前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座城市的活力,有賴於人的活力釋放。

2017年7月,成都推出歷年來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廣、支持力度最大、針對性最強的“人才新政12條”,向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敞開大門。

2020年11月,《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人力資源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發布,又一個“12條新政”致力於人力資源協同創新,不僅追求人才存量與增量,也更加重視人才流量。劍鋒所指,意在打造全球人才樞紐。

從人才新政1.0版,到人才新政2.0版,城市見証了從人才窪地到人才樞紐建設的理念之變,從引進人才到全方位協同開發人才的路徑之變。“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新人才觀感召下,“蓉漂”已經成為新的時代風尚。2017年7月“人才新政12條”實施以來,已累計吸引超過40萬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來蓉落戶。人才的活力得以釋放、人才的潛力得到發揮。規劃領域專家匡曉明、環境工程專家賀克斌等一批高級專家參與城市進程,邵斯達克、科恩伯格等一批諾獎得主的科研或產業項目落戶成都,一個更加國際化的人才樞紐正加快構筑。

海內外人才歸心,為何是成都?一年一度的《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給出了部分答案。在最受海歸青睞的城市排名中,成都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長年領跑“新一線城市”。“經濟發展快”、“國際化程度高”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三大主要吸引要素,成都俱備。

人才因事業而聚,城市因人才而興。這五年,成都努力營造的,有人才最合適的平台,有人才最樂見的“場景”:新經濟、產業功能區、公園城市、社區治理、創新創業……全市529萬人才可以各得其所,各展其能。

這五年,西南交大的黃楠教授,受益於高校職務科技改革,組建了公司,科研成果得以轉化。成都在全國率先探索“早確權、早分割、共享制”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科技人才鬆綁、加油。

這五年,大數據架構師、密室逃脫NPC、電競賽事策劃、漢服設計師、收納師……五花八門的新職業,如雨后春筍冒出。2019年成都新職業人群總體規模破45萬,排名全國第三,居於北京、上海之后。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在服務升級、消費升級的大潮中,成都新職業人群向潮而生,踏浪而行。

這五年,無論是綠道建設的大開大闔,還是“兩拆一增”的精細繡花,無論坐在自家陽台遙望雪山,還是乘一葉小舟夜游錦江,公園城市的大美讓人怎能不愛?惹得市民在公園裡留言抒懷,“酌寬窄老巷一碗清茶,品蓉城火鍋麻辣味鮮,看戲台折扇收臉譜換,賞宜居城市綠色生香,余生我們將在這兒優雅老去……”

一座城市對人口和人才的虹吸力,理由可以有很多,但終級指向隻有一個:城市能級。隻有不斷提升城市能級,才能長遠享有“成”人之美。

城市憑什麼“聚人興城”?可能不僅是戶籍、房價高低,而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寧要北上廣一張床,不要老家一套房”,實際上是關於城市能級的通俗注解。

這五年,成都實現了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進而沖刺世界城市的能級躍升。GaWC全球城市提名從2016年第100位提高到2020年59位,完成了外界眼中的“暴力拉升”。

一個無可回避的事實是,經歷數十年高增長之后,中國人口紅利的水龍頭,水流已經越來越小。大小城市雨露均沾、分享紅利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式。將來,隻有城市能級越高的城市,才能更多享有人口紅利及人才紅利。

剛剛閉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作出成都“十四五”規劃及遠景展望。2050年建成“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以時間為經,能級為緯,標定城市發展大方位,是成都城市能級的進一步提升,將會對“聚人興城”產生深遠影響和強大引力。

立足“十四五”,成都將全面實施“十大幸福民生工程”,讓市民擁有更高收入水平,享有更高品質公共服務,青年創業就業環境更友好,城市的營商環境更優良,生活成本更有競爭力……總之,讓每一個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像成都人那樣生活”,激發了多少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四五”扑面而來,成都,又一次站在了夢想的新起點,請馭夢飛翔。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