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師范學院:創新支部建設鑄師魂 助力扶貧支教顯實效

2020年12月22日22:07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工作背景

2018年起,成都師范學院積極響應國家精准扶貧工作的號召,每年派遣200余名學生、8名帶隊教師赴涼山州昭覺縣、越西縣,甘孜州道孚縣、丹巴縣開展扶貧支教工作。成都師范學院黨委結合實際、科學謀劃,整合支教地的黨員師生,建立臨時黨支部,構筑“114”工作體系,創新開展工作,踐行立德樹人使命,深入推進扶貧支教工作。

二、具體做法—“114”工作體系的構筑

(一)“1”—以“立德樹人”為中心

成都師范學院充分發揮學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立德樹人作為辦學任務和使命,在支教工作中創新性融入黨建工作,以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支教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輻射全體支教學生,不斷提高其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並以全體支教學生為燎原星火。在支教學校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孩子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文化美德,實現了支教學生和支教地學生共同“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1”—以臨時黨支部建設為支撐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臨時黨支部建設,做到“三個強化”,充分發揮其戰斗堡壘作用。

通過組織建設強化黨員“使命感”。在開展扶貧支教工作同時,同步加強組織建設。以扶貧支教組組長為黨支部書記,在支教的正式黨員中選拔優秀學生為支部委員,並根據支教師生的輪換及時更新支部成員,確保支部設置健全合理。

通過組織管理強化黨員“歸屬感”。及時將新參加支教的學生黨員納入支部管理,編制黨員名冊,精確掌握黨員信息,並吸納已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的積極分子學生參與支部活動,鼓勵普通學生積極參與,發揮黨組織的鼓舞與號召作用。

通過制度建設強化黨員“存在感”。制定和完善了《每日安全匯報制度》《每日工作匯報制度》等15項制度,通過立規矩、定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提高了支教團隊定力和效力。

(三)“4”—4種路徑推進工作

1.學習教育全面覆蓋

結合實際採取工作點集中學習和網上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習教育全面覆蓋。針對扶貧支教點遠離縣城、遠離成都的實際情況,臨時黨支部加強日常指導,第一時間向每一個支教工作點傳達最新學習要求,要求各工作點先進行集中學習,以確保在黨支部組織學習時,做到學習步調一致。另一方面,針對扶貧支教師生任務重、工作地點分散、交通不便等情況,堅持因地制宜、創新形式,利用互聯網工具的便捷性,創新建立“網絡黨支部”,在工作點集中學習的基礎上,每周五定期召集支教學生黨員、積極分子開展網上學習、交流,有效實現了工作點集中學習和網上學習的有機結合,確保了組織生活經常、認真、嚴肅。

2.初心使命呼喚擔當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喚醒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組織黨員觀看系列紀錄片,追尋黨在涼山、甘孜的奮斗足跡,重溫黨的光輝歷程。在追尋前輩足跡的基礎上,組織黨員重讀入黨志願書、重溫入黨誓詞,激勵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3.千師萬家廣泛調研

積極開展“千師進萬家”家訪活動探索實踐“支教+黨建+扶貧”模式。支部黨員帶領非黨員同學,五人一組,開展各個支教點“千師進萬家”家訪和調研活動。深入支教地學生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學習、家庭情況,帶去所需的生活用品,深入探究貧困家庭形成及學生學習成績落后的原因,並思考如何進行改善和干預,形成反饋材料和調研報告,對受訪家庭給予精神和物質的幫助。

4.“三項教育”助力成才

開展“三項教育”幫助支教地學生成長成才。結合國家的扶貧政策和當地實際,將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品行養成教育確定為工作方向,輻射帶動支教地學生轉變思想、改變觀念。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形式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銘記歷史,珍惜當下,愛國愛校愛家。感恩教育以感恩社會關懷、感恩父母撫育、感恩師長教誨、感恩學友互助、感恩自然饋贈五大內容為主題,全方面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品行養成教育堅持一月一主題,從做人品質養成、行為習慣養成、學習習慣養成、安全習慣養成四個方面提升學生個人素養。

三、主要成效

臨時黨支部通過黨的建設帶動扶貧支教工作,為圓滿完成支教工作任務提供了精神動力和組織支撐。

(一)黨組織號召力戰斗力日益增強

臨時黨支部的建立,為支教學生疏解了思想壓力、解決了生活困難、傳遞了組織溫暖,強化了黨員的身份認同,促進了支教隊伍的團結穩定,激發了在校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彰顯了教育扶智的強大力量

“千師進萬家”和“三項教育”活動,得到了支教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家長以及社會的高度評價,對當地學生和家庭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和家長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啟發了當地群眾的自主脫貧意識,是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有效路徑之一。

(三)立德樹人成果推陳出新

臨時黨支部認真總結工作實踐成果,提煉工作亮點和成效,完成了10期工作報告﹔建成了“成師星火支教”的公眾號,推送文章100余篇﹔完成了調研論文5篇﹔申報了與支教相關選題的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項。

(四)學校辦學內涵得到進一步豐富

臨時黨支部的建設使學校進一步拓展了立德育人的渠道,使辦學育人內涵得到進一步豐富。2019年,該校被評為四川省“精准扶貧先進集體”,學校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四、經驗啟示

成都師范學院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工作融入到扶貧支教一線,探索出了“114”工作體系,為創新高校黨建工作路徑提供了有益啟示。

(一)做好黨建工作的前提在思想高度重視。學校定位始終把黨建工作放在首位,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辦學宗旨,通過黨建工作推進立德樹人,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扶貧支教一線。實踐証明,在思想上重視抓黨建、行動上不懈抓黨建,能讓黨組織成為扶貧支教的中流砥柱,為脫貧攻堅提供不竭動力。

(二)在扶貧支教工作實踐中,臨時黨支部建設不“臨時”,而是一項必須下大力氣抓好抓實的持續性工作。臨時黨支部工作做得越好,戰斗堡壘和政治保障作用就越凸顯,扶貧支教組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就越強,扶貧支教工作的成效就越突出,立德樹人的作用就越強大。

(三)做好黨建工作的關鍵在不斷改革創新。在臨時黨支部的運行中,學校黨委引入互聯網模式,探索實施黨建線上活動,是黨建工作與時俱進,實現思維方式、方法手段不斷改革創新的有效探索。改革創新是黨建工作的活力之源,隻有以改革精神推進黨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機制的不斷創新,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作風優勢才能不斷煥發時代光芒。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