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黨建促脫貧攻堅

2020年12月21日16:1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引言

為助力定點幫扶的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脫貧攻堅,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標榜學院”)從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入手,引領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不斷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通過“支部引路、黨員帶路”把特色產業鏈與脫貧致富鏈緊密聯結,推動支部破難題、黨員樹標杆、能人建平台、群眾立精神,增強了扶貧成效,抓實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

一、工作背景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圍繞“志智雙扶”,以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為抓手,創新特色扶貧模式,充分發揮職業高校人才和技術優勢,聯動“校企協”等多方力量,做實做細做深扶貧工作,以精准扶貧為著力點,打好扶貧“組合拳”。

二、具體做法

(一) 志智雙扶,教育扶貧增強人才內生動力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標榜學院將教育幫扶作為“拔掉窮根,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舉措,聚焦紅原縣優質教育資源緊缺、幼兒園本土化課程開發和環境創設經驗欠缺、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和基層干部人文素養亟待提升等客觀事實,通過“送培訓到基層、請進來跟崗學習、對接國際先進資源培養教學骨干”助推志智雙扶,增強人才內生動力。在助學幫扶上,學院為在校紅原籍學生提供助學金、獎學金,撬動社會和企業力量開展助學資學﹔在教育培訓上,學院組建專家團隊和骨干師資力量,為紅原縣幼兒園教師、黨政干部、幫扶干部、中小學教師開展專題培訓10余次,同時開辦“農民夜校”,為村民宣講國家政策、惠民知識、現代化畜牧養殖及種植技術,助力科學致富。

通過“三路徑”貫通促使“志智雙扶”落實落地——學歷路徑為動力: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等教育培訓到高考藝體考試培訓、為紅原籍新生提供專科學歷教育,主動聯系當地退役軍人開展四輔招生,一路貫之﹔職業路徑為推力:聚焦當地主導產業開展技能培訓,為貧困女性提供免費技能培訓機會,為當地旅游從業人員提供專業技術技能培訓,一力助之﹔黨建培訓為助力:為幫扶村加當村上好黨課、夜校,組織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實地考察、培訓學習,全方位、全過程將教育精准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做出實效,一心幫之。

(二) 技術創新,產業扶貧助力牦牛毛提質增效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發展是關鍵一環,它既是實現高質量脫貧的基礎,也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支撐。標榜學院按照“因地制宜+技術創新”原則,改變當地牦牛毛產業產品單一、技術創新不足、牦牛毛文創品衍生價值不高的現狀,從提升牦牛毛、牦牛絨產業價值入手,持續推進牦牛毛、長毛、牦牛絨的再利用、深加工、品牌溢價的發展模式,深度研發具有紅原縣地域特色的“牦牛毛文創產品”。同時在校建立“紡織纖維應用實驗室”,聚集國內外專家對牦牛毛應用和開發深入研究,轉變產業扶貧“輸血”為“造血”,助力紅原縣建起牦牛毛加工廠,促進紅原牦牛毛產業提檔升級。

(三) 聚焦優勢,旅游扶貧提升旅游體驗質量品質

紅原縣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富有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但旅游服務項目單一、旅游從業人員服務水平不高、旅游資源開發有限,成為制約紅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針對現狀,學院為紅原縣列出“旅游幫扶清單”,派遣旅游管理和服務禮儀專家開展“食品安全與環保問題”“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服務禮儀”專項培訓﹔借助國際性旅游活動,為紅原旅游搭建推介平台﹔調集家具專業、設計專業骨干力量,研發並制作系列旅游文創和體驗產品,其中牦牛毛特色帳篷、牦牛毛挂毯、牦牛毛“蜀繡”屏風等多元化、個性化產品不僅提升了紅原旅游品質,還撬動了更大的旅游市場,帶來更多實惠,激發紅原人民的旅游創業熱情。

(四) 全面動員,消費扶貧新模式拓展農牧民增收渠道

標榜學院以開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為抓手,一直致力於通過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並探索實踐出“黨委領導、全程調研、全面宣傳、全員參與、全力推銷”消費扶貧模式。2017年以來,學院定點扶貧工作投入150萬元左右,其中消費扶貧投入逾30萬元,為紅原縣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穩定脫貧成果提供了堅強支撐。

學院高度重視消費扶貧在助力脫貧攻堅硬戰中的積極作用,在每年制定的《對口幫扶紅原縣實施方案》裡都把消費扶貧作為重要扶貧項目列入計劃並單獨制定“以購代捐”項目執行方案,多次召開消費扶貧專題會議,以學院選派的駐村干部為開展消費扶貧工作的先鋒員和信息員,了解當地農牧產品銷售需求,與幫扶村鎮簽訂“以購代捐”購銷協議開展對口採購。

三、主要成效

充分利用學院資源,以各類培訓項目為依托,助力紅原人才振興。2017年以來,學院“以購代捐”20余萬元農牧產品。今年4月,學院派有開網店銷售經驗的黨員劉延平跟隨扶貧工作小組前往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進行實地調研,確定了牦牛肉、牦牛奶粉、野生菌、中草藥等農牧產品可以進一步向成都社區銷售,並與紅原縣當地的更攀合作社、刷經寺鎮兩家企業、加當村部分村民建立了合作關系。

從紅原縣回到成都后,劉延平便著手向成都社區宣傳、推銷紅原縣、鎮、村特色農牧產品。一方面,她與成都市內生鮮店溝通協商,確定在生鮮店裡專門設立消費扶貧專櫃。與雅安、南充生態有機蔬菜、水果、肉類基地合作,向成都、雅安、南充等地市民銷售紅原縣、鎮、村特色農牧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多方奔走,與成都市6個社區建立合作關系,採用社區團購的方式向社區居民銷售這些特色農牧產品。她還在小程序、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上以線上銷售的方式向將近5000人推送紅原縣、鎮、村特色農牧產品。

在開展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特色農牧產品營銷工作的同時,劉延平還代表學校與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組織團隊力量進一步幫助紅原縣完善農牧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環節信息,充分發揮區內電商服務站優勢,實現購、銷、配、送一體化服務,繼續幫助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形成持續發展的特色農牧產品線上線下營銷鏈,確保脫貧不脫幫,堅決幫助紅原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四、經驗啟示

(一)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鼓勵實踐,不斷創新“志智雙扶”、技術創新等模式,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帶動方式,可以一“+”,也可多“+”,可以單一模式帶動,也可復合模式帶動,探索能復制、可推廣的精准扶貧經驗。

(二)要把推進幫扶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作為黨建考核和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月統計、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機制,定期明查暗訪,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點名通報批評,對工作推進滯后的及時提醒誡勉,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及時總結表彰,切實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把基層黨建和精准扶貧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