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成都正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時,朋友圈、微信群、微博裡卻出現各種各樣的謠言:發一個視頻說鐘南山來成都了﹔P一張圖謊稱封城﹔曝一個名字生編病例消息﹔單方面“宣布”學校封校......
細看這些謠言並不高明,就拿“鐘南山來成都了”這則假消息來說,現在正是成都最冷的時候,相關視頻和圖片裡面的人物卻穿著單薄。稍一分析,很容易辨別消息的真假,盡管當地媒體很快進行了辟謠,但也有一些人信以為真。
謠言猛於虎。如果謠言大行其道,會引發群眾恐慌和焦慮,擠佔信息傳播的主要通道,其危害性不僅在於吸引輿論過多的注意力,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做出錯誤的決策和行為,更會讓職能單位在辟謠力量與應對精力上大大耗損,給爭分奪秒的疫情防控工作添堵添亂。
造謠者是“元凶”。為什麼會產生謠言,肯定首先是有人造謠。很多時候,造謠者正是吃准了大家關心則亂的心態,用真假參半的細節和富於共鳴的話題代入,很容易引發關注。再加上市民的信息辨別能力參差不齊,不明真相的群眾容易對謠言信以為真。
傳謠者是“幫凶”。謠言出來了,如果沒有引發關注,也只是一隻“紙老虎”。但一旦被大量轉發,則會產生相當惡劣的影響。對互聯網法律法規缺乏了解,以及“法不責眾”甚至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讓部分網民對謠言不以為然,隨手一轉或任意甩群,更有甚者添油加醋,生發出許多“劇情”來。殊不知這無意之舉助推了謠言擴散,充當了謠言的“二傳手”。
疫情當前,必須剎住造謠傳謠的歪風,給疫情防控工作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作為互聯網“住民”,我們要不造謠、不傳謠,這既是基本的網絡素養,也是基本的法治素養。在懂法守法外,還要養成看官方消息、聽權威來源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多比較幾個信源,多方求証,提升自身對謠言的“免疫力”,別被謠言迷惑了雙眼。
作為公安機關等官方機構,還必須依法嚴懲造謠者,讓造謠者付出應有的法律代價,以儆效尤,才能對在法律法規邊緣試探的造謠行為構成強大威懾力。正如12月8日,高新區趙某未經核實散布可能封城的謠言,公安部門當日就作出了行政處罰。隻有通過對造謠傳謠者的依法嚴懲,打破造謠者的僥幸心理,謠言才會止步。
所幸,即使這些天出現了各種各樣擾亂視聽的謠言,但成都官方機構和當地媒體及時發聲辟謠,沒給謠言造成惡劣影響的機會。但是,這股歪風必須制止了!(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