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在進行跨界融合發展,除了博物館和文化館以外,這樣的變化也發生在圖書館。
在不少人印象裡,買書就到書店,借書就到圖書館。不過,隨著全省地市州首創的“自貢市圖書館·新華文軒自貢書城閱讀吧”正式揭牌,如今,在自貢市圖書館裡就能實現“借”“賣”一體化。
探索“館店融合”新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筆記本、手機的普及,數字閱讀日漸興起。實體書店和圖書館面對數字閱讀的沖擊,都盡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爭取當前社會的人流量和購買力。
實體書店和圖書館在各謀出路的同時,作為以讀者為目標人群的圖書運營機構,兩者也具有融合發展的共有基礎,這成為開展“館店融合”的前提。而館店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物理空間上的融合。這種模式下,讀者無需往返書店和圖書館,可一站式滿足借書和買書需求。
10月16日,在2020天府書展自貢分會場正式開展這天。市圖書館與新華文軒自貢書城舉行了“館店融合”簽字儀式,全省地市州首創的“自貢市圖書館·新華文軒自貢書城閱讀吧”揭牌,並正式對外迎客。
“2017年,四川省圖書館與新華文軒啟動了‘圖書館+書店’的全新人文服務模式,共同建立起四川省圖書館‘文軒讀讀書吧’,開啟了圖書館與書店‘館店融合’的新篇章。這也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范本。”市圖書館館長劉衍河表示,在當今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館店融合”勢在必行,“自貢市圖書館·新華文軒自貢書城閱讀吧”成為全省地市州中,首家實體圖書館與書城融合發展的案例。
“放眼整個匯東新區,沒有一家大型的國有書店,常常有到館讀者問我們‘你們是否能賣書?’”劉衍河繼續介紹說,該閱讀吧位於市圖書館一樓,是曾經的圖書漂流分享中心,相對於其他人來人往的讀書場館,這裡曾經略顯冷清。“我們採取了以空間換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對閱讀吧免租金、免水電費,由新華文軒自貢書城提供產品、管理和服務。”劉衍河說。
市圖書館年接待讀者約30萬人次,平均800人/天。事實上,將圖書館相對富余的空間拿出一部分給書店,無疑將帶給書店及時雨,無形中也讓光顧圖書館的大量讀者流成為其潛在消費群。
而圖書館一方,可以得到的是豐富的時效性新書,得到光顧書店的那部分額外讀者流,同時也少了曾經圖書漂流分享中心的場地管理服務費用。
在這裡買書亦可借書
日前,記者在閱讀吧內探訪時遇到了一位讀者孔女士,她正在詢問店員有沒有徐則臣的《北上》賣。
孔女士告訴記者,她剛剛在市圖書館的閱覽室裡讀了《北上》的一些章節,這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寫得十分精彩,她很想擁有這本書,深入閱讀它。所以,她就到閱讀吧裡看看有沒有賣。果然有這本書,這讓孔女士很滿意。
新華文軒自貢中心店經理李雨說,能夠容納近百人的閱讀吧,現有近4000個品種的書籍,主要以少兒、社科、文化和生活類為主。讀者不僅可以在此品味書香,還可以購買、預訂新書,讓市圖書館“既能看書,也能買書”。同時,閱讀吧還將不斷補充書籍內容,為讀者帶來更快、更新、更便捷的購書體驗。
其實“館店融合”的初衷,就是實現圖書售和借的統一。圖書館裡借閱的圖書有一部分在閱讀吧有售,同時閱讀吧裡的書較圖書館裡的書又比較新,讀者可以在閱讀吧裡先看到新書,過一陣再到圖書館借閱該書。
李雨介紹說,閱讀吧的營業時間與市圖書館保持一致,為每天的9:30至17:30(周二上午閉館),雖然才新開業不久,但平時每天都有五六十人走進閱讀吧,周末時更是有上百人次。這樣的形式和業態得到了不少讀者的贊許。
當今社會,習慣於互聯網時代暢游,有時間讀書在一座城市似乎成了一種奢求。除了提供借書、買書的便利,“館店融合”還將怎樣提升閱讀服務水平和層次?
劉衍河認為,圖書館、書店在引領閱讀風尚上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並且服務半徑正在不斷擴大。也就是說,圖書館和書店對讀者服務不能“一借了之”或“一賣了之”, 二者不僅要在物理空間上共存,更要在服務方式上共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搭建作者與讀者,專家學者、文化名人與讀者,出版者與讀者溝通交流互動分享的平台,提升閱讀活動產生的參與度與幸福感。
未來,在閱讀吧裡,讀者們將能參與到名人講座、閱讀分享、各類讀書會等閱讀文化活動,在這樣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裡,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
同時,館店雙方還將攜手更多相關閱覽室,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將異彩紛呈的閱讀活動深入到全市各機關單位和學校,將書香撒入鹽都基層細胞。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隻有充盈書香的城市,才是富有精神氣質的城市,才是富有創造活力的城市,才是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才是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新事物總要有人去試,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人們的閱讀生活更便捷、更美好。”劉衍河說。(自貢網記者 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