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家訪的打開方式是什麼——

“家裡訪”還是“訪家長”?

2020年12月01日10:28  來源:海南日報
 

嚴亞英進行“雲家訪”。記者 昂穎 攝

彭海進(左一)到學生家裡家訪。記者 昂穎 攝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指出教師家訪在強化一線學生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家訪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過去,在通信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入戶家訪搭建起家校聯系的暖心橋梁,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為教師進行線上家訪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我省中小學校家訪開展情況如何?網絡時代,入戶家訪是否還有必要?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線上家訪、戶外家訪—— 家訪新的“打開方式”

近期,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六年級5班班主任嚴亞英的“雲家訪”日程都排滿了。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前,嚴亞英剛剛完成了兩場“雲家訪”,與家長視頻通話將近1小時。家訪中,嚴亞英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與學習習慣,反饋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傾聽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回復家長關注的問題。

“畢業班的孩子正處於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重要時期,即將面臨‘小升初’的重要變化。家訪不能‘缺位’,這是我和學生及其家庭相互溝通的重要渠道。”嚴亞英說。

海南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線上家訪是我省不少中小學教師與家長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據海口市海景學校初中部負責人高元聰介紹,受疫情防控影響,今年3月—4月,為了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該校教師主動連線學生家庭,全方位開展線上家訪活動。春季學期開學后,該校又嘗試實施“雙線制”家訪制度:一方面,老師通過電話問詢、微信溝通等方式進行線上家訪﹔另一方面,老師對成績落后的學生和成績下滑明顯的學生進行入戶家訪。

花圃賞花、戶外野炊、徒步踏青……近年來,一種集戶外教育、親子互動、休閑娛樂於一體的一站式戶外家訪活動悄然興起。這類活動主要在長假和周末開展,活動地點大多位於鄉村旅游景點、觀光農業基地等,老師將家務活動、繪畫、種養活動等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鼓勵學生家長一起參與。

“戶外家訪活動這種方式較為輕鬆,能夠訪到家長心坎裡。”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班主任魏敏說。她所在班級已經連續3年舉辦戶外家訪活動。她認為,此類活動有助於建立和諧融洽的家校關系,營造更好的育人氛圍,能多方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以前孩子性格叛逆,參加戶外家訪活動后,孩子變得懂事了,在家裡還會主動做家務。”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學生家長周先生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在戶外家訪活動中,他還積極向老師和其他家長“取經”,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現在不管工作多忙,我每周都會抽時間陪陪孩子,聽聽她的想法,關心她的成長。”

入戶家訪——一種更走心的“資助”

日前,海口市龍橋學校老師彭海進到貧困生小韋家裡進行家訪。小韋家庭貧困,性格較為內向。彭海進對小韋的父母說:“孩子成績好,又懂事,是個好苗子,希望你們平時能多鼓勵她。”

定期對經濟困難家庭學生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狀況,目前成為許多鄉村學校家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家訪過程中,一些學校的班主任鼓勵學生們樹立信心,並根據孩子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應該得到更多關愛。我覺得入戶家訪是一種更走心的‘資助’。”海口市龍橋學校校長吳清學說。

入戶家訪,叩開的不僅是一扇扇房門,也開啟了孩子的“命運之門”。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有多名學生的父母是進城務工人員,他們大多居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由於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有些孩子厭學貪玩、不思進取。嚴亞英表示,對於這些特殊家庭,入戶家訪是進行家校溝通的重要方式。老師從家訪中可以了解這些孩子厭學貪玩的原因,及時正面引導孩子,讓教育更貼近學生、更富有實效。

“目前,學校還在繼續對新生進行入戶家訪。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讓初一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高元聰介紹,該校的入戶家訪通常由兩名主課老師一起進行,家訪時間一般是下午放學后或周末。每次家訪后,老師要記錄家訪手記,“根據家訪‘大數據’,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教學,提升教育質量。”

家訪之變——既要“隔空交流”,又要“走訪打卡”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訪形式也隨之變遷,利用微信、校園通等方式進行“網絡家訪”漸成主流。採訪中,有家長認為,現在通信技術這麼發達,傳統的入戶家訪方式將越來越不重要,最終會被“網絡家訪”完全取代。也有家長認為,就像是網絡課堂無法代替面對面授課,入戶家訪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家校交流方式,有著“網絡家訪”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網絡工具多麼發達,“面對面”仍是一種高效的交流方式。

海口市一位小學教師認為,城市裡,許多學生家長工作繁忙,學生居住過於分散,老師教學任務繁重,這些都增加了入戶家訪的難度。“我經常用微信與家長聯絡,這樣既能節省雙方時間,也不會讓家長覺得入戶家訪不方便。”

“我孩子今年上初三,成績一直不好。我想給老師打電話詳談,又怕影響老師的工作,因此很希望老師能到家裡進行家訪。”海口學生家長王女士則表示,自己與孩子的老師微信溝通時,說話會有些顧忌。老師精力有限,如果每位家長都找老師詳談,恐怕老師也會吃不消。

“平時,學校老師會通過短信、電話、邀請家長到校詳談等方式,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這些溝通方式相對正式,家長有時會感到拘謹。入戶家訪的好處在於,家是讓人感到最放鬆的地方,家長可以放下顧慮,像嘮家常一樣與老師談談孩子的學習、生活。”海南華僑中學初一年級主任潘良認為,老師專門上門家訪,也可以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程度,更能激發起家長的責任感和信任感,主動配合支持學校工作。

“初中三年,隻要家長願意,我會到自己所在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家裡進行家訪。”潘良表示,就目前了解情況來看,支持入戶家訪的家長仍佔多數。“入戶家訪前,我會事先征求家長的意見。如果家長不願意,我就和家長找個老爸茶館聊聊,這也是為了保護學生家庭的隱私。”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房娟認為,目前,微信成為很多學校實現家校溝通的便捷工具。“網絡家訪”雖然省事省力,卻是在“隔空交流”,在情感表達和獲取信息的廣度上都有限制。相比之下,入戶家訪可以讓老師看到孩子的成長環境,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況。(記者 昂穎)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