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業機構對電梯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合作街道供圖 |
人民網成都11月19日電 (王軍)作為社會生產及公眾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機電設備,電梯遍布在商業綜合體、樓宇、小區、學校、醫院等各類場所中,與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電梯超期未檢按法規要求必須停梯,群眾爬樓太累電梯不能停?面對這樣的難題,成都市高新區合作街道著力打好監管“組合拳”,壓緊壓實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保障人民群眾安全乘用電梯,防范電梯安全事故發生。
強化主體責任,提升電梯管理能力
2020年11月18日,在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安排下,合作街道邀請專業機構對電梯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著重講解特種設備的正確使用、注冊登記、使用注意事項、相關管理規定、發生事故或事件時的緊急救護和自救技術措施等專業知識以及“三落實、雙預防、兩有証、一檢驗、一預案”具體要求,提高安全管理人員專業能力。街道還與39家單位簽訂《特種設備安全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安全主體責任。
實施閉環管理,逐一“建賬+銷賬”
合作街道堅持問題導向,嚴格開展電梯安全“體檢”。在復工復產復學、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全面排查中小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群眾密集型場所電梯運行風險,建立了《2020年合作街道特種設備領域安全生產隱患整治工作巡查記錄台賬》,認真統計記錄被檢查單位名稱、檢查時間、檢查人員、涉及設備、存在問題、處理結果、后續跟蹤等內容。通過對檢查出的問題逐一銷賬,實現隱患排查、記錄、整改閉環管理。
引入社會力量,構建多元監管模式
為破解電梯數量多、分布廣、監管人員少的難題,合作街道創新引入社會監督力量,從社區中選擇了21名政治思想好、原則性強、公道正派、不謀私利的群眾聘任為特種設備“社會監察員”。特種設備“社會監察員”既是特種設備安全監督向社區的延伸,也是向群眾宣傳特種設備知識的宣傳喉舌,既可以發現超期未檢、標識不清等問題及時向街道報告,促使使用單位積極落實主體責任,也可以向身邊的人宣傳普及特種設備安全知識。
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街道將加強同檢驗機構、行業協會等專業社會力量的合作,強化對使用單位的監督、管理、指導,督促使用單位提高查找消除隱患的能力,強化重大風險防控水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