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丘藏一果,一果嘗千秋。驅車從井研縣城幸福大道出發,沿國道213線往北,很快便並入該縣的百裡產業環線。眼下正是“不知火”(柑橘品種名)挂枝套袋時節,邁步登上百裡產業環線橘天台,放眼望去,滿山的柑橘樹密密麻麻,待到春來採摘時,定是一派豐收景象。
11月18日,交通運輸部“行在鄉村游在路上”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四川站)走進了樂山市井研縣。近年來,井研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把貧困群眾實現穩定持續增收作為“最堅實基礎”,千方百計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確保貧困群眾精准、穩定、可持續脫貧,2019年底,全縣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8337元,比2018年增長29.56%。目前,全縣已實現整體脫貧。脫貧的背后,離不開交通的助力。
據井研縣委書記熊建新介紹,近年來,該縣以“交通+”模式加快農村公路與地方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全力實施“建管養運”一體化工程,探索推進“便民路、產業路、美麗路”三路共建,全面實現農村公路“暢、安、舒、美”,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質量“四好農村路”。“交通+產業”“交通+旅游”“交通+脫貧”等,串聯起美麗鄉村,帶動著小康經濟。
政通人和,路通興業。井研縣通過“四好農村路”融合30萬畝柑橘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該縣立足柑橘、生豬、糧油、水產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建設“百裡產業大環線”,該環線覆蓋井研西北部6個鎮,49個村,幅員面積300平方公裡。環線內建有柑橘標准化科技示范園、柑橘苗木繁育場、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物聯網示范基地、種養循環園、漁業主題公園等,形成“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環線覆蓋縣域實現農業產值2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215元。
壩壩舞、舞龍、農民畫,農產品集中展示、現場購物、網紅直播帶貨... ...走進周坡鎮石馬村,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如今好不熱鬧。該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達到11%,通過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以專合社為依托,蓮藕種植配套水產、畜禽養殖的產業扶貧模式,形成“業主投資+土地流轉+反聘農民務工”和“果(林)-草-畜”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實現產銷一體化,全村於2016年整體脫貧摘帽。
“前些年,我們這裡的路不通,外出困難,果子隻能爛在樹上。現在交通方便了,一個星期就能把全部水果銷售完。”周坡鎮黨委書記熊文剛說,如今當地的水果和農產品還能網絡銷售,供不應求。
據悉,得益於便捷的鄉村道路,井研縣已建成物聯網示范基地10個,整合農業、供銷、郵政快遞等資源,建成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96個行政村開通物流服務點,通過“縣級倉儲配送中心+鄉鎮物流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農村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實現“貨暢其流”。
該縣還圍繞建設“最美旅游走廊”,按照“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原則,建成了一批“休閑觀光路”,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發展鄉村旅游有機結合,串聯“山水林田湖、城鎮鄉村景”,建成鄉村旅游區彩色通道15.4公裡,計劃建設美麗鄉村路86.3公裡。
同時,該縣將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雷氏民居、研溪濕地公園、長山湖等旅游景點線路進行整合包裝,推出精品旅游線路,沿線覆蓋康養度假區、採摘觀光體驗園區、周末農庄、國學客棧等民俗點位,配套停車場(站)63個,開通農旅小巴線路9條27輛,日均接待觀光游客5000人次,有效盤活了鄉村旅游經濟。(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