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門,打打微型高爾夫、騎車拔河,嘴饞的時候來個“三大炮”,文藝點還可以搞一下“音階足球”或情緒測量……細心的你發現了,在成都武侯的不少社區,多了好些“可咸可甜”的運動藝術裝置。
歷經兩個多月的醞釀,一場由青年藝術家、設計師、居民等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隨著這十處運動藝術裝置在社區相繼亮相,一個個“運動+藝術”社區新場景也有了新的玩法。
運動空間我作主
從2019年起,以關注社區發展為主題的藝術試驗項目即CAP社區藝術計劃開始在武侯落地。青年藝術家、設計師進入社區,前衛的設計理念和社區居民碰撞出了一系列“火花”。
“最主要的找准居民的需求。比如在倪家橋社區,小廣場上每天來散步的居民挺多,健身設施也有一部分,但居民卻說這些遠不夠。”設計師徐悟空介紹說,她喜歡用輕鬆幽默的方式來表達生活中看到的事情,不少居民提到“能不能找點小娃娃好耍的”則徹底激發了她的靈感。
就這樣,五顏六色的保齡球“搖身一變”,小廣場上“長”出了很多乖巧、可愛的小板凳、小桌子。小桌子朝上一翻,馬上可以舉辦套圈比賽,這些溫暖、好玩的運動藝術裝置引來了附近居民的一致點贊。
在玉林北路社區,設計師劉文昊首先考慮的是老年人,“我選擇的場地是幼兒園門口,不少老年人在等娃娃放學的這段時間中很無聊,剛好可以健身。”這款名為“琥珀沙袋”的運動藝術裝置跟打拳、蹦跳有關,可以鍛煉全身肌肉。
從圖紙到落地,運動藝術裝置的亮相引發了不少居民的好奇心,“這些新鮮玩意是拿來干什麼的啊?”記者從武侯社區基金會了解到,運動藝術裝置主要是為了在家門口創造一個公共運動空間,居民們可根據需要,發明、設計新的運動規則,“自定義”一場新的運動游戲。
挖掘社區新文化
“如果用藝術的臊子澆一下運動,能誕生出怎樣的美味呢?”藝術家魏豐然在錦裡社區找到了不一樣的靈感——“三大炮”,她說:“扔糍粑的過程和投籃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把三大炮做成藝術版投籃機,或許將給居民帶來全新的運動體驗。”
發揮社區發展治理體系的組織動員優勢,社區、藝術家與社區居民進行了多次對話,一旁圍觀的社區臨時黨委書記羅健也笑了,“安逸!這款專屬於錦裡社區,不光能展示成都美食,還能展示成都的文化內涵,全民都可以來打‘三大炮’!”融合美食屬性、文化特色、運動趣味的“炮炮投籃機”誕生了。
“我先報名,爭取代表社區去比賽!”居民參與積極性高,社區選拔隊員也有了更大的空間。據了解,在11月的連續三個周末舉辦多場比賽,安裝了運動藝術裝置的社區將組隊參賽,進行一次趣味的運動會大比拼,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參與到與運動藝術裝置的對話與討論中。
大學生志願者主動融入
“沒想到,蹺蹺板從進入社區第一天起就空前火爆,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隊。”在南虹村社區,怪鳥設計團隊帶來的是多人聯動蹺蹺板。蹺蹺板的銜接盤裡有一枚小球,參與者需要從不同的方向,掌握不同的力度,協力把球滾到中心。
南虹村社區黨委副書記劉強介紹說,因為社區小廣場毗鄰華西附二院,孩子們需要一處可以放鬆、休息的地方,因此,這款運動藝術裝置倍受小朋友的喜愛。這幾天,南虹村社區正在考慮招募大學生志願者,“明年成都將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很多大學生志願者也找到我們社區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這不,剛好合適!”
大運會首次來成都,一場全民運動的狂歡正在社區拉開帷幕。“如何連接藝術、運動與社區,如何為社區居民提供最別樣文化體驗,一場自定義運動會,我們看到更多的居民正通過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共同設計。”武侯區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藝術計劃圍繞運動場館、錦江公園和一環路周邊的社區,全民參與,多元治理,正營造出成都人喜迎大運的熱烈氛圍。(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