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交出教育扶貧答卷:讓每一名貧困孩子都能上學能就業

2020年11月16日18:29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脫貧攻堅行動開展5年來,遂寧的教育扶貧成效如何?一組數據能夠體現:投入1.82億元資助19萬余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投入2.1億元新建、改擴建238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累計投入資金6.9億元,改造校舍面積、運動場面積共計80萬余平方米……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近年來,遂寧始終將教育扶貧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不斷加大教育扶貧力度,扎實推進辦學條件改善、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落實貧困學生精准資助,讓全市貧困孩子都能有學上、上好學、能就業。

能上學

控輟保學 確保適齡兒童一個不少

去年7月,就讀於遂寧6中的中學生陳錦怡(化名),父親因病去世,家裡家外全靠母親一人支撐,因不忍母親操勞,陳錦怡提出想要退學外出打工。得知消息,學校老師專程上門做工作。

“現在上學不用掏錢,每年還有1360元的生活補助,而且你成績不錯,如果初中畢業會考在全區前10名,高一上學期還可以學雜費全免。”老師的一席話打消了孩子的顧慮,陳錦怡留在了學校,而且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茅。

陳錦怡能夠再次安心入學是遂寧近年來全力推進控輟保學的一個縮影。

“一個都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誤。”這是遂寧市教體局為“控輟保學”工作定下的“規矩”。每年3月和9月,遂寧都會依托公安戶籍、學籍系統、在校學生、建檔立卡學生等數據比對,准確掌握適齡未入學、在籍不在校等情況,對農村、邊遠、貧困等重點地區實施動態監測,精准建立“入學台賬”。

同時,建立健全控輟保學“責任清單”機制、適齡學生“入學台賬”機制、義務教育“聯控聯保”機制,落實“五長責任制”,建立縣、區、校、村、戶“五級”工作機構,確保全市失學輟學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學輟學學生“一個不落”入學。

不僅如此,遂寧還全力落實資助政策,每年投入1.8億元左右,建立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獎、貸、助、補、減、免”全方位資助體系﹔創新實施“公函扶貧”制度,通過責任學校將建檔立卡學生基本情況以公函形式寄送到就讀學校,提請敦促就讀學校落實資助救助的方式,近2年來年,遂寧共向全國600余所學校寄送“扶貧公函”2600余件,實現了教育幫扶零距離。

數據最有說服力。2016年起,遂寧各縣區成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初始規模1611萬元,累計發放3796萬元,累計資助44505人次。4年來,保障全市兩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享受教育救助“一個不落”。

上好學

教育均衡 讓農村娃在家門口享優質資源

“破舊的老房子,桌子板凳搖搖欲墜……”船山區老池鄉三新中心學校教師何程鵬還清晰記得學校從前破舊的樣子。如今,學校有了寬闊的操場、漂亮的綠化帶,還配置了55英寸交互式電視一體機,孩子們享受到了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

“全面改薄項目實施以來,教室還安裝了由液晶一體機、電子白板和投影儀組成的‘班班通’設備,改變了‘黑板+粉筆’的課堂模式。”談起新變化,何程鵬高興地說。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辦學條件首當先。近年來,遂寧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加快補齊貧困地區教育短板。2016年以來,遂寧投入資金2.1億元,在貧困村所屬鄉鎮優先新建20所公辦幼兒園,改善貧困村所屬鄉鎮218所(含村級教學點)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改造校舍面積47萬余平方米,運動場面積33萬余平方米。目前,遂寧各區縣實現了義務教育縣域基本均衡,每個鄉鎮都有1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和1所公辦幼兒園。

最美的風景是學校,最好的設備在校園。如今,再走進農村學校,看到的是嶄新的教學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平整寬闊的運動場……處處呈現出一派現代教育特色校園的景象。

硬件基礎夯實了,資源配置也得跟上。遂寧通過實施集團化辦學,目前已組建了遂寧市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高升小學教育集團等14個教育集團、33個教育聯盟和125個城鄉學校教學共同體,有效推動了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水平提升。

與此同時,遂寧投入資金1.2億元,推進貧困村所屬鄉鎮教育信息化建設,並通過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升鄉村教師專業水平、提高鄉村教師待遇,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扶持力度,讓農村娃在家門口也能“上好學”。據統計,2016年以來,遂寧鄉村學校補充教師1500余名,從源頭上緩解了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

能就業

技能培訓 助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每個月可以拿到近6000元的工資,除了負擔自己日常生活費用外,還能余出錢寄給老家的父母。”家住遂寧高新區西寧街道石骨堰村的羅麗容,在遂寧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習3年的電子商務后,被廈門一家服飾公司聘用,掙上了“高工資”。

今年國慶期間,羅麗容還將自己的母親和姐姐接到廈門旅游了一圈。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羅麗容很滿意。

羅麗容的“高薪”就業並非偶然。2016年,遂寧創新開辦教育扶貧專班,不僅在普高中創辦“志翔班”,也同時在職高中創辦“志強班”,並面向貧困學生定向招生。羅麗容是“志強班”中的一員。

“教育扶貧工作中,‘造血’式扶貧遠遠比‘輸血’式扶貧重要。”遂寧市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扶貧一方面是要讓各級各類學齡兒童上得了學,保証好的教育質量,另一方面是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長。

因此,遂寧緊扣社會熱點和需求,在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了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電子商務、計算機平面設計等10余個專業,並讓“志強班”的學生免費入學,每生每年還將獲得3000元的國家生活補助。學校同時提供了勤工儉學崗位,鼓勵學生學技術、立志向、強本領,幫助家庭脫貧致富,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不僅如此,對於職業教育畢業后的貧困家庭學生,遂寧還為其提供了多重選擇,一方面聯系高校採取單招考試繼續學習深造,另一方面,由學校推介就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遂寧“志強班”已累計招生441人,其中,147人畢業,6人升讀本科,35人升讀專科,106人成功就業。(歐歡)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