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 成都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2020年11月12日07:46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到2022年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成都日報制圖 申娟子

  聚焦“1+1+N”

  “一核一區多園”空間載體布局。“一核”指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一區”指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設施集聚區,“多園”是指打造10個以上“AI+”融合應用特色專業園區。

  突出“2+3”

  強化“兩大支撐”,開展“三項必試”。“兩大支撐”即基礎設施支撐和技術供給支撐。“三項必試”包括圍繞智慧城市管理等開展社會實驗﹔圍繞數據開放共享等方面開展政策試驗﹔圍繞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特色重點場景開展應用示范。

  打造“3+4”

  抓好“3大特色場景”和“4大重點場景”應用示范。3大特色場景包括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4大重點場景”包括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旅游。

  今年3月,科技部公布《關於支持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函》,要求成都試驗區抓好2大支撐(技術供給支撐、基礎設施支撐)和3項試驗任務(技術應用示范、政策試驗、社會實驗)的實施和經驗總結,為全國推廣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成都經驗”。

  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機遇,加快建設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方案》聚焦“1+1+N”,即“一核一區多園”空間載體布局﹔突出“2+3”,即強化“兩大支撐”、開展“三項必試”﹔打造“3+4”,即“三大特色場景”和“四大重點場景”﹔推進實施170余個重點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到2022年,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看布局

  構建“一核一區多園”

  人工智能發展空間格局

  《方案》圍繞產業生態培育,科學布局“一核一區多園”人工智能發展空間載體。

  “一核”是指,在成都高新區,依托成都新經濟活力區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到2022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一區”是指,在成都天府新區,依托成都科學城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設施集聚區,到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

  “多園”是指,在“成都東部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成都智能應用產業功能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青白江歐洲產業城”等區域打造10個以上“AI+”融合應用特色專業園區,建設一批融合發展基礎設施,賦能並支撐產業功能區產業轉型升級,形成AI應用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看支撐

  “兩大支撐”“三項必試”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方案》提出,突破基礎前沿與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術供給支撐。依托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布局前沿理論、算法和技術研究,推動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以共建實驗室、項目合作等方式,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同時,為探索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成功經驗,積極開展社會實驗、政策試驗、應用示范“三項必試”。圍繞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務、智慧社區建設等開展社會實驗,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圍繞數據開放共享、產品/場景供給先行先試、區域協同合作等方面開展政策試驗,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發展政策環境﹔圍繞智慧空管、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特色重點場景開展應用示范,創新拓展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快速擴大人工智能產業規模。

  看應用

  突出三大特色應用場景示范

  打造四大重點應用場景

  《方案》提出,結合成都自身特點和優勢,緊緊抓好“3大特色場景”和“4大重點場景”的應用示范。其中,3大特色場景包括以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基於5G的智能無人機應用、雙機場智能管制為代表的智能空管﹔以地方金融“監管沙箱”、人工智能金融應用為代表的普惠金融﹔以未來醫學、全生命周期智慧醫療應用為代表的智慧醫療。

  此外,4大重點場景包括5G智能制造集群、智能駕駛等在內的智能制造﹔城市級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示范應用系統等在內的智慧交通﹔潤地大邑縣智慧農業產業園等在內的智慧農業﹔成都天府新區興隆湖智慧景區漫游等在內的智慧旅游。

  鏈接

  如何支撐促進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成都超算中心: 算力、數據、人才全方位支撐

  成都超算從2019年12月正式啟動建設,第一期主機系統的運算速度是每秒10億億次,相當於350萬台8核的普通家用電腦。作為“最強大腦”,成都超算中心如何支撐促進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該負責人表示,成都超算中心在建設籌備階段,就已經重點考慮了如何支撐和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要包括算力、數據和人才。

  算力方面,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經具備170PFlops的可用計算資源,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足以應對任何人工智能應用算力需求,不僅可支持用戶大量的突發算力需求,同時也可滿足用戶的彈性計算需求。在解決了用戶算力需求的同時,極大地降低了用戶的投入和使用成本。從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使用環境的角度而言,成都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已經完全具備支撐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能力。

  數據方面,成都超算運營公司的母公司——成都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是數據資源匯聚及大數據資產運營商,有著豐富的數據資源。同時,按照成都超算中心發展運營規劃,未來還將匯聚各行業領域計算項目和課題,積累海量的科研數據,逐步打造多學科多領域科學大數據集。

  人才方面,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著手會聚一批高性能計算人才落戶成都。該負責人透露,近期成都超算中心已從世界頂級大學引進了一個超算的博士后,未來還將與高校、企業等單位開展廣泛的互動合作,就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培養專業的一流人才,以促進科研、教學、應用互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重點科研成果的產生。

  “總而言之,成都超算中心正積極推動和打造人工智能的計算、研究、應用一體化平台。為企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企業落戶成都,為推動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撐和促進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成都日報記者 宋妍妍)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