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創意設計周專門為漢服打造了“國風雅韻節”
昨日,數百位身著華服的男女會聚於第七屆成都創意設計周,參加本屆創意設計周專門為漢服打造的“國風雅韻節”。這是成都創意設計周首次打造全產業鏈的漢服活動,漢服“同袍”們高興地說,參加這樣高規格的國際性創意活動,意味著漢服終於從“小眾文化”“次元文化”走向了主流文化。
漢服全產業鏈亮相成都創意設計周
成都創意設計周執委會辦公室主任熊偉介紹說,成都被譽為“漢服第一城”,正在打造漢服的全產業鏈。本屆成都創意設計周,為漢服愛好者專門打造了“國風雅韻節”,並在成都創意設計產業展覽會上,對漢服進行了包括前端設計、生產、商業流通、漢服協會在內的全產業鏈展示,還在成都的東郊記憶、文殊坊、杜甫草堂等多個地標舉行了快閃活動。在成都國際創意設計會議上,舉辦了四川漢服產業發展交流會。“今年的金熊貓天府創意設計獎,為漢服特別增設了‘東方時尚 國風雅韻’獎,這在成都創意設計周上尚屬首次。這是為了充分地展示國風國潮,展示我們的文化自信。”
在國風雅韻展區,不僅展示了大量設計精美的漢服,還對盤發、化妝、首飾等相關行業的創意設計進行了展示。每天都有很多漢服愛好者聚集於這一區域,還有很多“圈外”觀眾,對漢服展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們為自己有機會站在這樣一個舞台鼓掌。”說這句話的,是四川漢服產業聯盟負責人施倩。在本屆成都創意設計周上,她是四川漢服產業發展交流會的主持人。
“漢服能夠在成都創意設計周這樣一個國際性的展會上佔據一席之地,這是成都漢服走在全國前列的一個標志,也是漢服終於從‘小眾文化’‘次元文化’走向主流文化的一個標志。”施倩說。
漢服已融入當下時尚圈變成時尚產業
漢服是怎麼在成都火起來的?記者採訪了多位漢服圈中的資深“同袍”,梳理出漢服從冷到熱,從奇裝異服到流行服飾的發展脈絡。
成都的漢服圈,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5年,互聯網上有了漢服論壇“漢網”,那是漢服“同袍”最早的聚集地。后來,漢服圈從網上發展到線下,在“同袍”們的回憶中,北京、上海、成都,是當時全國對於漢服熱情最高的幾個城市。
2007年,號稱全國首家線下漢服實體店的“漢唐文化”在成都出現,但是更多漢服“同袍”的服裝是自己請裁縫做的。
2019年,漢服忽然火爆起來,在成都的春熙路和地鐵站,隨時可以看到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在春熙路商圈,還涌現了“漢服一條街”。吳空認為,漢服火爆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小視頻時代來臨了,在抖音上,漢服帶紅了很多網紅,網紅也帶紅了漢服。
在成都的錦裡,每當有傳統節日,都會舉辦漢服活動。在文殊坊,還有漢服活動的體驗街區,吸引很多漢服愛好者前往聚會。
漢服產業或將成為成都又一城市名片
2015年,成都漢服愛好者汪賢和朋友決定一起創業,從第一套馬面裙開始起步,現在汪賢已經創立了自己的漢服品牌“摸魚兒”。
2018年,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首屆“國絲漢服節”,瞳菀漢服的創始人劉玲說,在“國絲漢服節”上,文博專家與漢服愛好者現場交流,介紹古代服裝的設計、材料和工藝等,讓漢服設計者大開眼界,也引領了漢服的設計和漢服產業的發展。
隨著更多專業服裝設計師的陸續加入,漢服做得越來越有創意,越來越有“仙氣”。以漢服為主題的創意古風攝影也形成了商業攝影的一個派別。
“現在,漢服越來越漂亮,新的款式、新的品牌層出不窮。漢服愛好者越來越多,他們的購買力很強,支撐起了漢服這個產業。”吳空說。
有數據顯示,2019年,成都擁有漢服商家 104家,位居擁有漢服商家數量城市排行榜榜首﹔今年8月,淘寶創業分享會公布數據稱,當前4萬多成都年輕人都在淘寶上開起漢服店,相比去年多出整整1萬人,增速位居全國第一。也是在8月,成都荷花池市場“池上錦”漢服文化產業街區簽約落地,將以“文化+產業”的力量,打造中國漢服產業基地,池上錦漢服文化產業研究院也於當天揭牌。
在本屆成都創意設計周的四川漢服產業發展交流會上,多家漢服、傳統首飾等企業進行了品牌介紹,並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設計說明和展示。
“我認為,未來漢服將成為時尚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為成都又一張創意名片。” 漢服設計師劉玲說。
(成都日報記者 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