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貢燈會作為進駐進博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次打造了“進博貢燈”“進博文創”和“發光進寶”三大項目。自貢彩燈濃郁的東方神韻、中華氣派吸引了眾多目光。自貢彩燈的背后,傳遞著四川人民什麼樣的精神氣質,在本次進博會上有何定位和目標?自貢市委書記范波以答記者問的方式,進行了簡要的回應。
一、這次自貢彩燈成功點亮進博會,大概准備了多長時間?在進博會上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
范波:自貢彩燈點亮進博會,是自貢這座“中國燈城”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了這場完美“邂逅”,自貢准備了“八百年”“三十載”零“七個月”。
八百年彩燈風情,積澱了豐厚人文底蘊。自貢彩燈源於唐宋、興於明清、盛於當代,大詩人陸游曾在自貢寫下“轉眼新春,又近放燈”的詩句。800年的文脈傳承、創新創造,綻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璀璨光彩,為進博會注入了“最中國”的文化基因。
三十載寰球之行,搭建了民心相通橋梁。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1990年自貢燈會走出國門,點亮新加坡裕華園,贏得“天下第一燈”美譽。這些年,自貢燈會的足跡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海外90%的燈展市場份額,已成為中國對話世界、擴大開放、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的最好表達。
七個月精心准備,扮靚了進博國際盛會。今年4月,我們迎難而上、果斷重啟自貢燈會,創新增設《中國力量》等抗疫主題燈組,成為全國推動復工復產標志性活動,吸引了中國國際博覽局的目光。5月中旬,雙方達成自貢彩燈入展上海國展中心的共識,並在上海“‘66’夜生活節”驚艷亮相。圍繞“進博‘貢’燈”“進博文創”和“彩燈進寶”三大板塊內容,我們調集最優秀的彩燈工匠、整合最優良的燈企資源,通過上千人團隊170余天的日夜奮戰,傾力打造最優質的精品力作。11月4日,自貢彩燈正式點亮進博會那一刻,我們由衷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就產生的效果而言,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傳遞了一種力量。“本屆進博會是在特殊時期舉辦的”“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真誠願望”。千百年來,燈就是光明、希望和美好的象征。自貢彩燈點亮進博會,為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經濟增添了一抹暖色、點亮了一盞燈火。
二是展現了一種姿態。文化通民心,藝術無國界。在我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背景下,自貢彩燈作為鮮明的中華文化符號,具有跨越國界、超越文化差異、促進民心相通的獨特作用,能有效增進中國攜手世界各國推進共同開放的情感認同。
三是發出了一個邀請。進博會是聯通中國和世界的開放合作平台,自貢以彩燈為請柬,向世界發出開放合作、“貢”享未來的誠摯邀請。進博會期間,我們不僅開展了系列投資促進活動,更重要的是讓海內外朋友關注自貢、了解自貢、走進自貢,推動自貢的開放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二、自貢不僅有彩燈,還是千年鹽都,還有恐龍等獨特元素,下一步自貢將如何發揮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的突出優勢,引領自貢走向世界,傳播好自貢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自貢篇章?
范波: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打造國際文化貿易新優勢、構建對外開放合作新載體、促進中華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新提升具有重大意義,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起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自貢素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美食之府”的美譽,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為我們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提供了最原生態的基因和最硬核的支撐。
2018年獲批全國首批、川渝唯一的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以來,我們認真貫徹“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示精神,聚焦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大力發展以彩燈為重點的文化服務貿易。尤其今年,面對疫情的重大沖擊和挑戰,我們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主動順應疫情下消費理念、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創新推進“彩燈+”“+彩燈”“彩燈進家庭”。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攬,深度融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局,著力打造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區、文化驅動城市轉型試驗區、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先行區。
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構建文化貿易大格局。以開放理念緊盯國際國內兩個大市場,把文化出口基地的內容從彩燈文化、本地文化放大到巴蜀特色文化、中華優秀文化,深度參與國際國內文化產業分工協作,讓我們這個基地真正成為匯集全國全球文化市場要素、交易全國全球文化產品的國家級大平台。
二是加快文化資源變產業。持續做好文化產業化這篇“文章”,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中華彩燈大世界、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龍頭項目,著力將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創產品,把文化元素變為市場賣點。
三是拓展“借船出海”新路徑。突破產業邊界、重組產業要素,大力推進業態創新,把文化與旅游、科技、制造等相關產業緊密結合起來,與知名展會、賽事、論壇、節會等對接起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三、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年初以來,自貢積極搶抓先機,圍繞落實成渝戰略已經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自貢在協同對接國家戰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方面有何新思路、新舉措?
范波:40多年來,“向東、向大海”成為改革開放的重心,成就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增長極。今天,在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的大背景下,時代的羅盤又指向了中國西南,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賦予了成渝地區城市重大使命,也開辟了共推國家戰略實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廣闊空間。我們將認真落實“加強對東部產業轉移統籌、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等重要指示精神,著力強化改革集成和開放門戶功能,做好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
一是擴大區域協同“朋友圈”。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環北部灣經濟區等區域合作,著力推動產業協同、園區互動、機制對接、市場共享,全力打造裝備制造和先進材料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五百億級消費品工業產業鏈,培育壯大電子信息、能源化工、燈飾照明等百億級產業,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
二是構建外聯內暢“大通道”。提速推進川南城際鐵路、成自宜高鐵等一批鐵路、高速公路、通用機場、港口等設施建設,著力構建成渝雙核1小時聯動網,全面匯入全國骨干路網、長江黃金水道、航空運輸網絡,打通經濟發展的血脈經絡。
三是用好開放合作“大平台”。傾力打造以西南(自貢)國際陸港為核心的南向開放口岸,發揮好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作用,建設中國(四川)自貿區協同改革先行區,積極創建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不斷提升城市開放功能。四是做優營商環境“軟實力”。始終堅持“一切圍繞企業、一切為了企業、一切服務企業”,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 全力打造寬鬆優惠的政策環境、高效優質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活力涌動的人才環境,讓承接項目真正招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四、圍繞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經濟社會主要發展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自貢在推動貫徹落實上有哪些打算?
范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重大方針、重大戰略、重大舉措,作為地處成渝地區的老工業城市,正在加快向現代化產業之城轉型升級,我們將搶抓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力推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具體來講,就是要不斷深化完善“1743”發展思路,堅持以“再造產業自貢”為總牽引,系統實施城市全面振興7大行動,著力推進老工業基地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協同建設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4個平台,加快實現“建設新時代成渝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示范城市、高品質生活宜居現代化歷史文化名城、城鄉一體繁榮幸福新自貢”的目標。
推動全會精神落地落實,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我們著力推動思想大解放,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改革開放精神和“三線建設”精神,破因循守舊思想、立革故鼎新意識,破封閉狹隘思想、立開放包容意識,破安於現狀思想、立拼搏進取意識,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闖敢干意識。我們著力推動能力大提升,創新舉辦踐行新發展理念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班,選調220名中青年干部參訓,利用一年半時間,隔周組織兩天集中學習,重點學習《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與黨性錘煉、經濟理論、管理理論、五大發展理念、法律與黨風廉政教育等九個模塊的課程,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不斷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七種能力”。
我們著力推動環境大改善,堅持抓發展必先優環境,優環境必先抓干部作風,突出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並重,大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干事創業環境,組織開展走基層“六深入”百日行動,充分凝聚起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市場主體活力迸發、人民群眾攜手同心的強大推動力,努力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增進民生福祉、加強黨的建設上走到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