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2020年11月04日07:58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四川日報記者 郝飛攝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歷史時刻。

11月3日10點10分,編號B-10VC的“獎狀560”型校驗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留下了深色的“腳印”。這是天府國際機場史上第一道飛機輪胎印記,代表著該機場開始投產校驗,也標志著該機場從“建起來”向“飛起來”邁出了關鍵一步。

當天,記者隨校飛團隊登上校驗飛機,從雙流機場飛到天府國際機場,見証了這一歷史時刻。

天府機場的“智慧”檔案

●西一跑道通過智能化設施,對跑道性狀進行實時採集、統一管理和分析預警,是全國首次採用智能跑道系統技術的4F級跑道

●盲降系統西一跑道和東一跑道主降方向都建設了三類儀表著陸盲降系統,為世界上在用等級最高,低能見度保障能力居世界先進水平

●監視系統建有多套一二次雷達、場面監視雷達,多點定位系統,全場目標監視能力居世界先進水平

體驗

著陸時間“十全十美”

校飛是機場開放和航路運行的先決條件,國內民航機場的校飛,都由我國唯一的民用航空飛行校驗機構——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來執行。

早上6點40分,責任機長周立秋就起床做准備,穿上有四道杠的機長服,分別代表專業、知識、技術、責任。“若機場的導航、助航、通信設備未經飛行校驗,信號可能不准確,飛行安全存在極大風險。”他說,作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跑道數量最多的機場,確保天府國際機場投產運行后的安全至關重要,校飛團隊重視每一次飛行以及每一次校驗的數據。

8點,機組人員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停機坪,320機位上停放著一架編號B-10VC的“獎狀560”型飛機,搭載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校驗設備,具有目前最先進的校驗性能。與民航客機相比,這架飛機非常小,整機隻有六七個座位。

“校飛047,可以按計劃去天府國際機場校飛。”8點49分,得到空管指令后,B-10VC校驗飛機往50公裡外的天府國際機場飛去。校驗員王建宇前方的校驗台上,顯示出綠色的飛行軌跡:飛機起飛后,並非直接往東邊的天府國際機場飛,而是按照空管指令,先朝東北方向飛出一定距離后,再折頭向東飛。“我們這次首飛,也要對一些飛行程序進行校驗。”王建宇說,飛行程序是飛機起飛、降落的流程,包括在哪個高度直行或轉彎等,總結出一套“標准姿勢”,這是新機場投產校驗的重要科目。

9點30分,校驗飛機抵達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區,按原計劃這時要下降進行第一次低空通場飛行,但窗外厚厚的夾層雲,讓這一時間延遲。飛機繞飛了一段距離,9點40分抵達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空,開始下降。閃爍著指示燈的跑道肉眼可見,飛機以極快的速度平滑過跑道又迅速拉升。“(作業)條件不是很好。”周立秋有點嚴肅地說。

飛機再次抵達天府國際機場上空,“校飛047,有低雲。”空管指令傳來。大家的心一沉。幾分鐘后,當飛機降至可目視作業的安全高度時,雲朵散開,跑道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俯沖、接近跑道,第二次通場順利!9分鐘后,第三次通場完成!再次拉升飛行后,10點09分,飛機開始降落,不一會,“咚”的接地聲響起,飛機急剎后穩穩地停在跑道上。

“你看,10點10分落地,與計劃時間吻合。”指著儀表盤,周立秋露出笑容。“選擇10點10分落地,寓意‘十全十美’,祝天府國際機場喜迎八方來客、飛往世界各地,也祝成都、祝四川發展越來越好。”

揭秘

機場“大腦”很智慧

當B-10VC號校驗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西一跑道側前方的空管1號塔台頂樓上,空管人員緊盯顯示屏,及時通報風向、風速、雲層等信息,為校驗飛機飛行提供安全保障。

空管塔台是通過各種通信、監視手段、自動化運行、導航系統等,為來往航班提供機場范圍內的管制服務。天府國際機場共建有2個塔台,空管1號塔台將負責東、西兩條平行跑道的飛行指揮服務,空管2號塔台則負責北一起飛跑道的飛行指揮服務。

此次飛行校驗的導航、通信、監視等設備與天府國際機場航班安全運行密切相關,尤其是導航系統中的儀表著陸系統,俗稱“盲降”系統,在飛機著陸過程中,為飛機提供“導航”信號,為其建立安全正確的下降通道,確保其安全降落。西南空管局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周志明介紹,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和東一跑道主降方向都建有三類儀表著陸盲降系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在用等級最高的儀表著陸系統,目前國內僅大興、浦東、香港機場有此配置。

記者了解到,三類盲降系統可引導飛機最低抵達跑道上空15米、距跑道頭200米,這意味著在能見度、決斷高度等極為苛刻條件下,天府國際機場導航系統仍能輔助飛機安全降落。

建有多套一二次雷達、場面監視雷達,多點定位系統,全場目標監視能力居世界先進水平﹔建風廓線雷達,加強對風切變的檢測和預警﹔建氣象雷達,提高空間分辨率和空間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對雷雨惡劣天氣的預警能力……以“智慧”為建設主題之一的天府國際機場,其空管系統國際一流。

“天府國際機場是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主樞紐,其建設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意義重大。”民航西南空管局副局長何天劍說,空管1號塔台安裝了我國第一套集成塔台系統,其水平居國際一流﹔接受首場校驗的西一跑道,是等級最高的4F級跑道,長4000米寬60米,可供最大的民航客機A380起降。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副總經理林罄說,若投產校飛順利推進,天府國際機場將於12月開展試飛,為明年大運會前投用做好准備。

天府國際機場的空域運行方案已經確定。記者從民航西南空管局獲悉,成都地區空域結構將優化為“八進八出”,天府國際機場一經啟用,西南空管局將根據飛行流量和航班分布情況,早間離港高峰時段,3條跑道同時獨立離場用於起飛﹔白天均衡模式時,採用兩起一落或兩落一起﹔晚上進港高峰時段,西一和東一兩條平行跑道用於航班落地,北一跑道用於由西向東起飛,保障公眾的出行效率。

“長槍短炮”

見証歷史時刻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徐莉莎

提包、下車、沖刺,大巴車剛一停穩,幾十名媒體記者就像離弦的箭,沖向西一跑道隔離帶……11月3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絕大部分記者的目標,是守候校驗飛機的到來,見証天府國際機場從“建起來”到“飛起來”。

守候的心情是迫切的。記者們的熱情,與陰沉的天氣形成對比。背靠航站樓停機坪面向跑道,“長槍短炮”對准了西一跑道的北端。

有記者說,3個月內來了5次這裡,每一次都不一樣。在這條長4000米的4F級跑道上,入口、中心線、著陸點、接地區、邊界線等標志早已配置完畢。隔離帶旁,每隔幾米遠,就是一位地面保障人員。

這是校驗首飛,也是新機場的第一次聯合行動。數月前,西南空管局、校驗中心和機場方面就開始進行校飛准備,僅首飛當天就有400余人參與地面保障、飛行保障、應急保障。僅清理現場一項工作,就已經在20多天前展開。

跑道東側擠滿了媒體記者,西側機場外的小山丘上,更是人頭攢動。工作人員說,這都是附近居民或航空愛好者。他們中,更有甚者,頭天晚上就在這裡搭起了帳篷,隻為見証這一歷史時刻。

守候的心情是焦慮的。在校驗飛機正式降落前,進行了三次通場飛行。第一次順利通場后,空中的雲層更低更密,這片低雲壓在跑道正上方,正好會擋住飛機俯沖時的目測視線。有記者開始擔心,會不會影響拍攝效果——拍下“天府之吻”的精彩瞬間,幾乎是所有在場記者的共同願望。

臨近10點,距離預定的降落時間隻有十幾分鐘,現場下起了小雨。“氣象條件這麼差,會不會取消?”“沒有儀器支持,校驗機組靠目視飛行有沒有危險?”……更有人問:“第二次通場,它還來不來?”

“轟……”轟鳴聲傳來,飛機沖出迷霧,穩穩當當地完成第二次通場飛行。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事后,機長周立秋回憶,在第二次通場時,這團低雲確實擋住了目測跑道的視線。但在過去十多次的投產機場校飛中,也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豐富的經驗加上充足的准備,安全執行通場飛行壓力不大。

10點10分,校驗飛機再次劃破雲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一次,這架尾翼上涂裝著五星紅旗的“獎狀560”型飛機,穩穩降落在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緩緩滑行至落地輪胎印記處。

現場,沸騰了!第一次!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跑道上印下了首條航空器輪胎印。

這是對機場的校飛,更是對成千上萬建設者、運營者4年多辛勤付出的檢驗。待飛機滑行至觀摩區,機務人員上前打開艙門,身著制服的校飛機組人員逐個走下舷梯。

獻花、擁抱、相互祝賀,現場工作人員爭相和地上的“吻痕”合影。

周立秋說,“從空中看‘太陽神鳥’展翅欲飛,太美太壯觀了,這裡是一塊福地!”

飛機降落,雲開霧散,陽光透過雲層照亮天空,也照亮了嶄新的天府國際機場。(四川日報記者 王眉靈 徐莉莎)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