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縣一些珠寶店多次被投訴 為啥總是不整改

2020年11月04日07:5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多次被投訴的店 誰來管管

  李女士1999元購買的金鑲玉挂件。本欄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皇庭珠寶博覽館”外停有不少旅游大巴車。

  旅行觀光,本是愜意無比的事。但游客李女士、孫女士等近日在茂縣旅游購物的過程中,卻遭遇了誘導消費的煩心事。他們通過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台和四川日報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反映旅游中這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並發出質疑:針對茂縣這幾家購物店的類似投訴已有多次,為何次次都是隻退款,不查處?誰來徹底管一管這些店?

  情況究竟如何?記者展開調查。

  “像中邪一樣”

  “富二代”花式誘導游客花高價買下劣質玉器

  “我第一次報團游就遇到這種騙術,太氣人了。”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20多天,但孫女士語氣中仍然充滿了氣憤和失望。

  孫女士告訴記者,她從網上訂了10月10日-12日阿壩三日旅行團,團費近1300元�位,並不是低價團。旅行最后一天返回成都的路上,旅游大巴停在茂縣縣城附近的一個院壩裡,導游說這家“鴻福翠寶店”可以看一看。結果等待他們的是一場“花式”銷售迷局。

  “商家把氛圍調動得特別好,我們不知不覺就被洗腦了。”孫女士說,自稱“富二代”的店老板先大方送點小物件,在“禮尚往來”的心理下,游客都認為自己也應該展示善意和慷慨﹔接著老板搬出父母和孝道,說自己之前如何不肖,讓父親傷心,如今他想証明給父親看他能有所成就,需要游客支持,在不知不覺中對游客進行情感綁架。看到游客稍有猶豫,老板又號稱“半賣半送”,不斷降價賣東西。在一環接一環的誘導下,孫女士買了一個玉墜,同行的另一對老兩口花999元買了一對墨玉佩。店裡面有一些隔間,臨走時孫女士觀察到,還有一堆游客涌入其他隔間,也有一個疑似“富二代”的年輕人在說著類似的話。

  這讓孫女士起了疑心,回家后她上網一查,才發現這種建立“富二代”人設,跟客人套近乎,之后假裝血虧送產品,誘導游客刷卡買單的銷售方式是一種騙局。

  “鴻福翠寶店”又於10月22日迎來了黑龍江的李女士,后者花費1999元,買了一塊標價2.6萬多元,但經成都一珠寶行鑒定不值百元的“金鑲玉”。

  無獨有偶,來自青島的焦先生同樣“被套路”,在茂縣“皇庭珠寶博覽館”刷了8000元,事后拿著商品去青島當地的珠寶行鑒定,被告知頂多值幾百元。“買的時候就好像中邪一樣。”焦先生感嘆。

  10月24日下午,按照焦先生的指點,記者趕到“皇庭珠寶博覽館”,門外沒有任何店名、標識,剛有兩批旅行團游客從店裡出來,准備上車出發。大巴車開出后,院門也關閉了半扇,從外面完全看不出裡面作何營生。記者想進去,卻被告知這裡隻接待團客,不接待散客。

  游客很疑惑

  相關部門多次收到投訴為何隻聯系商家退貨卻不要求整改

  “這屬於典型的欺詐行為,通過虛構事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損害游客權益。”四川省旅行社協會法律專委會律師楊樹林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明文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事實上,類似的誘導消費手段,不是第一次在茂縣出現。

  記者查詢到,早在2016年7月13日就有一位游客在人民網以“旅游騙局”為題發了投訴帖子。當年7月26日,茂縣旅游市場綜合執法局回帖說:“您留言反映的問題,經茂縣旅游市場綜合執法局協調,已退貨退款。”

  今年7月,也有網友在問政四川上投訴,稱在所謂“富二代”忽悠下,在“鴻福翠寶店”購買了上萬元的珠寶,“請專業的朋友看了下買的珠寶,粗制濫造,別說上萬了,100元都值不了。”

  孫女士、焦先生等通過“問政四川”平台投訴后,也都很快收到了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電話,詢問了來龍去脈后,說商家會聯系他們。隨后,商家“客服”聯系到他們,表示可以全額退款,但要求他們刪去投訴帖。

  但對這樣的處理結果,上當的消費者們卻並不全然滿意。

  “我通過在網上投訴,錢是退了,但那對不會上網的老兩口呢?”孫女士說。

  李女士質疑:在她之前也有多人被騙,有多人投訴,如果當時相關部門介入了,那為啥商家沒有被處罰整治,導致她又被騙?如果是時間太久了,騙人的店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但10月14日相關部門接到孫女士投訴,到10月22日她自己又中招,恐怕就不是“死灰復燃”,而是根本沒有責令整改。“如果店家不整改,是否仍會有源源不斷的游客上當受騙?”

  在“皇庭珠寶博覽館”門口路邊上,賣菌子、牦牛肉干等土特產的商販介紹,他們在這裡擺攤已有幾年,因為有不少旅游大巴車要在這裡停,他們也借機做些生意。近期沒見到這家店有關門停業或整改的動向。

  監管難在哪

  職能部門稱“証據不足”專家認為這不是不責令整改的理由

  為何不要求相關商家整改?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答復:他們一直有對縣內玉器店做巡查,“鴻福翠寶店”的玉器是明碼標價的,在巡查中,沒發現有不法行為。雖然接到游客投訴,但沒有視頻、音頻等証據,無法証明店家有違法違規行為,隻有以退款的方式協商解決。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對其機構職能的描述包括:“組織指導查處價格收費違法違規……制售假冒偽劣行為”等。

  對此,四川省消委會投訴部主任陳雲德認為,市場監督管理局是行政執法監管單位,對於核實的違法違規行為具有處罰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有效行使處罰權是打擊不法商販、維護市場秩序的必需,也是其職責所在。

  至於証據不足的問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胡光偉認為,要看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取証沒有,如何取証的,在具體的工作方式和態度上,有較大彈性空間。從結果來看,一直沒能斷絕投訴,說明其之前的方式沒有效果,那有沒有創新方式方法?胡光偉認為,能夠提高商家違規成本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公眾平台曝光等,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主動作為的空間仍是有的。

  有游客建議:他們可以將購買的物件直接寄、送到市場監管部門,在市場監管部門的主持下,由第三方機構對商品價值進行鑒定,由權威部門對商品價格嚴重虛高的問題進行取証。

  “証據不足,這不是不責令整改的理由!”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韓旭認為,取証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一點都不難。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完全可以在店家安裝攝像頭,獲取完整的監控內容。這是必要合理的行政監管措施之一,是其行使執法權的需要,如果店家不同意安裝,可以“推諉責任”為由,對其進行處罰。而“退款”算不上行政處罰,對於屢被投訴的店家,如果仍讓其有較大盈利,那麼它隻可能變本加厲。

  胡光偉建議,旅游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多次被投訴的店鋪應該被列入重點監管對象。

  “茂縣正在大力發展旅游業,這樣的投訴多了,當地苦心經營的旅游形象可能毀於此,甚至損害整個四川旅游市場聲譽。”韓旭以為,如果查實,輕則罰款、重則吊銷營業執照,通過加大懲治力度來整頓市場秩序、肅清不良影響。

  李女士表示,她不想歷經周折,隻得一個教訓,她將關注事情的最終處理結果。

  在記者採訪之后,有自稱茂縣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致電本報表示,他們或將介入調查。記者將繼續關注此事。(四川日報記者吳平)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