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0月31日電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舉行。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李庄同濟醫院)副院長、疼痛病學中心主任醫師劉堂華榮獲“第四屆國之名醫·青年新銳”榮譽稱號。
翻看劉堂華的履歷,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口腔頜面痛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工作秘書、全國疼痛病學培訓中心臨床培訓部主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肌骨及淺表超聲專委會青委會副主委、留德醫學博士……如今,她更為群眾熟知的,是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李庄同濟醫院)副院長,疼痛病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您是哪個部位疼痛?疼痛感覺是針刺還是鈍痛?”一大早,在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劉堂華的診療室裡就來了好幾個病人。
看診、查房、寫病歷資料、手術……自2017年4月到醫院以來,劉堂華每天的日程都被排得滿滿的。
大多像劉堂華這樣的海歸博士醫生都會選擇留在大城市發展,而她本人最開始也是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工作。放棄大城市,選擇到基層服務,劉堂華說這緣於自己的情懷,更是因為想要全身心投入疼痛病學科。
2016年11月,李庄同濟醫院開院,劉堂華作為嘉賓出席。作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畢業生,在了解到抗戰時期李庄與同濟的歷史后,劉堂華深受感動。后來,李庄同濟醫院決定把疼痛科作為專科發展,向劉堂華發出邀請,2017年4月,劉堂華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到了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
人們常說醫者仁心,這句話在劉堂華身上得到了最好體現。
本科、研究生、博士,她花了11年時間,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者。從本科開始,劉堂華就堅持做志願服務,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人解除病痛。
門診從不限號。近年來,劉堂華累計完成疼痛科微創介入治療1000余例,以頸、腰椎間盤疾病的微創介入治療為專長,並開展癌性疼痛的鞘內藥物泵治療及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人群中有約33%的人有慢性疼痛,發病率超過高血壓和糖尿病。”劉堂華說。盡力幫助更多人,讓病人不再疼痛,是劉堂華的願景。從醫至今,她堅守初衷,已幫助了無數患者重獲健康。(葉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