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市解元鄉,曾誕生了兩位狀元,一對親兄弟相繼中了狀元。
尹樞是中國年紀最大的狀元,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他中狀元時已71歲。22年后,弟弟尹極也中了狀元,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兄弟狀元。
唐玄宗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尹樞出生在閬州二龍(今閬中市解元鄉)一個書香之家。盡管家境富裕,但學而優則仕、求官博名是士子和其家族揚名的唯一出路。
尹樞少年博文強記,早年參加鄉試,奪頭名解元,隨后把考取狀元樹立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以解元身份入京參加會試,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直到71歲。
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盧綸是尹樞的好朋友,也是考場上的難兄難弟,兩人均屢試不中。
相傳,唐貞元七年的考場上,層層選拔出來的三十名進士,才能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
如何排名?考官們犯了難。“俾為社稷求棟梁,諸學士皆一時英俊,奈無人相救。”主考官杜黃裳想請考官和應試者幫忙確定此次科舉考試的最終排名,這讓眾考官及應試者目瞪口呆,大家隻有“相顧而已”。
這時,一個蒼老而洪亮的聲音傳來:“尹樞不才,願意一試。”
尹樞邊看試卷,邊寫評語,且每評論一人,都當場大聲讀出來,分析點評無不中肯,眾人心悅誠服,都認為這個老頭說得很公道。
最后,獨缺狀元。杜黃裳向尹樞請教,樞曰:“狀元非老夫不可!”杜黃裳遂親筆提其名。在中國科舉史上,尹樞也因為“毛遂自薦”博得狀元名號。
奪得狀元后,年過七旬的尹樞沒有再進行吏部選拔的身、言、書、判“關試”,選擇退隱。回到閬州后,尹樞修葺宅院,安享晚年。
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尹樞之弟,尹極狀元及第。與哥哥經歷相似,尹極中狀元時的年齡也偏大,也選擇了歸鄉。子孫為了紀念尹樞、尹極兄弟,在當地設立解元寺,解元鄉亦因此得名。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蒲南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