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永流傳!歌劇《同心結》四川復排首演

2020年10月23日07:28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英雄“回鄉”,看故鄉的雲

  劇中,黃繼光從朴媽媽家養好傷回到部隊。

  《同心結》劇照。

  《同心結》裡,王宏偉(中)飾演黃繼光。四川交響樂團供圖

  ●《同心結》是一部紅色題材經典歌劇,於1981年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創作首演,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的指導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共德陽市委、市政府2020年啟動復排,由國家一級導演宮曉東執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主演

  ●川內三大國有文藝院團鼎力支持,四川交響樂團、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優秀樂手、演員等近300人聯合演出

  時隔近40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創作的經典歌劇《同心結》啟動復排,10月16日晚在四川大劇院盛大首演。劇中主角黃繼光——這位來自德陽中江的英雄,以歌劇的形式與四川的父老鄉親們見面。10月26日、27日,這部劇還將代表四川進京,在國家大劇院匯報演出,參加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展演活動。

  成都首演現場,指揮肖超一揮棒,雄渾的音樂響起。演出過程中,有觀眾掏出紙巾,低聲抽泣。當扮演黃繼光的演員王宏偉謝幕走上台前,不少觀眾站起身來鼓掌致敬。“感謝這些負重前行的前輩,用生命為我們換來歲月靜好的今天。”觀眾王馨如說。

  復排《同心結》的過程,是英雄黃繼光“回鄉”的過程,更是主創和老百姓重新靠近並沐浴他精神之光的過程。

  A

  從德陽“出發”的下雨天

  初秋的德陽雨水不停。9月初,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到德陽復排歌劇《同心結》。他去位於德陽中江的黃繼光紀念館(四川紀念館)那天,依然在下雨,“好像天氣也在為黃繼光同志流淚,知道這麼多人去看他。”當天,紀念館館長涂琳根據展品講述這位英雄的故事,講著講著,她就情不自禁地哭了:“黃繼光的事跡雖然人人皆知,但是在舞台上把黃繼光同志呈現出來,還很少。”

  《同心結》團隊在德陽排練期間,免費向當地觀眾開放排練過程。未帶妝的主創,沒有舞美燈光助力的現場,也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他們安靜地看著排練,有時用手機錄下喜歡的片段。10月9日,在德陽最后一天,團隊即將轉場成都,該劇導演、國家一級導演宮曉東,還特地給德陽准備了“彩蛋”——“出發!”。當天晚上9點過,歌劇《同心結》謝幕時,伴隨著密集的鼓點,明亮的小號聲響起,這也標志著這部復排歌劇將以此為起點,從英雄黃繼光的家鄉,繼續走向成都,走向全國。“這個環節是專門獻給英雄故鄉德陽的,今晚我們沉浸在美好的歌聲中,在英雄的故鄉唱響英雄的故事,再把這個故事帶到全國。”宮曉東說道。

  舞台上朝鮮五聖山下,春光明媚,鮮花盛開。中國慰問團代表、來自四川德陽市中江縣的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黃媽媽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官和朝鮮鄉親們的熱情歡迎。朝鮮姑娘朴順姬又把曾給黃繼光作為中朝人民友誼信物的“同心結”送給了黃媽媽,以表示對黃繼光烈士的悼念。“同心結”在一雙雙手中傳遞著,把人們又帶到戰火紛飛的年代……

  B

  用細微之處打動觀眾

  “黃繼光堵機槍”,對中國人來說家喻戶曉。但對宮曉東和所有主創來講,這6個字,恰恰是整部劇最大的挑戰。

  今年68歲的宮曉東,拍過《無聲的嘹亮》《平凡的世界》《新劉三姐》《穆桂英挂帥》《中國一九四九》等在文藝界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他笑稱自己這回復排《同心結》是“臨危受命,老驥伏櫪”。國家文旅部領導邀請他復排《同心結》,雖然當時宮曉東還有不少其他劇目任務在身,但他認為,無論時代怎樣變化,像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不應該被大家遺忘,突然一種藝術家的時代責任感涌上心頭,“我不上誰上”。於是,他接下了任務。

  著手復排工作時,宮曉東發現整部劇最大的難點,其實是突破舊有的英雄模式。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黃繼光去抗美援朝時也才21歲,他怎樣做出“堵機槍”這種選擇?他對祖國、對故鄉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放在整個歌劇中,都需要解讀。

  同樣,祖國這個母體,也不是符號化的。在《同心結》舞台上,有笑容可掬挂念孩子的黃媽媽、朴媽媽,有故鄉充滿鄉音的土地,有家裡哞哞叫著的老黃牛。在宮曉東看來,“祖國從來不是抽象的,她是故鄉村頭的裊裊炊煙,是故鄉天邊漂泊的雲。”而這種理念,同樣出現在王宏偉對人物形象的創作過程中。

  王宏偉出生在軍人家庭,他自己也有36年軍齡。紅色基因讓他對英雄角色充滿仰望和尊敬,但整個演出又是他靠近英雄的過程,“舞台是一個放大鏡,你在生活當中的點滴,在舞台上都能呈現出來,演黃繼光也是如此,一轉身、一句話都是功力。”王宏偉說。

  正式演出的舞台設計有40個台階,總高度將近6米高,這對演員的體力也是考驗。每次排練,王宏偉都是讓自己先去台階上跑出一身汗。“因為黃繼光在舞台上有很多從台階上沖下來的動作,那你得非常熟悉這個台階才行,如果你沖下去的時候,還看一下台階,這就會破壞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王宏偉看來,以前大家常常覺得英雄是一個“高大全”的形象,但實際上英雄是一個十分鮮活的人物,他的細微之處可能更能打動觀眾,比如思念家鄉的一碗面,比如想起參軍時家鄉的那頭老黃牛,比如想起媽媽送他出征時的情形。這些場景,可能在我們生活中是很常見、很普通的,但是在舞台上我們把它放大,讓觀眾感受到英雄是實實在在的,是在我們身邊的。

  C

  復排版增加中江挂面這個“梗”

  “太陽出來啰喂,照中江啰喂,上前方歐落落,紅旗揚歐落落……”《同心結》舞台上,黃繼光准備離開故鄉奔赴遠方,不少老百姓為他送行,唱起了《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親切的民間小調。這些四川元素很快被台下觀眾捕捉到,大家用掌聲、笑聲回饋舞台上的主創。

  為何這次《同心結》回四川啟動復排?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喬佩娟說,一方面由於黃繼光是德陽中江人,他代表了當時抗美援朝時犧牲人數最多的四川志願軍群體。同時,更因為有著像四川交響樂團、四川省歌舞劇院、四川人藝等一批年輕的專業演員們,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克服困難,可塑性極強,展現出專業素養,十分難得。

  因此,這版《同心結》加入了不少“家鄉配方”,家鄉味濃郁。黃繼光在累了時,耳畔響起的是四川民歌﹔他回到家說著四川話,吃起一碗中江挂面……將川味元素改良,結合現代審美,自然地融入故事中。四川交響樂團青年駐團指揮肖超介紹,主創團隊了解到,黃繼光的爸爸以前也做挂面,但是他是給人家打工做。黃繼光從小酷愛吃挂面,但是吃不上。原來劇本當中,祖國慰問團送來蘋果,這次復排中把蘋果換成挂面,而最后這位英雄因為戰事緊張,端了4回碗,也沒吃上家鄉的挂面,這也成為這部劇的笑點和淚點。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我愛你親愛的祖國……”四川交響樂團副團長牟嶺虹介紹,在觀眾最為關注的音樂方面,作曲家巧妙地將耳熟能詳的革命歌曲、四川民歌與朝鮮民族音調融合在一起,使得民族風格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音樂性與戲劇性相結合,取材得當、形象貼切,再加上合唱與樂隊的渲染,形成一部激動人心的樂章,彰顯了時代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D

  演出弘揚黃繼光精神

  成都首演時,不少黃繼光的親屬來到現場。50歲的黃中果是黃繼光的侄子,看完自己“三爸”的故事變成歌劇,黃中果說:“場面真實感人,非常震撼。”

  記者了解到,《同心結》的原編劇田川、任萍,都曾親歷抗美援朝戰場,是有著一線經歷的老前輩。值得一提的是,復排版《同心結》也分為A、B兩組,B組演員中,還有不少是來自德陽本土的演員。

  四川文藝精兵在這次復排中也收獲良多。肖超透露,從音樂方面來講,交響樂團從演奏專場音樂會,到在樂池中現場演奏歌劇音樂,更考驗著大家的綜合能力,“每一場演出的旋律都不是固定的,有許多‘活口’。”

  所謂“活口”,就是樂團成員要根據演員在舞台上的實際走台、動作、演唱的情況,實時進行演奏,這就更考驗樂隊的演奏實力和臨場應變能力。1994年出生的四川交響樂團二提琴首席王釧子,參與了這次歌劇《同心結》的樂隊演奏。在她看來,很多旋律充滿了中國韻味,悅耳流暢。

  整個主創團隊將近300人,四川主創就佔了80%以上。肖超透露,時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用這部劇銘記曾經為祖國獻出鮮血和生命的兒女,再合適不過。未來,這部劇有望在四川“落地”,成為一部在家鄉常演常新的經典歌劇。

  10月23日,這支龐大的表演團將前往北京,與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英雄兒女》、山東省京劇院京劇《奇襲白虎團》一起,共同為全國的觀眾獻出高水平的演出。“相信大家看完《同心結》這部歌劇,不光是為黃繼光的英雄形象所感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部歌劇,讓人們再次回到70年前那場殘酷的戰爭當中,去感受黃繼光的精神,感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王宏偉說道。(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余如波 蘭楠)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