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轉變辦學格局 用5到10年成為職業教育強省

2020年10月22日07:39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用5到10年成為職業教育強省

“經過5至10年,四川省職業教育主要指標提質晉位,總體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實現由職教大省到職教強省的跨越。”10月21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解讀《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瀾濤介紹了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

9月23日,省政府印發《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組織保障3個方面內容,實施6個方面17項政策舉措。

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四川職業教育如何由大變強?

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

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入手突破,具體舉措堅持問題導向,是《方案》的一大亮點。

張瀾濤介紹,《方案》提出的系列改革舉措旨在推動職業教育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推動各地各部門由注重“辦”職業教育向“管理與服務”轉變﹔加大職業教育統籌規劃和投入力度,確保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視、同等支持”。

構建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方面,四川省將在三方面下功夫:健全中職招生機制,建立全省高中階段統一招生平台,鼓勵初中畢業生自願跨區域選擇中等職業學校和專業,促進普職相互融通﹔擴大升學上升通道,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提升普通高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比例,到2022年,高等職業學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計劃比例達到50%左右,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入本科的比例達到20%左右﹔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

鼓勵成都、德陽等城市探索建立產教融合發展城市群

在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余華看來,“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加強職業教育供需銜接、提升質量品質的主線條。”

他介紹,四川省是首批試點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的省份。“十四五”期間,四川省將突出發揮重要城市承載作用、重點行業聚合作用和重點企業主體作用,深化產教融合發展。

具體而言,推進職業教育資源向人口和產業的集聚區集中,支持宜賓深入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鼓勵成都、德陽等城市探索建立產教融合發展城市群,打造國家產教融合示范區。積極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試點建設,全面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持續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校企合作方面,全省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5萬戶,規模以下企業7萬余戶,“具有較好的校企合作基礎。”省經信廳機關黨委書記周海琦說。

“十三五”以來,為滿足中國二重、東方汽輪機廠等骨干企業需求,四川省支持職業院校開設模鍛、航空精密成型與控制技術、飛行器制造技術等專業。

下一步,四川省將通過產業政策指導、重點項目扶持等方式,鼓勵骨干企業、科研機構、職業院校協同開展學科建設,共建學習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大力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合作成立產業研究院、創新中心、技術創新平台,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培養產業人才。

加強經費保障完善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制

“全省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逐年穩定增長。”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李小亞介紹,2015年-2019年,全省財政職業教育支出總量達575.6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1.6倍。

增長還將持續。李小亞表示,除繼續加強經費保障、加大專項支持外,省財政廳將整合教育、工業發展、科技等資金支持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建設,到“十四五”末,在全省建成50個左右具有四川特點、形成四川品牌的產教融合示范項目。

《方案》提出要“完善職業院校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制”。具體而言,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等所獲得的收入主要用於學校教育教學發展,剩余部分可作為職業院校績效工資經費來源,動態核定績效工資水平和總量。允許職業院校的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兼職從事技術創新、科技開發、成果轉讓等工作,並按有關規定取得合法報酬。

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陳泉介紹,這有利於調動學校積極性、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下一步,四川省還將完善高層次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推廣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收入自主使用的權利,激發職業院校創新創造活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江芸涵)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