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一環路的街道兩旁的通信設施箱悄悄地換上了多彩“新衣”,成為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沛東 攝
舊建筑穿了新衣、配電箱多了涂鴉、樓下開了文藝小店……走在一環路及周圍的小街巷子裡,不少成都市民都發現了這些變化。
10月15日,記者從成都市召開的一環路提升改造、社區商業、錦江公園建設工作專題會上獲悉,成都將著眼“城市記憶年輪環、市井生活體驗圈、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打造願景,以一環路為軸,左右各延伸一到兩個街區,進行整體梳理策劃,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有歷史內涵、有商業氛圍、有生活氣息、有文化故事的市井生活圈,聯動天府錦城、錦江公園,整體提升“中優”區域城市空間品質和生活品質。
為何改造?從一環路的“前世今生”看打造願景
成都一環路全長19.38公裡,於1969年初步形成。1952年,因成渝鐵路建成而拓建的梁家巷連接人民北路與簸箕街,形成了一環路北三段,這也是一環路的起點。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三線建設,成都東郊聚集了眾多工業企業,一環路的東段開始形成。與此同時,中科院、跳傘塔形成了科教藝體機構在成都南郊的聚集。改革開放后,一環路建成了一批以居住功能為主的“新式小區”。如今,一環路已成為成都居住人口高度聚集區域,擁有15個街道、66個社區、居住人口近105萬。
“一環路有著省體育館等城市地標,有著前鋒電器廠等‘成都造’,也有著荷花池、建設路小吃街、玉林小酒館等本土消費這三類城市歷史記憶。”戴德梁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因為這些記憶與發展史,一環路不僅是體現成都向現代城市發展的城市記憶年輪,也是展示蓉城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市井生活圈,更是承載了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品質宜居地、“中優”等城市發展戰略。
過去一環路也多次改造,這次改造又與以往改造有何不同?成都市主要領導指出,這是解決中心城區產業空心化問題的抓手。“中心城區需要用項目牽引來提振。”其次,這也是城市文脈的傳承和中心城區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的積極探索。
因此,此次一環路改造從道路的改造拓寬到了場景的營造。成都對一環路改造提出了“城市記憶年輪環、市井生活體驗圈、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打造願景。
如何提升?以環為軸、內外為片、街巷支撐
趙雷的一首《成都》讓玉林西路成為網紅打卡點。作為高新區一環路市井生活圈重點打造的三條街區之一,玉林西路將打造成為最市井的特色藝術酒肆體驗街,規劃上形成“一軸、一心、五點、八巷”的空間體系,以小酒館為核心驅動,體現玉林新風貌。
像玉林西路這樣的街巷改造只是一環路改造的一部分。此次提升改造的空間范圍為一環路及左右1-2個街區,涉及6個區共23平方公裡35個片區。成都將以環為軸、內外為片、街巷支撐,分區、分層、分類對一環路進行提升改造。
為此,成都出台一環路的業態負面清單,避免批發市場、煙火爆竹、藥品加工等不適合城市展示櫥窗的業態落戶一環路。
中小街道則是品質化街區消費場景的重要載體、公園城市街道美學的展示界面,將注重首店經濟引入,打造特色街區商業業態。
后街子巷則是市井煙火氣息的體驗空間,社區居民交往交流、生活服務的主要場所,將以市民日常生活服務業態為主,主要提升居住舒適度、生活便捷度。
近日,《成都市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指引》出台,將為這些街道的業態引入、整體打造提供指導。
目前,一環路提升改造的408處建筑風貌提升點位,已有198處完成,122處進場施工,2755扇卷閘門已拆除691處,啟動了44處實體圍牆整治。成都將以2021年大運會、2024年世園會、2025年世運會為時間節點,推進一環路提升改造,按計劃高品質呈現。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