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疼痛莫當“忍者” 這些疼痛誤區您有嗎?

2020年10月20日09: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面對疼痛莫當“忍者” 這些疼痛誤區您有嗎?

  “對待疼痛,我們常常將它看作是一種症狀,或者某種疾病的附屬品,我們期待它會隨著疾病的痊愈而消退,也會在面對它時習慣於‘忍忍就過去了’。”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主任張達穎教授近日強調,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面對疼痛千萬不要忍。

  世界鎮痛日·中國鎮痛周主題發布暨中日醫院疼痛醫學周·疼痛專科醫聯體大會開幕式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發布了今年的主題:“全球防治腰背痛年(Global Year Against Back Pain)”。會議上,中日醫院受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的委托成立了國家疼痛質量控制中心。中國疼痛健康指數也於此間首次發布,該指數涵蓋疾病流行水平、疾病負擔、診療現狀及學科建設四個領域共16個指標。報告顯示,目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全國前三位。

  當日,多位專家共同發布了“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項目疼痛防治主題口號——“發現痛,認識痛,解決痛”,並聯合呼吁公眾了解疼痛,正確認識疼痛。

  張達穎教授在解讀口號時指出,1995年美國疼痛學會(APS)提出,疼痛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面對疼痛千萬不要忍。據研究顯示,超七成疼痛患者“忍痛”不就醫,僅28%患者首次疼痛1—10天內就診。

  疼痛可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為近期突然發生且持續時間較短的疼痛,常為許多疾病的一個症狀,與手術、創傷、組織損傷或某些疾病狀態有關﹔慢性疼痛持續反復時間長,往往是急性疼痛的延續。骨關節炎、頸痛、腰痛、頭痛、癌痛等,均是常見的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面對疼痛,公眾有六大常見認知誤區。

  誤區一:疼痛能忍則忍,在無法忍受時才需要治療。

  專家指出,疼痛千萬不能一忍再忍,一旦出現症狀,就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慢性疼痛更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來看待。疼痛會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導致睡眠紊亂、焦慮、煩躁,同時對各項治療的配合度下降。

  誤區二:疼痛不是病,不用治。

  疼痛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伴隨症狀,如高血壓繼發的頭痛、分娩痛等,也可以是疾病——疼痛性疾病,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帶狀疱疹后神經痛、慢性腰背痛等。

  急性疼痛多是某些疾病的症狀,而慢性疼痛大多數是一種疾病狀態。急性疼痛在治療病因的基礎上,以對症治療為主﹔而慢性疼痛除了需要對症,還需針對疼痛病因和發病機制綜合治療。對於急性疼痛,往往是機體發生損傷或者病變的信號,務必到醫院及時就診治療。例如急性闌尾炎導致的腹痛,不能延誤。對於慢性疼痛,會惡化、易化和泛化,造成惡性循壞,從而進一步影響睡眠、生活質量和心理。

  誤區三:“打封閉”“治標不治本”,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打封閉”即封閉療法,是把局部麻醉藥或者少量激素類藥物注射入痛點、關節囊等組織內。局部麻醉藥可以起到快速鎮痛的作用,局部少量激素可以發揮強大的抗炎作用,起到消除炎性水腫、促進炎症滲出吸收、緩解肌肉痙攣、改善病變組織的代謝等作用,所以封閉療法不僅能緩解一時疼痛,還可以對疾病起到治療的效果。

  封閉療法使用的是局部麻醉藥,不是阿片類藥物,一般不會上癮,雖然長期、反復、大劑量使用激素可能會出現依賴性及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等不良反應,但封閉療法每次使用的激素劑量較小,無須過分擔心。

  誤區四:鎮痛藥物會上癮,盡量不用。

  老百姓常說的“上癮”有可能是疾病依賴所致,是因為軀體或者疾病的原因,患者真正需要長期應用鎮痛藥物,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激素等。醫學上所說的“上癮”是指精神依賴及成癮性,指人產生一種要周期性或連續用藥的欲望,產生強迫性用藥行為,以便獲得滿足感或避免不適感。耐受性是指機體對長期用藥產生的適應性反應,導致藥物作用減低,增加劑量仍能發揮鎮痛作用。

  老百姓害怕的成癮藥物,常見的是阿片類藥物(包括嗎啡),吸毒人群容易成癮,但對疼痛患者成癮較為罕見。服用鎮痛藥疼痛明顯改善,一停藥就復發,這種情況往往是疾病本身的緣故,比如一些退行性關節炎或慢性腰痛患者,疼痛會反復發作。應用鎮痛藥物,無論是哪類止痛藥,皆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誤區五:鎮痛藥物副作用很多,所以盡量不用。

  臨床上常用的鎮痛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鎮痛藥,抗驚厥藥、抗抑郁藥等多種類別,不同藥物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鎮痛藥物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不僅與藥物特性有關,與個人體質、使用劑量、使用時間,以及是否具有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也有關。

  因此,在選擇鎮痛藥物時,需與醫生溝通患者平時的健康狀況,既往有無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史,伴有的疾病和服用的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降到最低。目前某些鎮痛藥物也開展了基因檢測來預測患者服用藥物的不良反應風險,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誤區六:完全消除疼痛才算有效。

  急性疼痛在致病因素去除后,大多能完全緩解,但慢性疼痛由於病因復雜,往往無法根治,需要長期治療,如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慢性疼痛的治療目的往往是對症治療、緩解疼痛、改善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