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放學后要“進”博物館!博物館與學校聯合出教材、定制學習項目

2020年10月20日09:31  來源:北京日報
 

下午3點半放學后,小學生將“走進”博物館,通過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開啟文化之旅。最近,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發布《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提速博物館“進”校園,明確各地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考核和效果評價﹔各地文物部門要將其納入博物館定級評估、運行評估、免費開放績效考評等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記者調查發現,本市部分小學已經提前動起來了。與博物館聯合出教材、將展覽“搬”進校園、打造博物館研學之旅……豐富的活動引領學生們博“悟”世界。

小初高學段都開“博物館課”

盤點博物館資源,全國中小學博物館教育資源地圖將發布。《意見》提到,各地博物館要堅持“展教並重”,策劃適合中小學生的專題展覽和教育活動,動員館內策展、文保人員以及專家學者、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定期組織館長講解、專家導賞。

為孩子們量身定制學習項目將成為博物館的“必答題”。史家小學和國家博物館已經聯合編制了《中國傳統文化——博物館綜合實踐課程》系列教材,以國博館藏精品為依托,以學校多年來的實踐為基礎,引領不同年級的學生結合博物館資源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學習。西二旗小學也聯合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將紫禁城“搬”進課堂。

同時,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思想政治等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也要有機融入博物館教育內容。博物館系列活動課程應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明確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目標、體驗內容、學習方式及評價辦法。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還將推動博物館青少年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聯合發布全國中小學博物館教育資源地圖,有效銜接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需求。

博物館教育納入課后服務內容

到博物館上課,絕不是簡單的“聽講”。博物館要制作博物館手冊、導覽圖、輔助讀物、口袋書、動漫等,引導學生利用博物館資源創造性開展活動、輔助學習,不斷探索完備博物館學習模式,增強博物館學習效果。

同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博物館資源,組織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國家安全等主題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目前,本市已經啟動了“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開展了“四個一工程”等活動,推動中小學生集中走進博物館,開展體驗式學習。

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要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納入課后服務內容,鼓勵小學在下午3點半課后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意見》還提出,要注重利用節假日、寒暑假、休息日等時段,組織、引導學生走進博物館開展學習。

博物館研學將“標准化”

學校和博物館的合作絕不是“曇花一現”。學校要與博物館通過簽訂館校共建協議、舉辦館校互動活動、建立第二課堂等方式,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博物館也要及時了解學校和學生的教育需求,建立學生活動體驗、學習效果評估、服務滿意度評價等跟蹤反饋機制,共同構建常態化的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工作機制。

如今五花八門的博物館研學也將“標准化”,各地教育部門將會同文物部門加強對這些活動的統籌管理和監督指導,開發一批立德啟智、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研學精品線路和課程,構建博物館研學資源網絡。各地教育、文物部門還會聯合開展師資培養培訓,通過教師研習、雙師課堂、短期培訓、聯合教研等方式,加強博物館教育人員與學校教師的交流合作。博物館教育相關培訓內容還將納入各級各類教師培訓。(記者 劉冕)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