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紙鄉喜逢盛會 繪就美麗夾江新畫卷

【查看原圖】
活動現場。夾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場。夾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0年10月17日09:42

人民網成都10月17日電 初秋,四川夾江,金風送爽、丹桂飄香。10月16日,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書法大賽啟動儀式暨夾江首屆文房四寶博覽會在世遺廣場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省市縣有關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傳媒公司、文房四寶商家、書畫家、收藏家與愛好者等匯集於此,共襄盛會、共謀“中國書畫紙之鄉”美好明天。

近年來,夾江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放在關鍵位置,緊扣省委、市委提出的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等目標任務,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依托千年古縣文化,打好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竹紙手工制作技藝、夾江年畫三張國家級“非遺牌”,全力以赴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研學旅游重點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兩大盛會 現場火爆人流涌動

喜逢盛會,讓千年紙鄉萬人齊聚、熱鬧非凡。

本次活動以“千年紙鄉 墨韻夾江”為主題,涵蓋中國書畫紙之鄉復評、夾江紙業發展座談會、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書法大賽啟動儀式和夾江首屆文房四寶博覽會等活動。活動上,表彰了夾江縣十佳書畫紙企業、十強紙企業及十大優秀經銷商,與浙商聯盟舉行了結盟簽約儀式等。

國風悠長,墨韻飄香。在翠竹環繞的舞台上,有震撼人心的千人現場書法展演,有大氣磅礡的千米長卷書法展示,更有勇攀高峰的企業代表。廣場上30家參展商布兵列陣、井井有條,商鋪面前場面火爆、人流涌動。

“此次盛會全面展示了千年紙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切實提振了疫情防控狀態下全縣書畫紙企業士氣,著力宣傳推介了夾江書畫紙特色和品牌,借助本次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夾江紙產業高質量發展。”該縣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這千人共鑒、萬人空巷的的背后,則是千年紙鄉傳遞出的深厚傳統魅力,如同流淌的青衣江水,1400年多來一直連綿不絕、奔騰不息,滋潤著一方土地、哺育著一方百姓、傳承著古老文化。

起源與輝煌 千年紙鄉古韻悠悠

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江碧水自中流。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的夾江縣歷史悠久、物阜民豐、風光秀麗,是青衣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擁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享有 “千年紙鄉、中國西部瓷都、中國綠茶出口強縣、天府明珠”之稱。

夾江,不僅千佛岩四方聞名,更是中國書畫紙之鄉。2006年,夾江竹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文化部授予夾江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書畫紙之鄉”稱號。

夾江手工造紙歷史悠久、名揚海外,據史志記載,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繼於宋、興於明,盛於清。史載,夾江手工造紙中的“長帘文卷”和“方細土連”二紙經康熙親自試筆后,被欽定為“文闈卷紙”和“宮廷用紙”,夾江紙一時名聲大噪,成了當時全國各地名流追捧和爭購的對象。

雖歷經千年,夾江紙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紙技術,它完全按照明代《天工開物》所載的工序生產,從原料採集、輔料備制、到抄撈成紙,共有15個環節,72道工序,用料講究,生產工藝復雜。其傳統手工造紙技藝曾多次到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展示,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

抗戰時期,夾江成為大后方紙張的重要生產地,產量、種類、品質、技術均為全國之冠,延續了中華民族的國脈和文脈,為中華民族的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40年代初,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先后兩次來到夾江馬村石堰與我曾祖父石子清共同研制出著名的“蜀箋”、“蓮花箋”大風堂專用書畫紙,帶著夾江紙,張大千遠赴甘肅敦煌,率領他的畫友、學生、子侄,對敦煌的古代壁畫進行了為期兩年半的大規模臨摹工作,共臨摹了南北朝、唐、五代繪畫作品276件。”大千紙坊第四代傳承人、夾江竹紙制作技藝市級傳承人石利平告訴記者。

近現代中國著名書畫家們也對夾江書畫紙予以高度評價、樂於使用,與安徽宣紙同被譽為“中國有宣、夾二紙,堪稱二寶”。夾江紙中的雅意、雙寶、雲龍、志康、華藝堪稱國寶級書畫紙,佔據中國書畫紙的半壁江山。

堅守與傳承 跨越時空的匠人對話

紙的歷史,從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造紙術至今長達1900多年。她是文明得以傳承、藝術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從蔡侯紙的誕生到歷代演變,直至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可以說傳統手工紙是歷代匠人與文人智慧的產物,沒有先輩的努力與堅守就不會有古籍善本、書畫碑拓等中華藝術瑰寶的存在與流傳。

夾江縣馬村鎮作為夾江傳統書畫紙重要產地,數百年前,僅石堰村就有上百家造紙坊,現在僅剩30余戶還在堅持,30歲以下的造紙者更是屈指可數。

“最鼎盛時有上百人在紙坊干活,有近30個槽在造紙,現在隻有2個槽6個工人。”石利平搖了搖頭,隨著技術改進,生產周期大大縮短,規模較大的紙坊僅需 20天左右就可以制出國畫紙,“手工造紙業成本高、出售難、耗時長、效益低,年輕人不喜歡。”

面對原料、生產、銷售等重重困難,不少傳統手工造紙坊選擇了關門大吉,剩下的30余家大多也在放棄與堅守中猶豫。

問及選擇堅守傳承千年造紙技藝還是回到大城市工作時,今年隻有25歲的楊家竹紙制作技藝第14代傳承人楊宏偉堅決地說道:“我是土生土長的的馬村人,從小在造紙的吆喝聲中長大,造紙對大家而言更多的是傳統技藝、是文化,對我而言則是血脈與鄉愁。”楊宏偉的爺爺楊佔堯,是當地有名的手工造紙能手。因為能抄出一丈二尺的大國畫紙曾被評為“紙狀元”,這個榮譽一直挂在楊家堂屋裡最顯眼的位置。2006年,楊家紙坊改名狀元紙坊。

對石利平而言,延續傳統手工造紙則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堅守與使命。“我是真的熱愛這門手藝,才這樣認認真真死心塌地地做了一輩子。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有責任、有義務盡最大的努力,讓它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石利平的堅持,頗像一名堅守陣地的戰士。將夾江手工造紙恢復到歷史鼎盛時期的輝煌,是執著堅守造紙技藝文化傳承石利平、楊宏偉們的最大心願。

留住傳統技藝,就是留住文明的記憶。這種傳統技藝的傳承,更像是跨越時空的兩位手工造紙匠人與歷史之間的對話,是古老文化的延續,更是古老文化的新生。

重生與煥發 “文化+” 讓千年紙鄉的金字招牌越來越靚

近年來,興起的“文化+”為傳統產業注入了“源頭活水”,助力著傳統產業華麗蝶變,也為一方百姓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夾江縣委縣政府緊扣市委“旅游興市、產業強市”的發展主線,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一條“文化+旅游+產業”的特色發展路徑,讓傳統產業牽手“文化+”,昔日趨向沒落的手工造紙迎來了全面振興,如今的千年紙鄉涅槃重生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文化+”越豐富、越深入、越廣泛,經濟越強勁、越發達、越繁榮。

“我們依托‘千年紙鄉、西部瓷都、出口綠茶、世遺古堰’四塊金字招牌,堅持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發展思路,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67.7萬人次、增長2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7.8億元、增長15%。”夾江縣文體旅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文化+研學,傳統文化大放光彩

盡管今年的國慶陰雨綿綿,還是擋不住游客們的研學熱情。夾江千佛岩禪意小鎮一大早就熱鬧非凡、人頭攢動,手工造紙沉浸式體驗區早已被一群中小學生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在馬村鎮的狀元紙坊,楊宏偉正向游客展示和講解傳統的造紙技藝,游客熱情高漲,有的目不轉睛的看著,生怕錯過神奇的造紙魔術,有的不斷用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時刻。

今年8月開業迎客的大千紙故裡也是擠滿了前來研學旅游的游客。“來我們這裡的游客主要是前來體驗古法造紙,感受從竹到紙再成為作品的完整過程,領略1300多年夾江造紙的文化與傳承。”企業負責人一邊招呼游客,一邊介紹到。

文化+電商,銷售渠道越走越寬

目前,夾江書畫紙企業在線上電商經營者超過300家,2019年全縣電商年營業額超過5億元,兩萬多夾江人在全國各地從事夾江紙的銷售,年綜合產值達25億元,夾江人均因紙增收800元以上。

在夾江天翔紙業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忙著分揀、裝箱、封口、打包。天翔紙業董事長羅軍告訴記者,“我們堅持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目前已經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電商銷售更是實現了翻番,今年電商訂單的猛增讓全廠上下都既忙碌又幸福,一方面加班已成為常態,另一方面工人們的腰包也慢慢鼓起來了。”

文化+產業,千年產業崛起騰飛

經過多年的發展,夾江紙產業包括書畫用紙、包裝裝潢用紙、生活用紙三大類。全縣現有紙制品生產企業4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家。手工書畫紙和機制書畫紙年產量3萬噸,產量佔全國的60%、年產值8億元,生活用紙年產量6萬噸、年產值4億元,包裝裝潢用紙年產量10萬噸、產值8億元,產品暢銷全國,出口韓國、新加坡、日本、意大利等。“我們力爭到2025年,全縣紙產業綜合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夾江縣經信局負責人談到夾江紙產業發展規劃時講到。

如今,千年紙鄉已成為夾江獨特的文化名片,書畫紙產業成為重要的特色產業,書寫了以紙“富民”、以紙“傳承”、以紙“融合”的大文章,邁入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堅實的產業支撐。

借助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東風,千年紙鄉將以首屆文房四寶博覽會為契機,深度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產業,努力繪就更加美麗的夾江新畫卷。(宋豪新、潘虹旭)

分享到: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