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唯一狀元的“高考”作文寫了啥?

2020年10月16日07:30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清代四川唯一狀元的“高考”作文寫了啥?

  在清代科舉兩百多年間,四川僅考取狀元1名,榜眼1名,探花1名。其中的狀元,即1895年考中的駱成驤,他后來成了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史學家。

  在一定意義上,科舉有如當今的高考。駱成驤當年究竟在“高考作文試卷”中書寫了什麼,從而打動光緒帝,成為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日前,四川省地方志辦公室的方志專家通過梳理四川省志書和其他文獻資料,向記者介紹了清代駱成驤和他“高考作文”故事。

  推薦名單中列第三,光緒帝為何將其“欽定第一”

  駱成驤,字公骕,資州(今資中縣)人,生於1865年。

  志書專家說,駱成驤9歲時就讀於成都錦江書院,17歲參加州試,試文為知州高培谷及特聘來資州襄理考試的楊銳、范溶等人所贊許,特置首選,隨后以歲試第一調成都尊經書院深造。

  1893年,駱成驤以第三名中舉人。次年,入京參加會試失敗。第三年,他在京參加會試成功,接著參加殿試。光緒皇帝策問,駱成驤在其長篇策對中,論証答問詳細。

  志書記載,駱成驤在全文中談古論今,針對時弊,提出了整軍練兵、懲治貪官、厲行節儉、興修水利等項“自強之計”。閱卷后,副考官、侍郎李若農等將其放在推薦名單的第一位報給光緒帝,而正考官、尚書徐桐則提出排在第三。

  志書專家說,時值甲午戰敗,變法圖強的維新運動正在全國蓬勃開展。光緒帝面對清室危亡,思考改革自強,趨向變法維新。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極端仇視變法,借“祖宗之法”不能擅改為由,橫加反對阻撓。

  “駱成驤的殿試策,引經據史,論証變法自強不但符合祖制,且又勢在必行,這正合光緒帝的心意。”志書專家說,當徐桐將前10名薦卷呈皇帝親閱時,光緒帝即被駱文所打動,特“欽定第一”,駱成驤遂成為清代四川唯一一位狀元。

  以改革精神諫言直書

  駱成驤的文章為什麼勝出?“關鍵在於立足時局,以改革精神諫言直書,提出了真知灼見。這給了我們當代人以啟示。”志書專家表示。

  重慶圖書館藏有駱成驤的殿試卷。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遭受日本聯合艦隊的毀滅性打擊。在殿試卷中,光緒皇帝提出“兵以威天下,亦以安天下,然非勤加訓練,則無以制勝”后,駱成驤隨即在卷中指出,晚清軍事衰弱的根源在於“上下以虛文相應”,“將帥奉行之不力,而非法之不善”。他提出的對策是,懇請光緒皇帝“親臨大閱,取其不力者正以軍法”,嚴格賞罰,以儆效尤。

  關於懲治貪官,他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懇請光緒皇帝“親核名實,取其虛費者而裁之,取其貪婪者而黜之”,從而讓官吏自律自勉,端正官場風氣。

  對於厲行節儉,駱成驤在對策中論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自然需要君主以身表率,“躬行節儉為天下先”,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從制度上著手,嚴格限定“大臣之服物、宮室”,杜絕鋪張,禁止僭越,“有敢越度,罪之無赦”。朝廷百官和市井百姓方能厲行節儉,相習成風。

  此外,他在關於興修水利中指出,現實困境是“督臣、河臣每以畏難而止”,也就是主事者不能盡心盡力,習慣找借口推諉、懈怠,類似於我們今日所談論的懶政。(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振宇)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