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名山小海子水庫,工作人員正在巡查。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向宇攝
●今夏出現較重旱情,以防明年再出現類似情況,我省採取提前蓄水、多蓄水的方式,以備不時之需
●今年我省出現秋汛的概率很小,汛末水庫提前蓄水對防汛安全影響不大,目前蓄水任務已超額完成
10月12日,趙軍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水庫水位。作為綿陽市安州區二大渠管理處的辦公室主任,每年汛末開始的蓄水,是他繼主汛期防汛后的“頭等大事”。
“抓住汛期尾巴蓄滿水,來年春灌用水才有著落。”從9月中旬開始,管理處管轄的黃水溝水庫就開始關閘蓄水,不到半個月,已按計劃完成蓄水。
9月17日,全省7811座水利水庫都接到了省水利廳要求加強汛末蓄水保水的通知。汛末蓄水是我省慣例,但今年比以往提前了一周。
今年夏旱嚴重致缺水
提醒汛末蓄水應“未雨綢繆”
截至10月11日,安州區二大渠管理處管轄的黃水溝、曹家兩座小型水庫已蓄水近177萬立方米,僅比計劃值少54萬立方米。“黃水溝水庫已按計劃蓄滿水了,曹家水庫由於來水多,我們人為控制了它的水位,但11月份蓄滿水完全沒問題。”趙軍底氣十足。
巴中市平昌縣人民水庫的蓄水工作也開展得十分順利,9月底以來,人民水庫的蓄水量一直維持在101.8萬立方米。“這是我們水庫的汛末蓄水計劃,明年灌區內的2000多畝水稻等農作物,用水沒問題。”水庫管理員付勇才說。
提前蓄水並不常見,為何今年有這樣的安排?
省農田水利局旱災預防科相關負責人解釋,自今年4月下旬以來,我省盆地大部降水持續偏少,進入5月后氣溫持續偏高,盆地西北、盆地中部等地出現較重旱情。當時正值栽插關鍵期,春灌用水需求不斷增大,大春作物栽插高峰“撞期”旱情,加劇了旱情的破壞力。
“當時一些地方的水庫、堰塘水都快干了,多地出現等水插秧的情況。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上述負責人表示,為避免明年春灌用水緊張,全省水利工程就需要抓住汛期的尾巴提前蓄水,做到應蓄盡蓄、力爭多蓄。
但9月還是汛期,防汛與蓄水二者怎麼兼顧?“今年主汛期,我省迎來多輪強降雨過程。根據多年經驗,大汛之后往往降水量會減少。”省農田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氣象預報也顯示,9月汛期結束后,我省出現秋汛的概率很小,所以汛末水庫多蓄水對防汛安全影響不大。
蓄水超額完成
明年春灌用水基本無虞
提前蓄水,成效已經顯現。截至9月30日,全省各類水利工程已蓄水超90億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102%,較多年同期增加7.23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2.84億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庫蓄水量46.2億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102.6%。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分析,“蓄水量能夠明顯提升,還得益於今年我省汛期降雨量整體較往年偏多,水量充足。”
省農田水利局灌區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我省耕地面積及多年春灌用水量來看,手握這樣一份豐厚的“家底”,明年長葫灌區等依靠蓄水灌溉的各大中型灌區春灌用水基本無虞。
大中型灌區春灌用水多依靠大中型水庫蓄水,而一些位於山區、丘陵地帶的傳統旱區,用水往往依賴小水庫、山平塘、石河堰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它們的蓄水情況如何?
“小微型水利工程今年的蓄水情況也不錯。”省農田水利局旱災預防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30日,全省小(一)型水庫蓄水量15.11億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106.9%﹔小(二)型水庫蓄水量9.88億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97.2%﹔山平塘蓄水量13.52億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97.8%﹔石河堰蓄水量5.93億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103.8%。
省農田水利局旱災預防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明年春天不出現異常干旱的氣候天氣,隻要各類水利工程正常運轉,全省春灌用水整體上是沒有大問題的。
攀西地區降水偏少
完成蓄水計劃難度較大
10月11日,看著裕民水庫水深僅剩1.5米,陶朝雲眉頭緊鎖。這位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感覺“壓力山大”,為來年用水犯愁。“一個多月沒有有效降雨了,全鄉17座水庫隻蓄了208萬立方米,佔汛末蓄水計劃的16%,其中8座水庫已基本干了。大龍潭鄉9萬多畝芒果等著灌溉,其他作物如蔬菜、煙草等,隻有選擇減少種植面積或不種。”
裕民水庫水位已低於“死水位”近半米。陶朝雲介紹,即便這樣,還要每天為周邊水廠提供200立方米左右的原水,以保障周邊村民飲水。
大龍潭鄉並非個例。截至8月底,攀西地區各類水利工程隻完成了汛末蓄水計劃的56%,比多年平均水平減少800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500萬立方米。
省氣象台11日發布的天氣預報,讓陶朝雲多了一絲希望——本月中旬,攀西地區累計雨量較大,有望能給“干渴”的水庫補充些許水源。
陶朝雲已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提前對接仁和區境內的勝利、躍進兩個中型水庫,希望在降水量無法滿足蓄水條件時,能夠從兩個水庫調水“解渴”。
“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是導致攀西地區水利工程蓄水計劃進度緩慢的直接原因。”省農田水利局旱災預防科相關負責人建議,干旱地區的水庫要制定科學蓄水方案,實行多年調節蓄水,爭取在豐水年份多蓄水以備枯水年份之需,必要時也可實行跨區域水資源調配,優化水資源配置。(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