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端上的村庄”如何“就地生財”

王洪江

2020年10月13日11:12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通坪村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壩底鄉東南部,幅員面積18.3平方公裡,轄10個村民小組170戶561人,是一個羌漢藏各民族雜居村落,因地處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被稱為“雲端上的村庄”。這裡山高谷深,道路崎嶇,村民常年與貧窮閉塞作伴、與艱辛勞作為伍,沒有像樣的現代農業產業,是名副其實的“赤貧村”。2015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高達19.1%,系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

2016年,通坪村列為四川省政府主要領導聯系點和省政府辦公廳定點扶貧村。近年來,在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的直接關懷重視下,省政府辦公廳選派優秀干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全力開展幫扶工作。歷經3年集中攻堅和1年鞏固提升,通坪村成功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32戶88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如今的通坪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全省山區貧困村決勝脫貧攻堅、加快鄉村振興的參考樣本。

不到4年時間,黨員干部如何帶領通坪村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讓這個“雲端上的村庄”,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轉變為多種產業結合發展為支撐的富裕村?近日,記者走進通坪村,了解該村脫貧奔康的財富“密碼”。

因地制宜 科學規劃產業發展

走進通坪村,一座座全木結構的羌家吊腳樓拔地而起,緊鄰新樓的老屋,也修葺一新。不遠處的山坡上村民們正在地頭覆膜、鬆土,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我們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以前除了家家戶戶養點豬賺點錢,根本沒什麼其他的收入來源,年輕人都紛紛外出務工。”通坪村黨支部書記任正偉說,交通偏遠、經濟落后、人口外流是通坪村貧困的主要原因。

通坪村航拍圖。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供圖

“過去,村裡哪家哪戶要賣頭豬,都要請人先把豬抬到幾公裡外的公路邊,再找車往出運,一路折騰下來,豬兒都掉秤了八九斤﹔到了蔬菜上市的時候,如遇雨天,泥路打滑,連三輪車都莫法進出,隻有眼睜睜的看到蔬菜爛到地裡頭。”通坪村村主任王華說。

省政府辦公廳定點幫扶后,組建了專門的幫扶隊。在實地調研和充分聽取群眾、專家意見后,專門編制了《通坪村脫貧攻堅總體規劃》。這份規劃書詳實全面,涉及道路建設、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農業產業、五改三建、房屋整修、旅游扶貧、林業產業、公共服務等9個方面。其中在農業產業方面,經與干部群眾座談,專家認為可以結合通坪實際,建設生態黑豬繁育基地,創新推行生態黑豬“合同代養”模式,並依托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發展高山蔬菜種植,逐步形成以生態畜禽和高山蔬菜為主、以優質糧經和特色林果為輔的產業發展結構。

集中優勢力量,聚焦難點重點,精准幫扶、精准施策、精准發力,先后協調落實投資3894萬元涉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的26個幫扶項目,切實解決村民尤其是困難群眾的所急所需所盼。僅在道路板塊,全村硬化道路由脫貧前的4.8公裡增至脫貧后的41.6公裡,並新建10公裡村道安防護欄及金洞溝橋1座。目前,正在規劃擴寬村組干線公路15.8公裡,增設回車道20余處。

引進企業 代養生豬精准扶貧

記者去通坪村採訪時正好趕上村民唐六慶家的黑豬出欄,貨車直接開到了他家門口。

53歲的唐六慶是通坪村的貧困戶,2011年因泥石流落下了二級殘疾致腿腳不便,不能下地種庄稼。“當時一個娃娃上高中,一個娃娃上幼兒園,全靠老婆子一個人支撐,想掙錢,但是沒得門路。”唐六慶和記者嘮起了家常,2017年,想搞養殖的老唐苦於自己沒門路正要放棄的時候,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幫扶隊帶來了好消息。

唐六慶正在給黑豬投食。元啟 攝

“在幫扶隊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的無息小額貸款,修建了200平方的豬圈,總造價9萬多元,過后政府還有補貼,就相當於自己隻用了1萬多元就修好了豬圈。”老唐說,2018年4月開始,他和北川禹珍實業有限公司簽訂合約,代養生態黑豬。

“今年大概光養殖黑豬這塊能夠收入12萬元左右,加上種植辣椒和魔芋,種植這塊大概一年純收益大概2萬元。”唐六慶拄著拐杖一邊走一邊樂呵呵地說,“現在國家政策好,但是我們自己也要努力,幫扶幾年,自己不努力也對不起幫扶你的人。”

北川禹珍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綿陽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是國家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該企業引進到通坪村,建立起“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代養模式的生態黑豬養殖基地,實現點對點的精准扶貧。

通坪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方春(中)帶領幫扶隊工作人員走訪唐六慶家。元啟 攝

“我們會根據農戶養殖環境和面積來確定養殖數量,確保豬仔能夠擁有舒適的生長環境。通坪村海拔在1500米以上,沒有任何工業污染,自然植被極其豐富,適合養殖生態黑豬。”北川禹珍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華祁說,公司購買規定的豬仔提供給農戶,由農業合作社提供小額貸款來墊付豬仔成本。若是貧困戶代養,則公司先墊資豬仔成本,然后與農戶簽訂代養合同和固定回收價格,農戶按照公司要求養殖出欄以后,公司按合同定價進行回收。

生態黑豬養殖場。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供圖

通過這種“龍頭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代養”模式,一方面實現了點對點的精准扶貧,另一方面,通過線上互聯網平台的銷售和線下固定合作企業,確保了北川生態黑豬能暢銷全國各地。

立足優勢 高山蔬菜助農增收

通坪村林深茂密,青山碧水,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被譽為天然“氧吧”。這裡可以種出安全優質的適宜蔬菜,而且高山坡地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蔬菜中糖分累積,口感更佳。

今年65歲的王萬貴,是通坪村有機種植辣椒的能手,頗有超前思維,他知道市場上有機生態蔬菜的價格高、好賣,學會了用燈光和電殺虫的技術,不給辣椒打農藥,不給土地施化肥,辣椒在地頭就被客商搶光。2019年,他家蔬菜每畝產值達到6000元,4畝地毛收入達2.4萬元。他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還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通坪村高山蔬菜種植基地。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供圖

缺技術有專門的技術員上門服務,缺資金有專項產業資金。56歲的貧困戶周尚軍也通過種植蔬菜、中草藥摸索出了一條致富路。“1年下來,種植大黃、重樓等中藥材1年能收入1萬多元,養豬1萬元,養牛5000-6000元,種植蔬菜一年4000千元左右,一年下來3萬多元純收入也就到手了。”周尚軍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收入賬。

正在給中藥材重樓種植地除草的周尚軍。元啟 攝

像王萬貴和周尚軍這樣的種植戶,只是通坪發展高山蔬菜種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坪村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文章,立足自身獨特優勢,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建成200畝高山蔬菜標准化種植基地,目前正加快推進村級專業合作社有機蔬菜基地創建。

周尚軍給第一書記楊方春描述自己的種養殖打算。元啟 攝

生態黑豬和高山蔬菜已成為通坪村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有效帶動全村父老鄉親脫貧奔康。

2019年,全村種植辣椒、魔芋、土豆等各類高山蔬菜1000多畝,養殖生態黑豬、山羊、肉牛等家畜5000余頭,並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探索發展中藥材、林下養殖等中長期富民產業,2019年,全村農業生產總值2439.7萬元、人均純收入16850.7元、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12519.8元,分別較2016年增長73.8%、88.8%、158.4%,被省、市評選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為通坪村脫貧后的幸福生活上“保險”

早在2016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專程到北川縣壩底鄉通坪村為村黨支部黨員講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在這場講座上,尹力強調,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認清發展形勢,堅定理想信念,帶領群眾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入黨誓言。

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專程到北川縣壩底鄉通坪村為村黨支部黨員講黨課。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供圖

今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張剡帶隊前往北川縣通坪村看望慰問結對幫扶貧困戶,並組織召開定點幫扶工作座談會。張剡要求北川縣和通坪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要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提升基層黨支部組織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要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優化鄉村經濟產業結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從根本上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四川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張剡一行看望慰問結對幫扶貧困戶。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供圖

今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陳彥夫帶隊到通坪村開展主題教育調研講授專題黨課。他指出,通過實地走訪,看到村裡和群眾生產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基層干部群眾良好的精神風貌、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深深感動。駐村干部要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加強對政策文件和當地歷史文化的學習﹔針對每戶群眾不同情況,積極想辦法、謀對策,幫助群眾進一步發展產業,與群眾建立深厚情誼﹔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創建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北川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陳彥夫帶隊到通坪村開展主題教育調研講授專題黨課。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供圖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讓村民在脫貧攻堅結束后保持收入年年長,為致富奔康幸福生活上“保險”的命題讓通坪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方春深感責任重大,在他看來繞不開的還是“產業扶貧”。

“小山村同樣可以有大產業。產業扶貧是‘真脫貧、脫真貧’的關鍵,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必須因地制宜,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變‘開發式’扶貧為‘參與式’扶貧,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政府‘一頭熱’的扶貧模式。”通坪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方春說,結合通坪村的海拔、土壤、水源、氣候條件和產業基礎,積極探索“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在產業實現形式上走種養循環路子,在具體業態選擇上突出生態黑豬、山羊為主的養殖業和辣椒、魔芋等高山蔬菜為主的種植業,在利益聯結上通過財政投資股權量化的形式壯大集體經濟,幾年的探索實踐,成功促使通坪村農業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有力助推群眾奔康致富。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