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大邑縣出阝江鎮(含原斜源鎮)白果坪林盤裡,半山小院村宿聚落群的主人王迅忙碌且充實。共享旅居小鎮帶來了3萬多人的客流,讓他的民宿早就完成了預訂。給旅客們講解茶文化,陪旅客們享受田園時光,成為他的日常。
從以往的礦場變身為以共享旅居為特色的小鎮,這不僅給王迅這樣的新居民帶來了創業的思路,也帶動了小鎮的經濟發展。2020年1-9月,接待游客4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2億元,文旅產業已成該鎮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在國慶期間,這裡接待游客約3萬人,旅游綜合收入1057萬元。
林盤裡“生”出精品民宿
“今年國慶節,我們的10多個房間提前一個多月就被全部預訂完了。”王迅向記者介紹,2018年,他放棄了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來到大邑縣原斜源鎮太平山山腰白果坪林盤尋找田園深處的寧靜,依托老舊的院子改造成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
“原斜源鎮,現在並入出阝江鎮,變成了一個網紅小鎮,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現在的院子還在擴建中。”王迅說,他一共規劃了10個院子,已有2個院子開門迎客了,剩下的8個正在逐步修建。他介紹,半山小院村宿聚落群每一個院子的主題都不同,在保留川西林盤老舊院子在地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改建,又嵌入了茶文化、紫砂文化、書法文化等不同文化,破舊的院子煥發了生機,成為了一個又一個充滿文化氣息與田園風光的主題民宿。
作為新居民,王迅在發展民宿的同時,也帶動著原住民一起發展。
據原斜源鎮太平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艷瓊介紹,斜源以“旅居+主題精品民宿”產業點亮鄉村旅游,引進了“春上六坪”鄉村振興項目,打造100家精品民宿及上善若水、桃李春風等田園綜合體。除了“半山小院”村宿聚落群,太子坪林盤裡“生”出了“探花·邸”花園農庄民宿、倒天堂林盤“生”出了川西民居院落民宿、花龍門林盤“生”出了“杏林山居”精品民宿……“川西林盤+主題精品民宿”的綠色發展之路已經有了雛形。
“山貨”有了身份証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滋養下的大邑,得到了大自然的饋贈,這裡植物超過8000種。出阝江鎮素有“中藥材之鄉”和“紅梅之鄉”的美譽。不過以往這些豐富的物產因為沒有品牌隻能以較低的價格出售。
張艷瓊介紹,近年,鎮上依托青梅、中藥材等資源,開發了斜源藥蜜、斜源野茶、斜源果酒等特色農產品和“冰青”“煮酒論英雄”10余系列青梅酒品牌產品,將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原本便宜的青梅,變成了青梅酒、梅子醬等產品,經過質量認証,有了品牌,身價漲了很多倍。”張艷瓊說。
張艷瓊還有一個身份——社區公益項目志願者,每周她都要前往“共享中心”進行志願服務。“共享中心是我們原來的游客中心,現在改造后就變成了大家的一個精神家園。”張艷瓊介紹,755平方米的共享中心被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居民和游客可以在這裡讀書看報、品茶下棋……
“未來我們要進一步把資源利用起來,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這些建設成果。簡單點說,就是讓大家生活變得更巴適。”張艷瓊說。(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龔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