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遍野的李子樹,一望無邊的葡萄庄園,四通八達的通村路……初秋時節,記者行走在鄰水縣柑子鎮,成片的產業林不斷映入眼帘,好一片現代農業景觀帶。
通過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柑子鎮“三治”結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並立足資源優勢,做足花果文章,堅持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走好生態路,重點發展葡萄、李子兩大支柱產業,通過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發展,以撂荒地為主規劃建設柑子鎮環線鄉村旅游基地,帶動鎮域經濟蓬勃發展。
“一片產業就是一個景點,一個新村就是一個景區。”柑子鎮通過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釋放更多發展紅利,讓基層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為推進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治”結合 基層治理基礎更牢
“現在村上凡是資金、項目等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情都要通過村民代表會表決通過才能執行,我們在會上也能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參與村上事務的積極性更高了。”近日,鄰水縣柑子鎮金關村村民鐘昌明回憶起在村民代表會上,最終落實修建生產便道一事,感慨地說道,現在村上,通過“一事一議”方式,處理各種問題,讓村民更有發言權了。
自2019年10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啟動以來,柑子鎮黨委政府緊鑼密鼓開展有關工作,當年12月高質量完成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今年5月完成了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改革完成后,全鎮面積達104平方公裡,轄12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全鎮在調整改革完成后就迅速進入了有序運轉狀態。
調整改革后,鎮黨政機關的干部力量得到充實,領導班子更趨於年輕化,新增3名“新鮮血液”,“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為38.9歲,大學以上文化水平2名,“兩委”班子更年輕了、學歷更高了。各部門的職責也更加分明,12個行政村全面實現“一肩挑”,村級班子的戰斗力有了明顯提升,儲備力量充足。而與此成反比的則是,全鎮村“兩委”干部職數的調減幅度近40%,村集體負擔的部分村干部工資報酬、誤工補貼等非生產性經營支出有了較大幅度的縮減。調整改革進一步減輕了財政負擔,能夠更好地統籌各村資源,集中力量謀發展。
在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年富力強的柑子鎮“兩委”班子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黨委班子抓牢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點,村“兩委”班子選配和培育,做實“嚴管厚愛”各個環節,確保基層支部“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大力推行“一村一約、一月一議、一村一網、一事一晒”的“四個一”村民自治模式,通過完善村規民約、落實“一事一議”、網格化管理、“三務”公開制度等方式,不斷增強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主動性。同時,還積極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強化各村(社區)法治陣地建設,打造機關“法治小院”,通過持續開展“法潤鄰州”“普法村村行”“以案釋法”等系列活動,增強群眾法治觀念,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壯大產業 鎮域經濟發展更快
今年8月,柑子鎮連片發展的7000余畝李子成熟上市,“土專家”李善朝看著成片的李子園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65歲的李善朝25年前就開始和果木打交道,他在自家門口種植了桃子、李子、櫻桃、枇杷等山地經果林20余畝。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后,相距不到3公裡的原柑子鎮與原龍安鎮合二為一,形成了柑子—龍安大環線,壯大了產業規模。
地處華蓥山山麓的鄰水縣柑子鎮萬畝李子產業基地,就是完成調整改革后的柑子鎮,統籌各項產業扶持資金650萬元,在原有1000畝李子產業基地的基礎上,按照早、中、晚熟品種1:3:6的比例新建而成,主要發展晚熟汶川清脆李和脆紅李。目前,該鎮李子種植面積達7000余畝,涉及6個貧困村和3個非貧困村。
“我自己賣水果一年下來至少有15萬元收入,同時政府還給我開工資,1400元一個月。”李善朝告訴記者,靠種植李子,他成了當地的“名人”,同時還是該鎮李子園的技術負責人。
“我在這裡種5年葡萄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去年收入加分紅有8萬多元,日子也是越過越幸福。”柑子鎮春和村村民喻建紅在繆氏庄園工作,他告訴記者,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他多承包了10畝葡萄,共有19畝葡萄,期待能有更多的收入。
目前,繆氏庄園通過栽植葡萄、發展鄉村旅游以及后期深加工葡萄系列產品,讓長期在庄園務工的60余名工人及周邊400余名農戶收益有了保障。
“以前這裡交通條件不好,經濟落后,村民靠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不僅種李子,還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柑子鎮副鎮長陳櫻籬介紹說,柑子鎮建制村合並前,各村的產業發展參差不齊,多則幾百上千畝,少則幾十上百畝。行政區劃調整后,串聯了“二山一河”,將李子園、繆氏庄園、李准故居、萬峰山森林公園、老龍洞、櫻花基地等諸多旅游景點整合,形成了景觀內容豐富的“農旅”“文旅”“林旅”發展格局,有力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聚集了場鎮人氣、財氣,更加活躍了場鎮的商貿流通,助推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有效促進了鎮域經濟的新增長。
村級建制調整,還解決了產業發展中的土地瓶頸問題。“村級建制調整前,各村土地資源有限,在產業發展方面難以實行集中大面積的發展。村級建制調整后,不僅破除了以前村小面臨的產業發展土地瓶頸,同時也加快了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高標准農田建設。”陳櫻籬給記者舉例說,如菜埡村和春和村合並后,徹底解決了繆氏庄園土地集約規模問題。並且,通過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有效消除了過去各村單干資金短缺帶來的弊病,整合了產業發展資金,讓產業發展基礎更牢、潛力更大、后勁更足。
今年4月,柑子鎮成為我市唯一一個獲得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殊榮的鄉鎮。
“下一步,鎮上准備對李子產業通過引進新品種,改善適口性,把李子市場引向多樣化發展,並聯合繆氏庄園開展深加工,助推產業鏈延伸,推動產業持續發展。”陳櫻籬說。(廣安日報鄰水縣記者站 張天文 記者 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