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事情學校辦 教育部點贊成都做法

2020年09月25日08:5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9月25日電 (袁菡苓)據成都教育發布消息,9月24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發布會上,成都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成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強介紹,成都加快構建新型政校關系,創新教育評價制度,從限權到賦權,依法落實辦學自主權,答好中小學辦學活力改革探索的“成都卷”。

劉強介紹,成都作為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和“兩自一包”改革的首創地,始終堅持全域全生命周期現代教育理念,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首先,從管理到治理,加快構建新型政校關系。我們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推動構建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辦學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

1、黨建引領:始終把加強學校黨的建設作為中小學活力迸發的源頭活水,推進實施黨建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公辦、民辦中小學黨組織覆蓋率100%、黨建工作覆蓋率100%。

2、政府主導:建立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每兩年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兩個“隻增不減”。制定全市中小學校建設標准,滾動實施中小學“三年攻堅”行動計劃,近兩年新投用學校373所、新增學位20.2萬個。

3、多元參與: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構建區域教育聯盟發展模式,組建名校教育集團,與30多所在蓉高校深度共建環高校優質基礎教育生態圈,不斷縮小城鄉、校際等差距。聯合衛健部門建立健康副校長管理機制,筑牢疫情背景下學校辦學健康防線。

其次,從限權到賦權,依法落實辦學自主權。我們通過探索簡政賦權保障學校的用人自主權、組織架構權、經費使用權等,重塑學校內部治理組織結構,實現學校事情學校辦。

1、人員自聘:動態核定試點學校教職工規模控制數,由學校自主確定管理、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自主確定招聘教職工數量、標准和程序,自主設置內設機構,自主選任中層干部。

2、管理自主:堅持公民同招、公民同權,推動學校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將學校發展規劃、教育教學管理等充分賦權學校。實行末端管理,發揮班主任等育人作用。嚴格規范“進校園”活動,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打通教育生態治理“最后一公裡”。

3、經費包干:把公辦同類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和教師人頭經費總額作為基數,按生均測算后一次性打包劃撥學校,由學校自主統籌使用。堅持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酬高、薪隨崗變的分配原則,教師績效向高層次人才等傾斜。

最后,從經驗到實証,積極創新教育評價制度。我們將教育評價作為學校辦學的“指揮棒”,在率先實施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監測評價的基礎上,開展“五育並舉”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推動教育評價從經驗向實証轉變。

1、創新評價體系:制定“五育”並舉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和指標框架,從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提取33個核心要素,每個維度賦予20%的權重,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

2、改進評價方式:每年對學生課業負擔、體質健康等21項可監測指標進行監測評價,抽取30000個學生樣本、1500個校長教師樣本進行多維監測評價,並參考法定數據、相關公告報告及滿意度調查結果對剩余指標進行評價,確保每個指標可量化、可比較。

3、強化結果運用:根據評價結果,嚴格執行通報表揚和約談問責制度,充分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激勵、改進功能,同時評價結果還將作為資源配置、經費安排、評優評先等重要依據和參考。

下一步,成都將全面落實《意見》精神,不斷總結前期探索的經驗,積極開展精准支持、分類引導、分類評價,科學界定學校的權責和義務,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探索,激勵各學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校自主管理、自主辦學的能力,答好中小學辦學活力改革探索的“成都卷”。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