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成都如何答卷?

2020年09月24日08:03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成都如何答卷?

  位於崇州重慶路旁的“幸福裡”。成都日報攝影部供圖

  21日,四川省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四川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的重磅消息,在成都西部片區的8個區(市)縣的朋友圈裡“瘋狂轉發”。這標志著成都西部片區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進入新的裡程。

  “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國家賦予成都探索改革的重大使命!”如何積極把握發展機遇,交出“成都答卷”?連日來,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的成都路徑逐漸清晰。

  承接5項試驗任務

  成都有能力做好城鄉融合發展這篇文章

  去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門制定並印發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成都西部片區等全國11個區域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部署開展11項改革試驗,其中賦予成都5項試驗任務。

  按照預定目標,到2025年,試驗區實現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全面形成,城鄉普惠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農村產權保護交易制度基本建立,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縮小。試驗區的引領示范帶動效應充分釋放,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體制機制改革措施。

  成都的路子如何走?7月8日—9日,成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動員會召開,根據會議要求,成都西部片區要堅定踐行新理念,努力建設公園城市先行區﹔要堅定完成新使命,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要堅定落實新要求,加快建設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范區﹔要堅定貫徹新定位,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當時,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隊,對8個區(市)縣進行了集中實地調研。7月9日,總投資達1025.2億元的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其中,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項目14個,總投資620.7億元﹔一產業等現代綠色種養殖及高標准農田建設類項目5個,總投資18.1億元﹔二產業等現代制造類項目25個,總投資144.2億元﹔三產業項目17個,總投資132.4億元﹔此外還有人居環境整治、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項目14個,總投資109.8億元。

  與往年數據對比顯示,這是近十年來,成都西部片區規模最大的集中開工儀式。“當時,市委就明確要求各地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培育新型產業、轉化生態價值、提高產出效益和生態水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是企業對成都西部片區潛力的看好,成都完全有能力做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這篇文章。”

  相比其他區域有特色

  城鄉融合發展的探索得到了認可

  昔日立志走出崇州白頭鎮大雨村的“幸福裡”負責人楊劍飛去年回鄉了,現在一個月有20天泡在“幸福裡”。重新當“村民”的日子,楊劍飛很享受,吃的是地裡剛摘來的新鮮蔬果,呼吸的是山裡的清新空氣,沿著重慶路跑5公裡,在城市沾染的喧囂和疲憊都不覺卸下了。

  位於崇州重慶路旁的“幸福裡”是成都西部片區今年的新晉“網紅打卡點”,也是成都西部片區林盤生態價值轉化的“杰出代表”。

  諸多業內專家都對成都西部片區幾個區(市)縣的城鄉融合試驗推進尤為關注。很多專家都認為,成都西部片區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近年來的探索得到了認可。

  在業內專家看來,成都西部片區相比同批次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其他10個區域而言,有著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凸顯成都以生態引領的公園城市形態塑造路徑。”有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成都西部片區有“底子”,可以探索以生態引領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提供生態文明先行先試的經驗。

  相關專家認為,成都西部片區以23個產業功能區作為試驗區內城鄉產業協同發展主要載體,以點帶面統籌城鄉生產力布局,確立了生物經濟、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兩個主要方向,覆蓋了試驗區內產業功能區、特色鎮、川西林盤等多種優質資源,打破行政區劃構建成都試驗區“一心兩翼·一環三廊”產業融合發展空間格局,能走出一條探索搭建城鄉要素高效配置載體的新路徑。

  同時,相關專家提出建議,成都應創新人口雙向自由流動機制,實現人口流動與空間結構優化、產業經濟地理重塑相統一。深化以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加快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創新金融平台、產品、服務方式,完善風險防范處置機制,強化城鄉融合資金保障。

  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試驗區將實施十大基礎工程,牽引試驗任務落地落實。包括規劃建設都江堰精華灌區生態建設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西部區域旅游環線公路工程等骨干支撐工程。“這些工程項目,將串聯和覆蓋試驗區的產業功能區、特色鎮、旅游景點、精品林盤等優勢資源,促進城鄉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雙向流動,實現引流、聚人、興業。”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多個樣本已初顯成效

  成都城鄉融合發展的答卷已逐步展開

  根據《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成都承接的試驗任務包括: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和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

  承擔改革試驗使命的成都西部片區究竟能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區(市)縣,在西部片區,多個樣本已初顯成效,成都城鄉融合發展的答卷已逐步展開。

  在蒲江縣成佳鎮麟鳳村,當地借力10萬畝茶葉產業核心區,立足茶產業良好本底,以“花開麟鳳”項目示范帶動,積極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與“網紅”旅游地甘溪鎮明月村形成了“那邊明月升起、這邊麟鳳花開”的生動局面。借助麟鳳村位於石象湖、成佳茶鄉兩個4A級旅游景區中轉節點的優勢,以“茶海之島”新村為載體、以茶產業為基礎,全面規劃全域村庄空間形態。

  在大邑縣,當地通過推動全域旅游,打造出江鎮斜源天府共享旅居小鎮,在不影響風貌前提下,群眾自願對房屋內部結構進行簡易改裝即可滿足從事商業活動,實現宜居宜商相融。通過差異特性把斜源特有藥佛文化、煤炭文化、斜江文化融入街區營造,既有鄉土氣息又有鄉愁記憶,避免“千鎮一面”。運用美學打造“煤炭元素景觀牆”等30余處文創景觀,填補網紅打卡業態空白,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地和打卡地,凸顯美學價值。

  彭州市則聚焦鄉村民宿發展中存在的產業聚合難、人才資金保障不足等短板,創新改革農村產權、強化人才的要素保障,整合閑置資產,挖掘當地生態景觀和人文資源價值,以“民宿點亮鄉村,用藝術對話世界”,下沉城市要素,用活鄉村資源,釋放鄉村資源產能。截至目前,建成民宿34家、民宿學院1家,舉辦全國民宿大會暨中國民宿榜2次﹔通過宅基地自願騰退,頒發西南地區首張民宿產業集體商服用地不動產登記証書。2020年上半年旅游區接待游客59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3億元。

  (成都日報記者 趙榮昌)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