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9月24日電 (朱虹)樂安鄉火燈村地處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東南方向40公裡的高寒地區,海拔2800米以上。由於山高坡陡,氣候寒冷,土地瘦薄,該村長期以來隻能種植土豆、蕎子、燕麥等傳統農作物,每畝產值隻有400-600元,農民一直處於貧窮落后狀態之中,是脫貧攻堅重中之重的“堡壘”。
20余年來,好醫生集團在布拖縣樂安鄉、火烈鄉、補洛鄉等地以發展壯大附子產業為根本,致力於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金秋涼山,附子花開。在全國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重要時期,好醫生集團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舉行現場收購附子發放現金、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捐贈肥料有機肥大米及中藥材產業扶貧培訓等三大活動,著力在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階段為精准扶貧加油鼓勁,為鞏固脫貧成果繼續發力,為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作貢獻。
在收購現場,致富楷模馬查尼爾又以39577元的收入成為了當天附子種植收入冠軍,其他村民同樣收獲滿滿。從最初的附子種植反對者,到現在的“致富明星”,火燈村馬查尼爾的轉變是好醫生集團產業扶貧見實效的最佳証明。如今,馬查尼爾修建了獨樓小院,還積極地搞起了養殖業,50多隻羊、3頭牛、1匹馬,今年還養了豬。
據悉,2014年,好醫生集團積極響應 “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號召,主動把火燈村作為結對幫扶的重點村,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幫助支持該村發展特色中藥材附子脫貧致富。經過6年多時間的艱苦努力,該村形成了規模化規范化種植附子的格局,大多數農民積極加入到附子種植隊伍,每畝附子收入是傳統農作物的5-10倍,全村每年附子收入100多萬元,收成最好的年份戶均附子收入8000多元,種植能手收入達到近4萬元,徹底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
據悉,近年來,好醫生集團以涼山11個深度貧困縣為主戰場,以產業扶貧為突破口,通過種植附子、續斷等特色中藥材,帶動1.4萬戶6萬多名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產業幫扶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的認可。今年上半年,好醫生集團在涼山州已在布拖、昭覺、美姑、越西、喜德、甘洛、雷波、普格、鹽源9個貧困縣41個鄉的108個村種植附子、雲木香、川續斷、大黃等中藥材,累計達到28465畝。
“我親眼看到人畜共居在這裡成為普遍現象﹔孩子們沒錢買鞋,光腳在雪地裡奔跑﹔村民每天隻能拿燒土豆果腹……涼山什麼時候能擺脫這種貧困?當時,我胸中就涌出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力所能及地帶動他們共同致富。”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說,物質扶貧並不具有長久性,一定要把“輸血”變為“造血”,才能徹底改變涼山貧窮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