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回暖 為啥人們喜歡在成都逛逛逛買買買?

2020年09月21日08:01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兩個成都”與“三組場景”對話

  四川蓉歐智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跨境電商,將海外高品質的葡萄酒帶到成都

  首屆國際熊貓運動會分會場活動——趣味皮劃艇賽在江家藝苑舉行

  寬窄巷子

  錦裡

  先來看一組數據:9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8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來自成都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8月,成都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7億元,本月同比增長4.5%,增速高於全國4個百分點,年內當月增速首次實現正增長。

  再來看一組場景:人民公園、天府三街體現出的閑與忙,太古裡、新二村體現出的潮與“土”,地鐵1號線、茶館體現出的快與慢,華西壩、高新區體現出的古與今……不久前,互聯網上一段叫作“世界上存在兩個成都”的視頻,把成都定義為“成都的成都與世界的成都”,引來無數人觀看點贊。在這座城市,人們似乎是在兩個平行的成都之間來回穿插生活,絲毫不覺夸張。

  連日來,本報記者試圖探尋從消費視角出發,探尋數據背后活力綻放的源泉,與“兩個成都”背后的深層次邏輯。經過一番探尋發現,二者是相通的:豐富的文化底蘊,成為成都消費保有其特色的精華所在,讓這座城市首先是有辨識度、有自身特色的,這就是所謂“成都的成都”﹔在創新活力與開放動力中,成都正置身全球視野,走進消費前沿,成為“世界的成都”。

  穿越疫情,作為西部消費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這“兩個成都”在以文化底蘊、創新活力與開放動力為關鍵詞的三組場景“對話”裡,盡顯活力。

  場景1 文化·人間煙火消費有特色

  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成都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國《國家地理旅行者》發布的2017年全球最值得去的21個旅行目的地榜單,成都赫然在列﹔《孤獨星球》推出的《2018年度榜單:亞洲十大最佳目的地》,四川省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地區,而四川省會成都則是該榜單的重點推介對象。

  充滿煙火氣,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讓“成都的成都”一路演變為“世界的成都”。

  在體驗民俗習俗中傳承文化內涵

  不同人群都能在這找到“歸屬感”

  古街的青石板路、 古朴的門廊窗閣、聞名遐邇的美食小吃、特色小攤的民間藝人展演……充滿歷史韻味的木結構房屋和商店,到處挂滿紅燈籠和古朴的招牌,游客在這裡既能夠觸摸到歷史,又能夠賞心悅目。這就是錦裡。

  近日來,錦裡再次被推上“熱搜”則是因為“出街吧 漢服”的話題,目前話題推廣熱度高達2億。採訪當日的錦裡街上,記者也偶遇到了著漢服、戴配飾、結伴同行的游人,他們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

  “錦裡古街長久以來,恪守古風,‘守護’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此,錦裡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面對記者採訪時直言,漢服活動之外,其實包括中秋、端午等在內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錦裡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意在讓游客在體驗民俗習俗中,傳承民俗文化內涵,在非遺項目展演中,喚起對節日的激情參與,在日常消費體驗中,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蘊。

  上周的採訪中,該負責人特別提到去年提燈走月,夜雨中秋的場景。“民俗晚會、傳統集市以及復原漢服展示等吸引了幾千人至此,這也充分說明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側面反映了‘文化’消費的巨大需求。”為何如此多的人“青睞”錦裡?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文化背后則是成都這座城市詮釋消費的自我表達。“這裡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集聚約30種,如吹糖人、成都皮影、蜀繡等。”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年輕人可以學習傳統文化,在這裡品味各色美食小吃滿足口腹之欲,老年人則可以品茗“擺龍門陣”回味市井生活,可以說不同人群都能在這找到“歸屬感”。

  挖掘文化特色

  形成獨特競爭力

  因為趙雷的一曲《成都》,玉林老街再度走紅,在這之后,這條成都街道被許多游客納入成都必游的打卡勝地,和玉林同在一份名單的,還有錦裡、寬窄巷子……

  顯然,寬窄巷子能讓諸多國內外游客提起興趣。而寬窄巷子則吸引了眾多文化名流紛紛入駐:詩人翟永明開了白夜酒吧,詩人李亞偉開設了民間精品菜……眾多天府文化創意產業在這裡聚合,讓街道能夠滿足“逛”的需求,最終也轉換成了可觀的購買力。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寬窄巷子片區游客量就達4000萬人次,同比增長32%﹔營業總額達12億元,同比增長42%,綜合效益明顯提升。

  不滿足於此,9月初,成都又提出了造“街”計劃——將在不到兩年裡打造161條特色商業街,更強調這裡的“街區”,不再只是集聚生產居住等功能的存在,服務本地居民,更重要的是有品牌、能級和文化魅力。

  事實上,在一部分人看來,生活氣息才是一座城市的精髓,而未必是那些“千人一面”的商業中心。對於這一點,成都這座城市似乎理解得更為透徹,也表達得更有特性——最大可能挖掘其文化特色形成獨特競爭力,通過互聯網技術與風口資本賦能,激發其產生更具生命力的自我造血功能,以“文化”為突破口,詮釋新一輪消費型城市競逐的獨特表達。

  【對話】

  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本報首席觀察員湯繼強:

  城市消費何以脫穎而出?

  文化是重要杠杆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把消費、投資和出口視為總需求的“三駕馬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消費的貢獻率達到57.8%,大大高於投資31.2%的貢獻率,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因此,在城市下一輪競爭中,消費被寄予厚望,而當我們思考城市消費如何能夠“脫穎而出”的時候,文化就是一個重要杠杆。

  從《蜀都賦》中可窺,成都自古便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金融和商貿重鎮,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承東啟西的樞紐城市,追溯“商”的歷史,這座城市更可謂是洋洋洒洒幾千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又穿上“時尚”的新衣,躋身於國際消費城市之列,文化底蘊則成為讓這座城市消費保有其特色的精華所在。

  場景2 創新·新新向“蓉”消費新突破

  5月28日,“場景匯·國際消費新新向蓉”——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上,一場以原創音樂情景劇《五花八門消費狂想》為靈感線索的路演吸睛無數,多個新場景和新產品在達人演繹中一一登場﹔依托集多功能於一體的天府綠道,成都已陸續培育了鄉村旅游、創意農業、體育健身、文化展示等特色產業,綠道場景品牌日益增加﹔傳統商圈有了新思路,正在蝶變新生。這些事例,正讓“成都的成都”更具辨識度。

  江家藝苑二期將於國慶開園

  更多親子類戶外項目等你參與

  清脆的鳥叫聲,平靜的湖面偶爾有野鴨打破寧靜,綠油油的草坪上不時有家長推著嬰兒車走過,綠道上年輕的人們騎著共享單車環行,好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上周二,記者來到錦城公園江家藝苑,探尋成都戶外消費的活力。

  “以前,這裡叫江家菜地。兩年多以前,成功‘變身’的江家藝苑一期開始運營,以親子互動+生活藝術美學為主題,主要面向3-10歲兒童,以自然教育、藝術審美為主要內容,以兒童或家庭親子類藝術體驗、科普教育為載體的‘K12主題公園’也成為親子互動的好去處,得到無數小朋友、大朋友的喜愛。”成都天府綠道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騁一邊與記者一行坐著觀光車領略美好的風景,一邊介紹說。

  作為將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的典范,江家藝苑今年國慶節期間也將迎來二期開園。“與一期相比,二期引入的項目更多,包括旱雪、滑翔、達根斯馬術等諸多親子類項目,更加體現運動元素。”陳騁指著不遠處的小山坡,那裡就是滑翔項目的所在地了,這是城市唯一的低空滑翔體驗項目。剛剛路過的達根斯馬術項目所在地,則還在熱火朝天地修建中。“不僅如此,二期還預留了很多戶外草坪彈性空間,以后可以辦展、舉辦音樂節。”他還通過記者向市民朋友邀約,“國慶節即將開園的江家藝苑二期,將舉辦天府綠道‘繽紛藝術節’,屆時將打造上千平方米的風車藝術景觀、創意樹木涂鴉秀、兒童戶外研學科普活動,歡迎市民朋友到時來游玩!”

  談及未來,陳騁透露說,江家藝苑今后還將設置游客服務中心,增加無人售貨機,還會增加免費借閱圖書的項目。共計2萬多平方米的服務設施,將涵蓋餐飲、休閑等業態,更好地增加游客戶外消費體驗度。

  今年7月,首屆國際熊貓運動會分會場活動趣味皮劃艇賽就在江家藝苑舉行。“各色皮劃艇泛舟湖上,頗具設計感的雕塑建筑交相輝映,是一次非常難忘的活動!”談及最近舉行過的活動,陳騁舉例說道。實際上,不僅是江家藝苑,整個錦城公園都已成為人們體驗綠道+消費新場景的好去處,如今年8月在桂溪生態公園舉辦的2020年成都首屆青島啤酒節,成都與青島千裡相約,讓“像成都人一樣生活”成為一種羨煞眾人的生活方式。“下半年,我們將在戶外草坪彈性空間上舉辦‘蓉漂’相親活動,讓‘蓉漂’不再漂,屆時還可以體驗正宗簡陽羊肉湯!明年,我們則打算依托綠道舉辦環蓉馬拉鬆接力賽或者自行車賽,邀請全國人民參與。”

  傳統商圈也在蝶變新生

  零售業發展將有更多可能

  曾經的荷花池,是西南地區著名的集貿市場,多的是扛大包批發小商品的人。傳統的商貿集聚地,如今也有了新思路,正在蝶變新生。8月28日晚,休市后的成都金牛區荷花池商圈,並沒有沉寂下來,荷花池商圈夜市在當天正式開市,“池上錦”漢服文化產業街區也在當天正式簽約落地,共同以文化+產業的力量,推動荷花池商圈升級亮相,劍指中國漢服產業基地。

  北京服裝學院培訓中心時尚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小燦帶著對於美的追求,從北京“漂”到成都。她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在荷花池商圈,這樣一個具有國際化專業水平燈光、T台的秀場,開始了傳統商圈的蝶變新生。”集眾多國內外優秀原創設計師於一體、吸納和融合多元化設計風格的設計師品牌組合店play lounge則把總部搬到成都,這在負責人許啟寶看來,原因無非是:“成都是西南最具代表性的消費城市,荷花池商圈在升級過程中,要通過設計賦能。”

  一組數據特別讓人欣慰:在荷花池商圈,聚集了全球一半的面料,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面料“圖書館”。強勢升級過程中,“玩起來”的漢服產業,“賣全球”一觸即發。

  在春熙路商圈零時差接軌國際時尚脈搏﹔在露天音樂公園體驗生態“微度假”﹔在寬窄匠造所接受天府文化與成都市井生活美學的熏陶…… “在成都,零售業的發展將有更多可能。”株式會社伊藤洋華堂社長兼中國事業部掌管三枝富博曾這樣為成都消費打call。

  三枝富博對成都這樣的信心,從江家藝苑代表的戶外消費新場景、荷花池商圈強勢升級的案例可以找到支撐。這一點,從成都近來舉辦的促消費活動也可窺見一二:無論是已經落下帷幕的夏季購物節,還是剛剛開啟的秋季賞游消費季,在其推出的數百個新潮、有趣、好玩、實惠的消費類活動中,新經濟消費新場景、公園商業、社區經濟等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成都結合自有優勢,使場景並不只是局限於引領未來的技術型行業,更重要的是把城市裡的生活場景通過消費體現了出來。”聯商網高級顧問團專家、聯商網特約專欄作者、資深零售人孫裕隆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總結道。

  【對話】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本報首席觀察員楊繼瑞:

  創新消費新場景:

  成都促進消費潛力回補的“殺手锏”

  圍繞全人群全周期全鏈條生活服務需求,創新依托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和5分鐘家門口消費新場景﹔拓展“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消費網絡,創新線上消費新場景﹔優化天府綠道與公園組團消費場景資源配置,創新詩意棲居的生態消費場景﹔創新夜間消費場景和戶外消費場景,重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新市井煙火”﹔營造引領創新的新經濟機會場景……

  在促進消費回補和消費潛力釋放過程中,成都著力創新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消費新場景。這些消費新場景成為成都促進消費潛力回補和消費潛力釋放的“殺手锏”。

  場景3 開放·氣場全開消費國際范兒

  開放創新是新時代成都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對成都消費而言,自然也不例外。據成都零售商協會聯合中商數據出品的《成都市2020年上半年首入品牌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總計落戶122家首店,數量位列中西部第一,持續領跑新一線城市。這既說明了成都消費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也側面說明了市場的“開放性”。

  不僅如此,成都在擴大跨境電商、市場採購、二手汽車出口等新業態新模式規模,積極開展離境退稅商店現場小額退稅試點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數據可以給予較為直觀的感受——雖受疫情影響,今年1至7月,成都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17.25億元,同比增長92.74%,依然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

  這一組組亮眼數據背后,“世界的成都”扑面而來。

  消費者對海外商品需求擴大

  成都人在家門口品名庄“紅酒”

  上周,記者在四川蓉歐智聯科技有限公司CEO石蕤鋒品酒室裡看到這樣一面牆:有濃濃歐洲風情的葡萄酒庄園、埃菲爾鐵塔,也有成都味兒十足的環球中心、天府廣場,連接兩者的是中歐班列列車。

  距離中歐班列(成都)不到一公裡,石蕤鋒早在這裡為他的葡萄酒“安”下了家——2018年,他在成都鐵路口岸保稅物流中心租下了660平方米的倉庫,裡面可儲存數萬瓶葡萄酒。這也意味著,這座城市的消費者能夠快速並且低成本地“嘗”到來自海外高品質的葡萄酒。

  從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商學院畢業的石蕤鋒想法很簡單:把真正有品質的法國波爾多名庄酒帶到中國。在回國前一個月,石蕤鋒偶然聽說了中歐班列(成都),這條幾乎貫通了亞歐大陸兩端的鐵路讓中國西部突破了地理限制,正試圖在全球貿易領域“彎道超車”。一個月后,石蕤鋒把回國的目的地定為成都,成為第一批通過跨境電商吃到螃蟹的成都葡萄酒貿易商。幾年間,成都對外開放進程加快,走在開放前沿的石蕤鋒成為一種標志——2018年,其公司跨境電商交易額就實現千萬級。

  如此大的“變化”究竟是什麼原因?對此,石蕤鋒認為,消費觀念升級、可見的低成本以及開放便捷的貿易通道,讓越來越多的海外葡萄酒貿易商熟知成都這座城市,亦讓消費者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加速增強擴大。“他們甚至已經嘗試在這裡設置倉庫,對於市民而言,意味著原本隻有在國際展會上見到的各種名庄酒,不再成為成都人需要預訂的‘奢侈品’。”

  “這兩天還有一批酒正在路上,主要也是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以及起泡酒等。”在石蕤鋒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在發展速度很快,再加上政策因素、環境因素等,都意味著成都的未來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伴隨著消費者愈發的專業化,紅酒的消費量質提升也正是拓展市場的大好時機。”

  提升成都的國際消費城市水平

  還需要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在成都,你會看到從早10點到晚10點,從深秋到炎夏,從不見人少。到訪的外地友人會忍不住問:“成都人民平時都不上班的嗎?”到了周末,更是盛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紗帽街兩側來來回回。

  追溯其原因,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大牌首店、旗艦店外,各種快閃店、IP店、網紅店也讓它更加飽滿鮮活。另一方面則如網友所說,“你路過歌帝梵買個甜筒冰淇淋出來對直走兩步就進了1600多年歷史的古寺。”在這裡,最吸引人的不是國際奢侈品店,也不是網紅打卡地,而是你從國際奢侈品店能直接逛到千年古寺。而這種潮流和歷史的混搭,大多數成都人根本感覺不到時空錯位,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一新一舊”間,消費的“開放”體現得淋漓盡致,成都也是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按照成都的理解,這其中既包含鏈接全球、貫通世界的“國際”之意,又富有市井煙火、時尚前沿的“消費”之味。這也意味著,要提升成都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水平,不僅要依靠國內消費者的力量,還需要有大量國際消費者涌入,這就需要我們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對話】

  北京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副主任吳軍:

  視角和想法的開放:

  對城市發展產生多重驅動作用

  良好的城市能夠營造出多元且豐富的消費場景,用來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消費的開放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視角和想法的開放,成都對城市空間的開發利用,除了重視其作為生產空間的功能外,還重視其作為生活空間、精神空間和夢想家園的功能。

  類似道理,城市商業空間利用,不再僅限於提供實物商品,還要注重提供新銳設計、塑造時尚風格、傳播先進文化理念,而通過消費場景營造,重新詮釋了現代社會中消費與城市空間的關系,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的關聯。同時,成都的各種消費場景逐漸演變成城市公共生活“孵化器”,這種“開放”吸引了多樣群體集聚和社會交往,對城市發展產生多重驅動作用:拉動潛在消費、激發創新創意、培育社會資本。

  (成都日報記者 李艷玲 孟浩 張青青)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