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育一種 四川超級雜交稻“德優4727”平均畝產超850公斤

2020年09月21日09:14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十年育一種

4月11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瀘縣試驗基地,工人按照水稻組合進行插秧。

8月29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瀘縣試驗基地,科研人員在進行選種,對長勢良好的水稻現場進行標記保存。

9月16日,農業農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內,李賡覓博士觀察水稻植物組織培養情況。

9月16日,農業農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在獲取水稻目標基因片斷。

7月2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陽科研基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雜交剪穗,讓水稻花能更好生長。

8月4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陽科研基地,科研人員對水稻進行配組授粉。

7月28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瀘縣試驗基地,展示選育成功的水稻品種。

9月1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陽科研基地,工作人員進行考種,將每個水稻組合數出1000顆谷粒進行測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金秋的四川,金燦燦的稻穗兒隨風搖擺,又是一年收獲季。

9月17日,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科研人員對試驗田中的4000多份水稻組合種子實現首次測產驗收。“泰兩優1808”和“雅優5808”兩個品種收谷,經測產,折合畝產分別達720.3公斤和723公斤。

與此同時,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陽科研基地裡,科研人員將今年新收獲的谷種按編號有序擺放在簸箕內,對其進行考種。穗數、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逐一測定,統計后便於了解各品種或材料的特性。“這算是今年我們成果的一部分,我們基地每年用於試驗的水稻雜交新材料超過萬個,要在這上萬個的新材料中通過雜交配組選育出優良性狀的新品種,再經過多點、多年試驗和嚴格的區試,最終才能用於大面積的大田生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水稻中心副主任張林介紹,他們基地篩選后達標的組合會馬上送到海南基地再進行今年的秋繁和冬繁。

我國是稻作歷史最悠久、水稻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考古証實,我國的稻作栽培至少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全球有近一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四川又是長江上游水稻的主產區,為糧食增產辛勤奉獻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找尋水稻生長密碼。“今年,我們所培育的綠色超級雜交水稻品種‘德優4727’在漢源、中江等栽種區,平均畝產已經超過850公斤!”張林口中說的“德優4727”是該所科研人員用時10年、進行了上萬個組合培育才培育出的水稻新品。

看似普通的稻米種植,其中包含著很多科技知識。育種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今,分子生物學在水稻新品種選育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農業農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內,李賡覓博士所在團隊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紫外線光譜儀獲取水稻目標基因片斷,並進一步對水稻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功能進行研究,解析了水稻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以獲得大量的水稻遺傳信息。他和團隊科研人員在實驗室裡抽取提取大量樣本的DNA對其進行系統分析。最終,他們尋找到了一種水稻抗倒伏的壯稈基因,這是在四川地域性水稻特有材料中克隆的基因,“找到它,就如同找到了稻種的‘芯片’,它有助於水稻的良好生長和機械化收割。”如今,他們正在研究這個特有基因並嘗試跟其它基因配對將其應用於育種,希望再培養一個綜合性狀更卓越的超級水稻品種。(四川日報記者何海洋)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