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對口支援精准定位 “浮在水面的新藏寨”明年亮相九寨

2020年09月21日07:58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邛崍對口支援精准定位 “浮在水面的新藏寨”明年亮相九寨

本報記者在九寨溝縣採訪

如今,郭元鄉青龍村舊貌換新顏,升級為景區

頗具特色的民宿樣板房

柴門關驛站遠眺

劉洪(右)和村民交流

往前方望去,山勢起伏,雲海翻卷,氣象萬千﹔往身后看,現代氣息的落地窗與石條砌牆灰瓦覆頂,結合藏式文化元素的新藏寨,在屋前環繞的水面倒映下,一個未來網紅打卡地呼之欲出。

地處高山的九寨溝縣漳扎鎮上四寨村正在發生著改變村民未來生活的變化。

“秋天,漫山彩林,冬天,雪山近在咫尺,住在這裡,睜開眼就是風景。”白龍是這裡的村民,自從今年6月份藏寨民宿改造項目動工,不論晴雨,他都要到首先改造的樣板房工地當“監工”,看著住了幾十年的老屋變身,這個面龐黝黑,身材壯碩的藏家漢子,覺得眼前習以為常的景致,也多了一份詩情畫意。

這些讓當地居民心心念念的新藏寨民宿,是邛崍市第五批對口支援工作隊結合漳扎鎮國際魅力生態小鎮建設,引入邛崍市資深文旅企業,在九寨溝縣落地的“首秀”。將原汁原味的老藏式民居,改造成民族風情的高端酒店民宿,在九寨溝縣的文旅產業中填補了一項空白,這些新設計、新理念改造的舊屋,絕不僅僅是白龍和鄰居們眼中的新風景,還是九寨溝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標杆,為當地文旅產業帶來新視野,讓“九寨溝不隻有九寨溝”。

【講述·我的受援故事】

破舊老屋變身精品民宿

村民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老屋的木梁木柱結構都沒有改變,空間重新調整讓房子居住更合理,指紋鎖、地暖、馬桶、浴室等現代的裝修,簡直就是一套新房。”說起老屋的改造,白龍頭頭是道,這幾個月的“監工”沒有白當。

煥然一新的老屋,樣板房讓白龍和村民們從疑慮到期盼,白龍原本認為自己是村裡“吃螃蟹”的第一批人,如今更是感覺自己就要抱上“金娃娃”。

項目選擇在一個海拔2800米高山上的藏族村落實施,最初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

去年5月10日,經邛崍第五批對口支援工作隊牽線搭橋,“九寨溝縣有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立簽約儀式”在九寨溝縣舉行。挖掘九寨溝縣文旅資源、著眼鄉村振興,開發助力當地群眾可持續增收致富的項目,成為邛崍對口支援工作的著力點。在邛崍深耕文旅產業,經驗豐富的邛崍市有美堂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來到了九寨溝縣。

李仲宴是邛崍市有美堂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從調研到項目落地,跑遍了漳扎鎮二十幾個村寨,最后看中了地勢最高的上四寨村,“居住條件差,貧困戶多,可居住的環境卻是一流的風景,文旅產業的導入,我們有信心讓這裡的美景變成村民脫貧致富的資源。”

“把家裡房子交給他們改造旅館,開始我心裡是打鼓的。”雖說山下的老鄉們都是靠著旅游吃飯的,經營旅館的不在少數,但高檔旅館要修到山上,白龍和村民們保持著觀望。

公司投入100多萬元改造老屋,簽訂15年租用協議,每年付給村民4萬元租金,每戶村民還能有一人在酒店務工,並且每年營業額的5%返哺村集體經濟,首先打造樣板房,不滿意可以隨時退出。優厚的條件和項目公司挨家挨戶說清條件的誠意,最終打動了村民。

白龍和6個鄰居,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與有美堂公司簽了約,“為了保留原有文化元素、建筑符號,村民的改造意見施工隊也虛心聽取。”白龍告訴記者,樣板房打造中,僅屋頂坡面結構,為了保留原風貌,又能滿足舒適居住,前后施工七道工序,親眼所見的嚴謹施工和樣板房呈現的美觀大氣,徹底折服了村民們。家家戶戶都在翹首期盼,改造盡快來到自己家。

聽說記者來採訪,白龍興奮地充當了“導游”,領著記者看完樣板房,又來到自己家兩層的老屋。“我家房子上下兩層,改造后更巴適。”白龍還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現在家裡有兩三萬打工收入,未來加上租金4萬元,老婆准備在民宿上班,一年收入接近10萬元,“日子就好過太多了。”白龍已經在憧憬今后的美好生活。

“公司計劃先期投入1000萬元,在漳扎上四寨規劃打造以‘浮在水面的新藏寨’為主題的九寨首個高端民宿項目,先期計劃打造包裝特色民宿6棟18個房間24個床位,並配套實施綠化及水景觀工程建設。”李仲宴介紹說,該項目建設通過租用農戶民居及房前屋后零星地塊、集體經濟分紅等形式,讓當地農戶直接參與鄉村旅游,實現致富增收,整個項目預計今年底完工。“我們有信心將其打造成為九寨精品民宿的新樣板,並示范帶動九寨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提檔升級。明年格桑花再次盛開時,‘浮在水面的新藏寨’就能笑迎四方客了。”

秦川蜀道小山村升級景區

村民返鄉創業掙“回頭錢”

山上的民宿建設如火如荼,山下的鄉村振興同樣精彩紛呈。

從海拔2800米的上四寨村,沿白水江而下,下降海拔至1080米,抵達九寨溝縣海拔最低的郭元鄉青龍村,這裡與甘肅省文縣隔江相望,這裡還是九寨溝縣唯一可以種植水稻的地方,但這裡曾經也是無人問津的窮村。

如今,白水江上一道鐵鏈吊橋,旌旗招展,“秦川蜀道第一村——柴門關景區歡迎你”赫立橋上,車行入村,城牆垛口一路延伸,村中小道是“東吳路”“曹魏路”,刀槍劍戟上牆,臥龍齋、當陽橋、三顧堂……成為了村裡的“風景”。

“過去這裡種田別說致富,肚子都填不飽。”朱小軍曾誓言在外打工掙了錢就全家搬走。青龍村山多田少,加之地勢較低,田地年年都會被淹,有勞力的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村裡土地撂荒,“前些年,村子確實很冷清。”

2016年,邛崍對口支援工作隊經過對青龍村柴門關的調研,發現這個村地理位置獨特,古代邊關軍事文化非常值得挖掘。邛崍前后投入120余萬元,用於幫助青龍村興建農家樂,並配套完善柴門關旅游基礎設施、風貌改造等。

“原來家家戶戶都是旱廁,現在都是沖水馬桶,村道邊的豬圈改成停車場,河灘地修建起游客中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郭元鄉副鄉長劉啟明說起青龍村的變化,感慨萬千。青龍村定位打造邊關軍事文化鄉村旅游,隨即,三國文化元素植入,恢復重建秦蜀交界的角樓,豐富的歷史沉澱喚醒了這座沉睡的山村。

青龍村的變身,讓回家的村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一次看到村裡的變化,大部分人都是震驚,咱們村簡直就是一個景區了。”朱小軍收回了曾經說過的話,開始返鄉創業。

地處川甘省界,特色文化的打造,讓青龍村顯眼了起來,從國道過境的游客絡繹不絕,今年雖受疫情影響,半年也接待了4000多自駕游客,朱小軍的家庭餐館從今年4月到8月,就實現純收入4萬元。

“咱們貧困村,終於有希望了,村民們見到回頭錢了。”有了人帶頭,村民們掙錢的欲望高漲,10多戶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返鄉創業,有開農家小院土菜館的,有辦民宿的,村裡撂荒的地也全部種上了脆紅李,水果採摘一項就收入幾十萬元。

村民們還用土地入股,自己打造了一個集中餐飲休閑區,接待游客,向村民招標承包,其他村民有工資,有分紅,集體經濟每年也有分紅。

一招好棋,激活了沉寂已久的山村,劉啟明告訴記者,邛崍對口支援的精准定位,“救活”了青龍村,現在不僅浙江對口支援也在向村裡陸續投入,而且還吸引了省內一些旅游投資機構前來洽談合作。“我們希望持續投入,繼續完善基礎設施,整體引入專業旅游機構運營,全體村民入股分紅。打造青龍村一個樣板,帶動輻射更多的村走上致富路。”結束採訪時,劉啟明向記者透露,青龍村柴門關景區已順利通過3A級景區創建州級初檢,相信不久后,到九寨溝旅游又將增添新去處。

【心聲·我的對口支援歷程】

邛崍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挂職九寨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洪

身為“九寨人” 有責任把九寨故事傳播出去

七月的九寨,又到了木槿花開的時節。

2020年7月23日,是劉洪和隊友們來到九寨溝縣駐村幫扶整整兩周年的日子。

兩年的九寨情緣,兩年的對口支援歷練,在提升能力的同時,也讓劉洪更多了一分從容淡然,繼續不負時光追夢前行。

2018年7月23日,作為邛崍派駐九寨溝縣貧困村駐村隊員的一員,劉洪隨同其余14位隊友啟程奔赴九寨。

來到九寨,沿途“7·10”特大洪災肆虐過后傷痕累累,山體塌方、路基塌陷,滾石路段比比皆是。

九寨溝縣除了九寨溝景區外,還有10余個鄉鎮,是省定貧困縣、國家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對口支援重擔在肩。脫貧攻堅、災后重建、綠色發展……為加快把九寨建成民族地區綠色發展脫貧奔康的典范,九寨各族干部群眾大力弘揚“感恩奮進、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的九寨精神,勠力同心、攻堅克難。長期在宣傳口工作的劉洪,心裡涌起了要把九寨人奮斗拼搏的故事宣傳出去的沖動。“身為‘九寨人’,有責任把九寨故事傳播出去。”

劉洪“白手起家”,不僅牽頭編撰了邛崍對口支援工作隊期刊《邛九緣》,更集素材收集、編輯組稿等工作於一身,為九寨溝縣《新九寨》創刊作出突出貢獻,目前已編撰《新九寨》3期。

戰“疫”之下,雖遠在邛崍家中,他仍筆不停輟、挑燈夜戰,通過線上遠程採訪,為九寨戰“疫”寫稿近20篇約三萬字,講述九寨戰“疫”好故事,大量稿件先后分別被《中國民族報》、《民族》雜志、《華西都市報》、學習強國平台以及人民網、新華網等各類主流媒體廣泛採用刊發,傳播了九寨戰“疫”好聲音。

兩個多月前,一本名為《九寨故事匯》的書刊編撰任務交到了劉洪的手裡。要求圍繞“脫貧攻堅”“災后重建”“綠色發展”“全域旅游”四個篇章,各採寫10個九寨故事,以生動記錄干部群眾奮戰在一線的感人事跡與點點滴滴,反映九寨加快建成“典范”的成果成效。組建採寫專班、成立編委會、精選故事選題、組織深入採寫……目前《九寨故事匯》已進入編排階段。

兩年援九行,終身邛九情。兩年來,在努力建功“邛九”的同時,劉洪和同事們也欣喜地見証和感受到九寨日新月異的喜人變化。去年9月,蝶變歸來的九寨溝景區試開園﹔神仙池、甲勿海、愛情海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並對外開放……“九寨溝不隻有九寨溝”又有了新的內涵。

“雖然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能親身參與、見証並經歷九寨溝縣脫貧攻堅,又何嘗不是人生一件幸事!”劉洪如是說。

【對口支援·實事說話】

2016年9月,邛崍市緊緊圍繞九寨溝縣實際,積極開展項目支援、智力支援、產業支援等工作,全力落實省內對口支援任務。邛崍市先后共選派對口支援干部人才2批次57人、駐村隊員1批次15人、支醫3批次37人、支教3批次34人,共計143人到九寨溝縣開展工作。

邛崍市規劃五年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500余萬元。截至目前,已投入標准內財政幫扶資金2369.478萬元,其他類幫扶資金770.3362萬元,累計完成旅游新村建設、貧困村庭院經濟、中藥材種植、就業幫扶等幫扶項目28個。推動九寨溝縣12個鄉鎮、48個貧困村的山地特色農業和山地旅游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2019年4月,九寨溝縣全縣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針對群眾就業難突出問題,主動對接成都市,組織優質企業76家,開展扶貧專場大型招聘會3次,累計提供9046個崗位信息,實現求職登記360余人次、意向性協議200余份﹔組織九寨溝縣人員赴成都地區和就近就地務工100人﹔選派87名業務骨干赴九寨溝縣開展專業技術人才技能等專題培訓3期600人次。

創新文旅機制,助力全域旅游典范建設。以精准施策為根本,抓住九寨溝精品民宿空白,引進邛崍市有美堂文旅公司,與九寨溝縣國投公司合作成立九寨溝縣第一個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混合發展平台公司。投入1000萬元,規劃建設以“浮在水面的新藏寨”為主題的九寨首個高端民宿項目,努力打造九寨精品民宿新樣板。讓當地農戶直接參與鄉村旅游,實現增收致富,同步帶動鄉村振興提檔升級。

積極開展項目招引,創新探索農旅融合、共融共建的綠色發展新路,引進蟲鑫蜂業專業合作社公司,依托該公司綠色食品認証、歐盟有機認証等背景,結合旅游商品開發,建立中蜂養殖示范基地,持續帶動本地農戶增收。

引進邛崍市供銷合作社公司、四川文君農業開發公司,依托邛崍市13萬畝優質茶葉基地的產業優勢,結合九寨溝品牌資源,與九寨農投公司共同打造“九寨有禮、回味吾邛”系列農旅產品品牌,填補了九寨溝縣茶產業空白。引進成都華神科技集團與九寨溝縣簽訂中藥材供銷合作意向協議,以“建基地、定標准、創品牌”為路徑,“農戶種、專家教、企業收”為手段,積極發展中藥材方面的訂單式農業,推動農產品收入持續增長。

【記者手記】

用心書寫“邛九”美好情緣

在九寨溝縣採訪中,聽到邛崍對口支援工作隊員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兩年援九行,終身邛九情。“來九寨為什麼?在九寨干什麼?離九寨留什麼?”這是在工作隊領隊、九寨溝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平帶領下,邛崍援建隊員們經常自問的問題。

短短兩天,採訪組一路行來,高山上的新藏寨,山腳下的鄉村旅游景區,偏遠區域的產業基地,都在昭示邛崍對口支援的真情付出。

邛九兩地文旅優勢的牽手,為九寨溝縣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堅實基礎。

九寨溝景區旁的“九寨溝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已經竣工,邛崍市13萬畝優質茶葉基地和“九寨溝”世界品牌優勢“聯姻”,“九寨有禮·回味吾邛”等系列品牌文創產品,將填補九寨溝特色農產品空白。

“九寨溝真的不隻有九寨溝”,這裡的山水和人民,都將銘記“邛九”攜手奮進的美好情緣。(成都日報記者 吳剛 洪繼東 戴艾岑)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