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榮縣教育上篇︱致敬“師者”!星火力量引領學生實現人生夢想

2020年09月11日06:58  來源:封面新聞
 
原標題:2020榮縣教育上篇︱致敬“師者”!星火力量引領學生實現人生夢想

他們傳道受業解惑,孜孜不倦﹔他們潛心書山引路,奮進擔當。在四川自貢榮縣,就有那麼一群最值得尊敬的“師者”,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匯聚星火力量,引領莘莘學子實現人生夢想。

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之際,一起走進千年榮州,去到城市和鄉野,看這些最辛勤的園丁育桃李芬芳。

【榮縣樹人小學校 張權】

歷經“三次拓荒”,敢於擔當作為

2007年,榮縣新城第一所小學——榮新小學成立,全縣普選優秀教師,開拓學校新氣象,張權成為其中一員。2015年,榮縣新城成立第二所小學——樹人小學,張權再度成為樹人小學的拓荒者﹔2017年,榮縣教體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首席備課工作室,這一次,她又成為榮縣教育改革的拓荒者。29年間,張權成為榮縣教體系統為數不多的三次“拓荒者”。

對於教育這份終身事業,張權經歷了多次磨合與蛻變。多年的學習和教學,她始終踐行著一個道理:教學是讓學生“會學”,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正因如此,她的錄像課《理想的風箏》因學生們的精彩表現,獲得全國一等獎。

2014年,張權曾到重慶謝家灣小學跟崗學習,一周時間讓她獲益匪淺。回校后,她結合實際創造性實踐: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從座位開始改變,五人一組,圍坐一起,每個成員各有分工,並按周期輪換,學生的一切活動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等到時機成熟,便開始放手讓學生分小組上綜合學科和班會課。上課前,學生認真備課,精心制作PPT﹔上課時,小組同學上台分擔不同角色講課,同學也聽得津津有味﹔下課后,認真進行總結,分享心得。如此一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被徹底激發,能力也得到提升。

2015年的夏天,全班同學籌辦畢業典禮,從搭台、租器材,到活動設計和主持,全程由他們自主完成。當學生精心准備的六年來學習的點滴視頻播放出來時,張權的眼睛濕潤了。后來,這群學生在全縣小學畢業考試中所有學科各項指標名列全縣第一名。前年,他們中近半數又以優異成績考入榮縣中學C9班、211班、實驗班。身為一名教師,看到自己的學生活潑開朗、樂觀積極、理想明晰,是更大的成就與幸福。

在漫漫教書生涯,張權沒停止閱讀和學習。這些年來,她思考如何讓學生真正有效課外閱讀,通過閱讀內化知識和能力。在她的建議下,榮縣樹人小學校在全校開展親子閱讀。在這過程中,為避免課外閱讀流於表面的“瀏覽”,又在年級開展師生共同閱讀整本書活動,大家一起靜下來用心閱讀。在此基礎上,又讓學生學會設計封面、制作讀書卡、繪制思維導圖、制作PPT等,學以致用,獲得快樂。

從教29年,張權在教育這條路上實現了自身價值,也收獲了人生的幸福,未來,她仍不止步,還要不斷探索、繼續創新。

【榮縣中學 劉文靖】

在愛裡學會成長,也帶著愛飛翔

2013年夏天,帶著憧憬和好奇,剛畢業的劉文靖第一次踏上榮縣的土地。從初上講台的戰戰兢兢到如今的收放自如,在榮縣中學的每一天,她都被信任與鼓勵、幫助與關愛溫暖著,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最終在愛中成長、高飛。

作為一名有志青年,帶著理想而來的劉文靖在各種高強度下也從不敷衍,一心精益求精。為了出一套周考試卷,她會比對上百道題﹔為了便於學生高效復習,羅列出四萬多字高考知識清單﹔為了更好展現教學思想,經常做課件到深夜……偶爾也會覺得累,但因為熱愛,她從不后悔,執著追尋。

為改變學生對政治就是死記硬背的固有觀念,劉文靖想方設法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愛上政治課,堅持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大家的正確“三觀”。通過“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思路,從經濟調查到政治評述,從文化百態到哲學人生,學生們發現原來政治知識和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一堂課下來,角色扮演、知識競賽、主題辯論、時政講壇穿插其間,學生也跟著動起來了。

還記得教過的學生小林,最初上政治課時常打瞌睡,也愛和老師唱反調。有一次在講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時,劉文靖設計了一個小活動——調藕粉羹。小林試了好多次都失敗,他拿著慘淡的作品積極地問老師:“到底要怎樣才能成功?”通過引導他分析原因,鼓勵他總結其中的哲學道理,同學也發自內心地給他鼓掌,這種認同感讓他愛上了政治課。

在去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家訪時,劉文靖把小林也叫上。鄉間小路蜿蜒漫長,他不停問還有多久才到,劉文靖告訴她:“這樣的路,我們才走一次,有的人,走了一生啊。”小林沉默了,在家訪的過程中也被觸動了。那以后,這個孩子徹底改變,有了責任擔當和奉獻意識,學習突飛猛進,最終考取理想大學。

在上大學的第一周,小林給劉老師發來一個二維碼,掃開一看是:“劉老師,我想你了。”感動之余,劉文靖更深刻體會到,“教育植根於愛”,一名教師最大的成就,不在於獲得多少榮譽稱號,不在於給了學生多少分,而在於為學生帶來了可延續終生的影響。

【榮縣旭陽鎮富北學校 劉華】

用真心換真心,對學生多一點耐心

劉華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語文教師,從教28年來,從鄉村到城區,從稚嫩到成熟,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最愛的孩子們,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四多三不”原則:對學生多談心、多家訪、多幫助、多鼓勵,犯了錯誤不急躁,錯誤嚴重不發火,屢教不改不灰心。

穿行在教室走道裡,無論是學生整齊的讀書聲,還是出入教室時輕輕的腳步聲,總能讓劉華的心變得寧靜而滿足。班主任的工作瑣碎而繁重,但於劉華而言,都是簡單的幸福。

2019屆畢業的學生張美怡身體不好,劉華就堅持每天煮個雞蛋給她吃。有一次,張美怡跟父親說想買《中國詩詞大會》,誰知得到的回答卻是,“課本沒學好,還買什麼課外書!”劉華馬上告訴她,沒關系,喜歡閱讀是好事,老師送給你。小小的一本書,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今年4月,劉華的母親病重臥床不起,而初三學生也進入復習備考關鍵時期。除了正常緊張的上課,做好學生中考前的心理疏導,劉華還要照顧病重的母親,在家和校之間奔忙。有一次,在評講學生作文時,當讀到“看到母親以前的照片,我才意識到母親也曾如我一樣青春洋溢,可為了我,她芳華已逝……”的句子時,劉華想到需要自己的母親,不禁潸然淚下。但片刻之后,又忍住眼淚,告訴沉浸在辭藻中的孩子們:“老師想到了病重的媽媽,但請同學們放心,我絕不會耽誤大家的課程。”看到不少學生低頭抽噎,劉華滿心感動。

28年的辛勤付出,讓劉華所教學科的成績在同類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榮譽也不期而至。但真正令其驕傲的是學生的成長成才,他們有的成了人民教師,有的成為行業領軍人物,有的走上領導崗位,為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奉獻著光和熱。

如果要問是什麼支撐著老師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定信念?劉華的答案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熱愛,更是為人之師的初心使命。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