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在繞城高速上,當道路前方發生事故時,在導航中就可獲知,從容減速變道﹔對於擁堵路段路況,還可實時點擊視頻圖片查看……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高速公路上。
9月9日,記者從四川交投川高公司了解到,其與阿裡雲聯合開發的“智慧眼”應用使成都繞城高速年平均擁堵率下降了15%。此外,由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創建的“四川省公路出行智能服務工程實驗室”,近日獲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批復,該實驗室是2020年度全省唯一一個人工智能領域獲批建設的工程實驗室,將在人工智能、車路協同等領域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助力探索更安全、更智能的“未來之路”。
據悉,申報“四川省公路出行智能服務工程實驗室”是針對四川省公路出行的安全和通行效率問題,結合高速信息化發展趨勢,通過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融合,搭建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之間的“橋梁”。目前,高路信息公司已建立的信息化系統為我省70%的高速公路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務,其中所研發的60%的系統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實驗室獲批后,高路信息公司將充分利用現有研發成果和試驗條件,在規定建設周期內,完成3個針對性技術實驗室的建設,研究結合四川地理、氣候特點對已有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霧霾圖像復原方法進行整合優化等技術,在動態規劃中快速融合超視距感知信息等技術。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閆宇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