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詞 帶你讀懂四川脫貧攻堅

2020年09月10日07:47  來源:封面新聞
 
原標題:四大關鍵詞 帶你讀懂四川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進入沖刺脫貧攻堅的“最后一百米”,我省取得了哪些成績?又將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效果?

9月9日,國新辦舉行的四川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一組關鍵詞帶你讀懂四川脫貧攻堅的成績單。

關鍵詞

易地扶貧搬遷

136萬貧困群眾遷入新居

每戶自籌不超過萬元

“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在長期的扶貧減貧工作中,易地扶貧搬遷已成為一條行之有效的專項扶貧措施。

數據顯示,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136萬貧困群眾,政府總投入達775億元,建成住房37萬多套、建筑總面積3100多萬平方米。在貧困群眾搬遷過程中,各級政府承擔了絕大部分建房資金,搬遷戶每戶自籌不超過1萬元。目前,貧困群眾已全部搬入新房。

過去,我省貧困群眾大多居住在高山、陡坡上,自然條件差,自然災害和地方病頻發。“從窮窩搬到了生活方便、安全有保障的新房,用搬遷群眾的話來講,搬入新居后,住得更安心、過得更舒心、變得更有信心了。”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新居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四川堅持路網、水網、電網和基本公共服務與搬遷住房建設一體規劃、同步實施,建成集中安置點6300多個,配套建設農村公路、入戶電網、飲水管網﹔建設學校110多所、衛生院(所)2000多個,修建村文化室、活動室等3000多個。同時,開展“一村一幼”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貧困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

此外,我省還重視貧困群眾后續發展能力。通過培育扶持特色產業、大力開展就業幫扶,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依托。易地扶貧搬遷后,目前有50多萬貧困群眾從事發展特色農林業,20多萬人到外地務工,還有10多萬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群眾普遍收入穩定增加,對搬遷生活滿意且對未來充滿信心。

后續,四川將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制定后續扶持政策措施,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及時准確掌握脫貧舉措落實和貧困家庭收入變化等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鞏固脫貧成果﹔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等產業,加大就業促進力度,推行資產收益扶貧﹔進一步完善搬遷安置社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提高綜合治理能力。

關鍵詞

資金支持

整合多渠道資金

全省脫貧攻堅資金投入近萬億

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近年來,四川資金投入情況如何?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這幾年,四川累計用於脫貧攻堅的資金總數加起來接近1萬億元,“脫貧能夠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沒有資金保障是做不到的。”

近萬億的資金扶持都用到了哪些地方?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自不同渠道用於貧困地區的資金主要包括幾大方面:全省累計投入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35億元,累計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超過1000億元,累計投入行業扶貧資金7900多億元。同時,2016年以來,通過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資源、社會各界資助以及引進省外的資金加起來230多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近萬億資金的扶持不僅僅用於貧困戶幫扶,大部分都進入了教育、衛生、交通、水利、住房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就業支持、社會保障等相關領域。“單獨就貧困群眾而言,很難說每個人得到了多少。”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部分資金都用於基礎性、區域性的投入。

數據顯示,目前四川一般公共預算中,民生支出約佔65%,甚至更高,財政支出主要用於民生支出,其中就包括扶貧支出。

關鍵詞

東西部扶貧協作

創新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帶動67萬多人成功脫貧

作為中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安排,浙江、廣東幫扶四川,四川12個市(州)68個貧困縣分別與浙江9市56縣、廣東8市5區建立起結對幫扶關系。

近年來,四川與浙江、廣東簽訂15個專項協議,浙江、廣東兩省投入財政資金110多億元,幫扶四川貧困地區實施民生、產業、就業等項目3300多個,帶動67萬多人脫貧,取得了顯著成效。

其中,一部分幫扶資金被優先投入到貧困地區群眾的住房、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上。據統計,浙江、廣東投入近30億元、約佔幫扶資金的30%﹔建成住房1.6萬套,惠及貧困群眾3.4萬人﹔建成標准化鄉鎮衛生院和養老院243所,新改擴建學校和幼兒園2573所,有力解決了貧困地區群眾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

同時,浙江、廣東在產業、技術和市場等方面與四川展開深入合作。通過開展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導兩省900多家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助力脫貧,實際投資400多億元,共建各類園區140多個。積極開展銷售扶貧,多渠道組織產銷對接,2018年以來,四川省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在浙江、廣東銷售30多億元。與此同時,浙江、廣東還與四川新開通溫州-紅原、廣州-稻城等航線,推動了貧困地區文旅產業發展。

四川是農民工大省,據統計,常年在省外務工1100多萬人。近年來,通過不斷深化勞務協作,幫助貧困勞動力在兩省實現穩定就業29萬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四川還主動對接兩省,率先實現健康証明互認,幫助3.7萬名貧困人口及時返崗和外出就業。不僅如此,四川還與浙江、廣東建立了聯系合作機制,兩省選派1207名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援助四川,為四川貧困縣市帶來了人才和技術。

關鍵詞

新技術

助推四川脫貧攻堅

5G等新技術發揮重要作用

在四川脫貧攻堅的過程中,5G技術運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四川已建成5G基站3.2萬個,今年將超過4萬個,實現21個市(州)和所有縣(市、區)5G網絡全覆蓋。

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運用5G+農業,通過農業物聯網建設、無人機等應用,實時監測農作物墒情、苗情、病虫情等,實現集群化和遠程化的澆水、殺虫等作業,為貧困地區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教育方面,四川運用5G+教育,通過遠程教學、智能網聯課堂等方式,促進城市裡的優質教育資源下沉,讓貧困地區和城裡的學生同一時刻進入同一課堂。

在醫療方面,四川運用5G+醫療,通過遠程高清會診和醫學影像數據高速傳輸與共享等手段,實現城鄉醫院信息互聯互通,促進城市醫療資源下鄉,服務農民和農村貧困群眾。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四川以5G為支撐開展遠程會診、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為疫情防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劉秋鳳 實習生 張弋凌宇

(責編:羅昱、高紅霞)